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林長民不辭而別,留下了徐誌摩一人在霧都倫敦,苦苦去化解所有的相思之情。

林徽因和徐誌摩的故事沒有因為倫敦的分離而結束。

倉央嘉措說,唯有不見,才不會相戀;唯有不識,才不會相思。他們的相戀就像是一種另類緣分,糾纏不清。很多人說分手了還是朋友,這需要很好的控製力,也需要兩個人都是這樣想。作為一個感性的男人,徐誌摩做不到壓抑自己的情感,他是一個必須要表達自己情感的人。

徐誌摩回國後,他們在新月社重逢。經過一年多的相處,他的愛情之火又被重新點燃,這時候的徽因已經和梁思成相戀,所以隻是徐誌摩的單相思又被點燃。

現在的徽因已經是徐誌摩的老師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的女友,他隻能相守以禮,想盡辦法爭取和徽因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機會終於來了,泰戈爾到中國訪問,由徐誌摩全權接待。他們都喜歡泰戈爾這個文學泰鬥。

借著這次接待,他成功地捆綁住了林徽因,他們又有了接觸,一起設計接待泰戈爾的每個細節。他們又找到了昔日英倫的美好時光,徐誌摩感覺幸福來到了。他帶著新月社的社員排演外國的戲劇,組織介紹各種西方藝術的活動,林徽因英文較好,所以她成為他最有力的助手。可是這時候的林徽因已經名花有主,梁思成和林徽因有婚約在身。

對於徽因這樣喜歡熱鬧和文學的女孩子來說,她沒有太多私心雜念,隻是把這當成一次機會,她感覺很興奮,這次接待泰戈爾可以讓自己的英文能力、西方文化素養、組織能力得以在舞台上展現,並且這次活動也有父輩們的支持。

林徽因準備得很認真,她的才情在泰戈爾來北京訪華的日子得以展示,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泰戈爾應邀來中國講學,主持者是梁啟超和林長民,徐誌摩擔任翻譯。接待泰戈爾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隊伍,都是那個年代的名人,梁啟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範源濂、林長民。

徽因很幸運,可以和那個年代的精英們比肩,站在那群男人中間,她像個仙子,米黃色的衣服,咖啡色的連衣裙,素淨淡雅,手中捧著歡迎泰戈爾的鬱金香,花與人配合得非常完美,宛若仙女。

她一直對這個神話般的人物充滿了好奇,心裏一直憧憬著。當泰戈爾出現的一刹那,感性的林徽因難以掩飾她激動的心情,這個頭戴紅色帽子、身穿長袍的老人就是泰戈爾嗎?在徽因心裏,泰戈爾就像一個神話,來自於一個童話世界,她渴望走進這個童話世界,她看呆了,忘記了手裏的花。

徐誌摩看著呆呆的徽因,心裏一動,她總是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心,他給了她一個提示眼神,她走上前去,把鮮花送給了泰戈爾。泰戈爾非常激動,因為他愛上了中國,愛上了這些可愛的中國人,愛上了這種歡迎方式。

那天的歡迎宴會在日壇公園舉行,泰戈爾長髯瀟灑,仿如仙人;林徽因貌美如花,仿若仙女;徐誌摩白麵長袍,清瘦孤傲。三個人仿若《歲寒三友》,他們三個人被拍成照片,這幅照片曾經被很多媒體轉載,成為佳話。徐誌摩風度翩翩,林徽因美貌純情,他們二人陪伴在仙衣飄飄的泰戈爾身邊,都是才華橫溢的代表,成為京城美談。

那天泰戈爾的演講非常精彩,徐誌摩的翻譯也恰到好處,徽因又對徐誌摩重新投去了讚許的目光,他真是才華橫溢,無可替代。

徐誌摩和林徽因陪泰戈爾遊覽了很多風景名勝地,在那個年代,雖然文壇也不缺少女性,但像徽因這樣美貌優雅的卻很少,所以他們的合影經常見諸各大報端。

接待泰戈爾最豪華、隆重的一天是泰戈爾64歲壽辰的那天,早在籌備如何為泰戈爾慶祝生日的時候,林徽因就問過徐誌摩用什麼方式慶祝,徐誌摩選擇了中國人的傳統方式。眾人為泰戈爾精心排練了他的詩劇《齊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