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長春真人西遊記下(1 / 3)

宣差李公打算東歸中原地區,師父委托他帶詩給東方的道眾,詩雲:

當時發軔海邊城,海上幹戈尚未平。

道德欲興千裏外,風塵不憚九夷行。

初從西北登高嶺,漸轉東南指上京。

迤儷直西南下去,陰山之外不知名。

師父回到邪米思幹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的館舍,住在高據北麵山崖的舊朝宮殿,下麵是十多丈寬的清澈溪水。溪水是從雪山流過來的,很冰爽。時值盛夏,很炎熱。師父就在北軒臨風而臥,夜裏睡在屋頂的高台上。到了農曆六月,天氣極熱,他就在水池中沐浴。師父在這遠離中土的地方,卻能如此順應自如。河中地區的土地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隻是沒有蕎麥、大豆。小麥到四月就成熟了,當地的習俗是把小麥收割了後,隨便堆在地裏,隨用隨碾,到六月就可以加工完畢。太師府的提控李公獻出瓜田五畝供師父取食,瓜的味道極為甘甜芳香,是中原地區所沒有的,聽說大的瓜象鬥那樣大。二太子察合台六月來到這裏,劉仲祿向師父要瓜獻給他,十個瓜就可以裝滿一擔。這裏果蔬很豐富,隻是缺少芋、栗。茄子長得象粗的手指,顏色是黑的。

這裏的男女都梳辯子,男人的帽子有的像遠山的形狀。帽子用各種雜色織物作裝飾,繡著雲彩等花紋,綴著纓珞。自首領以下,官員們都戴帽子,平民則用一種叫“白麼斯”的布以六尺左右盤在頭上。有權有勢人家的主婦用羅來纏頭,或黑色,或紫色,或繡上花卉,或織出各種圖案,用的羅長約六七尺。人們的頭發披垂下來,有人用綿做的袋包住頭發,袋的顏色有單色的,也有雜色的,還有人用布名來做這種包頭的袋子。人們不梳發髻,而用布帛蒙頭,就像佛教的比丘尼那樣,這就是平民婦女的首飾。有人用白棉布縫製衣服,式樣像放東西的袋子,上麵窄,下麵寬,縫著袖子,稱為“襯衣”,男女都通用。

這裏的車、船、農具的規製和中原地區差別很大。當地人都用黃銅做器皿,偶爾用磁器,有的很像中原出產的定磁。酒器則完全用琉璃製作,兵器用镔鐵打造。市場交易用金錢,錢上沒有輪孔,兩麵都鑿著回紇字。那裏的人大多魁梧有臂力,不用擔子就能夠負載重物。這裏的婦人出嫁後,如果丈夫貧窮可以再嫁。丈夫遠行超過三個月的,也可以聽任妻子改嫁。有些奇怪的女人甚至長著胡須。當地有被稱做“大石馬”的人,他們認識本國的文字,專門掌管文冊簿籍。到冬天的最後一個月,他們會舉行齋戒。到了晚上,長者親自割羊肉,與席中的人一起食用。大家的活動從夜晚一直持續到天明,其他的月份會設六次齋。

城裏高大的房頂上橫架出像飛簷一樣的大木板,長、寬有一丈多,上麵搭建亭子,四角垂著瓔珞。每天早晚,他們的首領會登上亭子,向西方施禮,這被稱為“告天”。不奉佛教的佛菩薩,也不奉道教的天尊仙真,首領就在亭上大聲地呼喊、吟頌,成年男女們聽到後,都趕來在下麵禮拜,全國都是這樣,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會被處死。這裏宗教教職人員的衣服和他們本國的老百姓相同,而宗教領袖則用“細麼斯”布盤頭,布長三丈二尺,用竹子做帽子的骨架。

師父覺得當地的風俗很特別,作詩記載此事:

回紇邱墟萬裏疆,河中大城最為強。

滿城銅器如金器,一市戎裝似道裝。

翦簇黃金為貨賂,裁縫白魏作衣裳。

靈瓜素椹非凡物,赤縣何人構得嚐?

