第3章玉蟾真人傳奇(2 / 2)

幾個月後,一位老媼來到了玉蟾真人家門口。她滿臉淚痕,悲痛地哭訴道:“老身有兒,性嗜雲水,不事家業。近知遊居貴宅,特來相尋。”玉蟾真人聽聞,心中滿是愧疚,隻能如實相告道者已因病去世的消息。老媼聽聞後,慟哭不已,她絕望地說道:“老身與兒,止是二口。兒今既死,何所托身?”玉蟾真人被老媼的悲痛所打動,他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以母禮事之,給予老媼一個安身之所,讓她在這塵世中不再孤苦無依。

一日,老媼對玉蟾真人說道:“吾欲啟壙一睹兒麵,雖死無憾。”她苦苦哀求,玉蟾真人實在不忍拒絕,便為她打開了道者的墳墓。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墳墓中的棺材竟然是空的,唯有一幅秘旨靜靜地躺在其中。就在眾人驚愕之際,老媼也瞬間消失不見。玉蟾真人望著眼前這奇異的景象,不禁長歎一聲:“吾今遇真仙,尚汨沒塵坌中,果何為也?”在這一刻,他的心中仿佛有一道靈光閃過,他開始深刻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塵世的功名利祿在他眼中變得如此虛幻,而那仙途的奧秘與真諦卻仿佛在向他招手。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黜妻棄子,易衣入道,從此踏上了追尋大道的漫漫征程。

當時,聽聞重陽祖師亦遇真仙,且居住在終南。玉蟾真人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他渴望能與重陽祖師一同參研大道,領悟那至高無上的真諦。於是,他不辭辛勞,踏上了前往終南的路途,前去參同。大定三年,他終於抵達終南,在劉蔣村結茅而居,與靈陽李公三人共同在此修行。在這片寧靜而神秘的土地上,他日夜苦讀道經,潛心修煉,不斷地磨礪自己的身心。漸漸地,他的心境變得圓通豁達,仿佛能夠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他開始大得其妙,在修行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大定七年丁亥,重陽祖師東遊海上,玉蟾真人與靈陽李公則繼續留在終南,在暢道之中堅守著他們的修行。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大定十年庚寅春。這一日,玉蟾真人和靈陽李公正寓居在終南太平宮。玉蟾真人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奇妙的預感,他仿佛預見到了什麼。於是,他在貨羹之家留下了錢,並對店家說道:“今日當有丘劉譚馬四仙客至,可善待之。”店家聽聞,心中雖有些疑惑,但也並未多問。良久之後,丘劉譚馬四人果然如期而至。貨羹人見了他們,心中想起玉蟾真人的話,趕忙上前邀請道:“公輩豈非丘劉譚馬邪?”四人相視而笑,心中滿是詫異,問道:“汝何由知之?”貨羹人如實回答:“和、李二師已留羹錢矣!”四子聽聞,不禁對玉蟾真人和靈陽李公的先見之明讚歎不已。他們用過餐食之後,便前往拜見玉蟾真人和靈陽李公。眾人相見,仿佛有一種無形的緣分與默契在空氣中流淌,他們忻然相得,共同探討著修行之道,交流著各自的感悟與心得。

在修行的日子裏,玉蟾真人曾命畫工為自己寫真。畫中的他,憑虎而睡,那畫麵透著一種神秘而深邃的意境,眾人皆莫能曉其中的深意。秋九月初,玉蟾真人忽然感覺道體違和,身體出現了不適。丹陽真人得知後,趕忙命長春真人前去侍疾,希望能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好玉蟾真人。然而,生死有命,大道無常。至十四日,玉蟾真人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最終倏然順化,靈魂超脫塵世,回歸到那神秘的大道之中。四子懷著悲痛與敬重之情,將他葬於劉蔣庵側,讓他的肉身在此地安息。

後來,在臨潼有一位張公,他長期被風疾所困擾,四處求醫,眾醫皆莫能效。在他生命垂危,即將屬纊之際,奇跡發生了。他在夢中見到了玉蟾真人來到自家門前,玉蟾真人麵帶慈悲,詳細地告知他治療風疾的方法。張公在夢中趕忙詢問其姓名,玉蟾真人溫和地說道:“吾終南和玉蟾也。”張公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的疾病竟然真的有所好轉。他懷著無比感激之情,按照玉蟾真人所告知的方劑用藥,疾病果然逐漸痊愈。為了報答玉蟾真人的救命之恩,張公來到庵中設齋建亭,以表心意。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玉蟾真人的功績與品德,賜予他“玉蟾普明澄寂真人”的諡號。如今,祖庭的石刻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玉蟾真人的傳奇故事,見證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也讓後人在瞻仰石刻之時,能夠感受到玉蟾真人那超凡脫俗的精神魅力,以及他在道教曆史長河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