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時候,父親舉家遷到了上海,徽因也得以在父母身邊團聚。這本是徽因所期待的,可是她卻沒有尋到想要的快樂。雖然和父母相伴是她的夢想,可是家裏不快樂的氛圍卻總在持續,讓她超乎年齡地懂事,成為一個天才早熟少女。

誰人不曾年少,又有誰人不懷念美好時光。林徽因的生活裏並非都是陽光,她的家庭也有讓她早熟的因素和陰影。父親娶了二娘之後,徽因的生活少了許多光彩。二娘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二娘很快贏得了林長民的心。父親和二娘住在寬敞的前院,那裏到處都是孩子的歡笑聲。徽因卻和母親住在後邊的一個小院子裏,那裏隻有母親黯然神傷的眼淚和數落不完的嘮叨。

少女的心思,就像海棠花的心事,綿綿軟軟,卻又有無限的韻味。那個時候她懂得,愛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她知道,父親不喜歡母親。也許母親是愛父親的,可是單方麵的愛隻能是徒勞,在個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比愛情更大的災難,時光一莞爾,就已經是物是人非。母親的失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剩下的都是期盼,即使是眼已望穿,還會一直守望,執著著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的等待。

曾經,林徽因的母親也是林長民欣賞的類型,否則這個貌不出眾、沒有文化的女子如何能走進林家。徽因母親覺得她果敢、率直,比起那些嬌羞的女子更有一番韻味。可是結婚之後,一切都改變了,也許是打動他的東西太少,最後那一點好感也在思想無法達到默契後消失殆盡。

成長的過程總會經曆挫折,在家庭的痛與愁的邊緣,林徽因學會了愛和獨立。即使父親愛二娘,但他也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像徽因這麼聰明懂事的女兒,不用他操心,總是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可是他不知道,這個內心迅速成長的女孩,心裏永遠有一份解釋不通的痛,直至影響她的一生,影響她的選擇。早熟的林徽因並不壓抑自己的性格,相反,她努力地尋找讓自己快樂的事物。

家裏把她送進了有名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重視教育的林家也把三位表姐妹都送進了培華女中。四姐妹個個亭亭玉立,美麗端莊,星期天上街常有輕薄男子尾隨而來,於是不得不叫來身材高大的表兄弟充當保鏢。培華女中是所教會辦的貴族學校,教風嚴謹而得法,原本聰慧的林徽因受到良好教育,日後出色的英語就是來自於這裏。她在女中裏是出類拔萃的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

到不了的明天,忘不掉的記憶。伴隨著每年的蓮開蓮落,在書香、墨香的陪伴下,林徽因漸漸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

長到12歲的時候,林徽因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了,顧盼生輝,明眸皓齒,雖然身體較為瘦弱,但五官長得非常好,配上她獨有的氣質,骨子裏帶著詩般的濃鬱和典雅,所以常常驚豔四座。年少,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都很容易動情,為了花草樹葉而歡喜或者憂傷,為了一場夜雨或莫名其妙地憂傷、惆悵。

一個多情的人,一顆敏感的心,在那個花一樣的人生季節,怎能不絢爛多彩呢?林徽因的一切都被封存在四月天,燕子是她的鄰居,白蓮是她的知己,她在這本屬於自己的美麗書裏留下了豔麗色彩。在那個紛繁錯亂的年代,林徽因依舊保持了她的陽光明媚,積極向上,直至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魅力十足的女人。

雖然她還沒有長到可以風華絕代的年齡,可是江南小才女的靈秀已經凸顯出來。有些人的美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的美是經過後天錘煉的,林徽因屬於前者,不管時間如何變遷,她似乎永遠清新如初。

有時候會覺得林徽因就是一個揮舞著魔棒的女人,宛若一個仙女,在自己的世界揮舞出奇跡,她離去後,那些美麗隻能留在那個如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