雖然正值暑期,但雪山上卻很寒冷,雲煙慘淡。師父於是作絕句寫道:

東山日夜氣洪濛,晚色彌天萬丈紅。

明月夜來飛出海,金光射透碧霄空。

師父住在館舍,來訪的賓客很少,所以平時以讀書作為消遣,又作了一首絕句:

北出陰山萬裏餘,西過大石半年居。

遐荒鄙俗難論道,靜室幽岩且看書。1222年農曆七月哉生魄(哉生魄:指農曆每月的十六日,因為從這天晚上起月亮開始月缺。魄,指月黑無光的部分),師父派阿裏鮮送表章到成吉思汗行宮,稟告約定了向他講道的日期。八月七日,得到大汗的批答,八日便從邪米思幹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動身出發,太師耶律阿海送出了幾十裏。師父對他說:“城東新有兩千多戶人家鬧事,每晚火光映照城市,人心不安,您應當回去安撫老百姓,不必送了。太師說:“師父在路上萬一有什麼意外,那可怎麼辦呢?”師父安慰他說:“路上就和您沒關係啦。”太師這才回去。

十二日,過了碣石城。十三日,來了一千人的護送步兵、三百人全副武裝的騎兵。走進大山,就是鐵門關外的另一條道路。涉過紅水澗,有陡峻的山峰高達幾裏。沿山穀向東南走,山腳下有鹹泉水流出來,見到太陽就成為白色的鹽。於是我們收集了兩鬥(十升為一鬥),在行程中每天食用。又朝東南走,上了分水嶺。向西望去,高高的山澗上好像結了冰,其實那都是鹽。山上有像石頭一樣的紅鹽,我親眼見到過。在中原地區隻有地勢低的地方才出鹽,而這裏的山中居然也出鹽。回紇人多食麵餅,而且愛吃鹽,渴了就喝水。即使冬天那麼冷,仍有窮人背著瓶器賣水。十四日,我們到了鐵門關西南的山麓,將要出山。山門險峻,左麵的山崖崩塌下來,山澗中的水在地下流了一裏左右。中秋節的時候到達河岸上,水勢就像黃河,流向西北。乘船渡河,住在河的南岸。西麵有山寨,名叫“團八剌”,山勢險要堅固。

三太子窩闊台的醫官鄭公到路上趕來相見,師父贈詩給他說:

自古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候夜彌清。

一天氣象沉銀漢,四海魚龍耀水精。

吳越樓台歌吹滿,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幹戈致太平。

逆著水流,向東南走了三十裏,就沒有河流了。當天晚上到了“班裏城”,城很大。城裏的人最近剛剛叛離而去,但還可以聽到狗叫的聲音。黎明時吃過飯,向東走了幾十裏。有河向北流去,馬剛剛可以渡河,在河的東岸休息住宿。1222年農曆八月八日,師父第二次從邪米思幹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前往成吉思汗行宮。走了十幾天,八月二十二日,成吉思汗的大臣田鎮海(畏兀兒人,原名沙吾提,田鎮海是其漢名)老遠來迎接師父。到了行宮,成吉思汗又派田鎮海來問師父:“是現在就見麵呢,還是先稍稍歇息一下?”師父說:“現在就入見吧。另外,道人麵見帝王,從來都不行跪拜之禮,進帳後隻躬身叉手施禮罷了。”師父進見,成吉思汗賜食奶酪。吃罷,師父準備告辭。成吉思汗問師父:“道長在邪米思幹城住的習慣嗎?供應充足嗎?”師父回答說:“從去年冬天住進城以來,都是由蒙古、回紇部落和耶律阿海太師供給所需。不過近來食物用度稍有困難,由耶律太師獨自承辦。”

第二天,成吉思汗又派近侍官傳旨問師父:“您每天到朕的宮帳中用飯,可以嗎?”師父說:“我是在山野中修道的人,隻好清靜自處。”成吉思汗下令聽從師父自便。十七日,成吉思汗北返,在路上多次賜給師父葡萄酒、瓜果、蔬萊食用。九月初,渡過舟橋向北行,師父上奏說:“論道的日期就要到了,可以召來太師耶律阿海。”九月十五日,成吉思汗嚴肅誠敬地在帳中,讓侍女和周圍的人們都退下,帳中燈燭輝煌,隻有閣利必、田鎮海、劉仲祿在帳外侍候。師父與太師耶律阿海、阿裏鮮一同進帳入坐,並奏道:“劉仲祿往返萬裏,田鎮海遠程護送幾千裏,也可以讓他們進帳一起聽講道法。”於是召劉仲祿和鎮海兩個人進來。師父所講的話,命太師耶律阿海譯成蒙古語奏告,成吉思汗很滿意。

九月十九日,夜晚很寂靜,成吉思汗再次召請師父論道。聽師父傳道,他非常高興。二十三日,又一次請師父到帳中,禮儀就像最初那樣。成吉思汗和顏悅色地聽講,命令旁邊的人做記錄,還下令寫成漢字,表示不忘道法的意思。他對身邊的近臣說:“邱神仙三次講養生之道,很合我的意。你們可不要把這些話泄露到外麵去。”從此,師父就從聖駕向東行,不時地對大汗講解道法。又走了幾天,來到西南距邪米思幹城十裏的地方。十月初,師父上奏要暫回城裏的住所,成吉思汗一行則駐紮在城東二十裏的地方。

十月六日,師父和太師耶律阿海入見,成吉思汗說:“邱神仙隨朕左右不離,如何?”師父說:“不妨。”但師父讓太師耶律阿海翻譯進奏:“山野之人修行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喜歡靜處。而如果跟隨您一同起居活動,軍馬雜亂,令我精神苦悶。從現在開始,您讓我或在隨行軍隊前,或在隨行軍隊後,任意行動吧,這樣我就很受您的的恩典了。”成吉思汗聽從了師父的意見。師父出帳後,大汗派人來追問:“師父需要u0027禿鹿馬u0027棉紡布嗎?”師父說:“不用了。”這時候開始下小雨,青草重生。仲冬已經過去了一半,雨雪逐漸多起來了,地脈這才通透。

自從師父來到邪米思幹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隻要有剩餘的糧食就給饑餓無食的百姓們食用,還經常施粥,救活了很多人。二十六日,啟程。十二月二十三日,下了雪,天氣寒冷,在路上凍死了很多牛馬。又過了三天,向東走經過霍闡大河(今錫爾河,流經中亞地區)來到成吉思汗的駐地。大概是二十八日的時候,聽說河上的航橋在深夜被水衝斷流散。成吉思汗問師父關於打雷的事情,師父回答說:“我聽說蒙古人夏天不在河裏洗澡、不洗衣服、不造氈子,野地裏有蘑菇也禁止人采,這可能是因為畏懼天威吧,但這並不是奉行天道的做法。我曾經聽說三千種罪之中沒有比不孝更大的罪過,上天特意用打雷來警醒人們。聽說當今的蒙古人大多不孝敬父母,大汗可以用您的權威和盛德來禁止人們不孝。”

成吉思汗高興地說:“神仙的這些話,正合朕心。”命令左右侍從用回紇文字把這些話記錄下來。同時,師父請求把這些話遍告給蒙古部眾,大汗聽從了師父的意見,召集太子、諸王以及大臣們說:“漢人尊重神仙,就像你們敬奉上天一樣。我現在愈發相信,道長真是天上的人啊。”於是,大汗把師父前後奏對的話對大家講了,還說:“天讓神仙對朕說這些話,你們每個人都要把這銘記在心中。”之後,師父便告辭退下。到了1223年的元旦(古之元旦為正月初一),那些將領、醫生、卜師等官員都來向師父道賀新年。十一日,隨著成吉思汗的隊伍啟程向東行。西望邪米思幹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時,已經在千餘裏外了,當晚就駐紮在大果園裏。

正月十九日是師父的生日,諸位官員上香禱祝,為師父慶生。在十八日那天,太師府提控李公因事要遠出,提前向師父祝壽並辭別。師父對他說:“我們沒有機會再見麵了。”李公說:“最多三個月就可以再見啊。”師父說:“你不知天道運行的道理,我今年二、三月就要東歸中原了。”正月二十一日向東走了一天,來到一條大河邊,這裏東北方向上距賽藍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邱祖的高足趙道堅葬在此城)大約有三天的路程。河邊水草豐茂,可以飽喂牛馬,於是在這裏停留修整了幾天。二月七日,師父入見成吉思汗,奏道:“我離開山東時,約定三年回去。現在已經三年了,能夠重回故鄉,是我的心願。”

大汗說:“朕已經向東返回了,我們同路回去怎麼樣?”師父回答:“如果能夠先走,更為便當。我來的時候,漢地的人問我回去的日期,我曾回答說三年,現在大汗所要谘詢的事情我已經奏完了。”為此,師父再次堅決地辭行。大汗說:“稍等三五天,太子就來了。您之前講的一些道理,朕有的還沒明白,等朕明白了,您再回吧。”1223年農曆二月八日,成吉思汗在東山下打獵,射中了一頭大野豬。他騎的馬跌倒失去了控製,野豬站在一旁卻不敢前進,周圍的隨從很快趕到保護,於是大汗停止了打獵,回到行宮。師父聽說了這件事,入諫說:“上天之道,好生惡殺,現在聖上年事已高,應當少出外打獵。從馬上摔下來,是上天的告誡。野豬不敢上前,是上天的庇護。”

成吉思汗說:“朕已經深深地反省了,邱神仙勸誠我的話是非常正確的。但我們蒙古人從小就騎馬射獵,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不能一下子停止。即使是這樣,您的話我也會牢記在心的。”大汗回頭對吉息利(吉息利,是成吉思汗的功臣之一)答剌汗( 蒙元時代的一種崇高封號,達官貴人一類)說:“隻要是邱神仙勸我的話,以後都要聽從。”從那以後,他兩個月都不再出去打獵。

二十四日,師父再次入朝辭行。成吉思汗說:“邱神仙將要離去,應當給您相贈些什麼東西呢?朕要考慮一下,您再稍待幾天吧。”師父知道不能立即辭行,隻好耐心等待。三月七日又辭行,大汗賜牛、馬等東西,師父一概不接受,說:“隻要給我提供驛馬能返回中原就足夠了。”大汗問通事阿裏鮮:“邱神仙在漢人地區有多少弟子?”阿裏鮮回答說:“弟子有很多。神仙來的時候,我在德興府(今河北張家口)龍陽觀中曾看見官府在催征督辦差發。”聖上說:“應該讓邱先生門下的弟子們都免征差發。”於是他就頒賜了一道聖旨,上麵加蓋禦印,任命河西人阿裏鮮做宣差,蒙古帶、喝剌八海做副手,護送師父東歸。

三月十日,我們辭別成吉思汗啟程返回,答刺汗以下的官員都拿著葡萄酒、珍稀果品來送行,送出了幾十裏。臨別之時,眾人都揮灑淚水。 1223年農曆三月十日,我們辭別成吉思汗啟程返回。走了三天,來到賽藍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東南的山地。這裏有兩頭蛇,長二尺左右,當地的人常常可以看到。十五日,大家到賽藍城郊外虛靜先生趙道堅的墓地祭莫,眾人商議要把他的屍骨帶回中原。師父說:“人的身體終究是腐朽之物。隻有一竅真的靈性,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於是眾人的議論就平息了。第二天,師父動身啟程。

二十三日,宣差楊阿狗追了上來,在吹河的南岸為師父餞行。過了十天,到了阿裏馬城西麵一百多裏的地方,過了大河。四月五日,來到阿裏馬城的東園。掌管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王子宮室修建的官員張公固執地請求師父說:“弟子居住的地方營建了三個神壇,共有四百多個信徒。早晨參拜,晚上行禮,從來沒有懈怠過,而且還提前數天預備迎接您。誠願神仙施愛眾生,渡過河來,使信眾們能夠向師父請教,那樣我們就太幸運了。”師父推辭說:“回鄉的因緣已經很近了,我不能改變路線。”張公又執意邀請,師父說:“要是沒有其他事情,我會去的。”

第二天,師父乘坐的馬突然向與張公所居之地相反的東北方向奔去,隨從們拉不住馬。於是,張公等人悲傷地哭著說:“我們這些人無緣,上天不允許邱先生去我們那裏。”當晚,我們到達陰山前住宿。第二天,又過了四十八橋,沿溪而上,走了五十裏來到天池。東北行過陰山後山,走了兩天,才接上來時穿越金山向南行的大河驛路。又經過金山南麵,朝東北方向沿著山走。四月二十八日下起大雪。第二天,滿山都白了,又在東北向沿著山走。

走了三天,來到阿不罕山(在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前。當時在這裏留下的宋道安等九人和長春會、玉華會的會眾、宣差郭德全都遠道來迎,接師父住進了棲霞觀,發現道觀裏的人比離開的時候要多了。師父下車的時候,下起了雨。宋道安他們互相祝賀說:“自從我們來到這裏,觀察到了夏天很少下雨,即使有雷雨也多在南、北兩山之間。而今天下起了甘霖,都是師父道行的恩蔭所致啊。”

蒙古居民常年輸通河渠來澆灌田園,到八月份麥子才成熟,莊稼在生長過程中,老天始終不下雨。而秋季莊稼成熟後,地裏又有老鼠肆意破壞,老鼠大多是白色的。棲霞觀這的氣候很寒冷,作物很晚才結出果實。五月,河岸上的土有一尺多深,土下麵堅硬的冰也有一尺多深。做完齋醮後,師父每天命人取冰。1223年農曆五月,我們住在棲霞觀(故址在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廟裏可以南望高山上的積雪,即使是盛夏也不消減。這裏有很多奇妙的自然現象:稍微靠西的湖邊有大山,上麵大部分是白土,已變成粉末裂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