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跨過羅湖橋
夢寐以求,錢學森終於從美國回到祖國的懷抱。
對於錢學森來說,1955年10月8日是曆史性的一天。
上午,錢學森一家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從美國到達香港。
中午,跨過羅湖橋,抵達深圳。
晚上,到達廣州。
得知錢學森平安歸來,周恩來總理打電話給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省長陶鑄,指示要熱烈歡迎、親切接待錢學森及其家人。10月10日,錢學森一家在朱兆祥的陪同下乘火車從廣州前往上海。那時候的滬穗之間交通還很不方便,要乘火車,速度甚慢。盡管乘坐的是快車,火車直至10月12日上午才抵達上海。
打從1947年秋離開上海,如今已經整整8年,這次錢學森和蔣英帶著7歲的兒子錢永剛和5歲的女兒錢永真歸來,74歲的錢均夫分外欣喜。尤其高興的是,翌日——10月13日,正是錢永剛的生日,全家吃麵,表示慶賀。唯一的遺憾是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早已不幸病逝,未能親眼一見孫子和孫女。
錢永剛生日那天,全家在上海愚園路岐山村家中拍攝了團圓照。照片的右側是錢均夫的幹女兒錢月華。
據錢月華告訴筆者,她自從1930年來到杭州方穀園錢家,在那裏住了7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錢均夫和錢月華從杭州逃難到浙江富陽,借住在學生蔣伯泉家中。後來,又輾轉搬到上海愚園路1032弄(岐山村)111號。
岐山村位於上海長寧區東部,安西路與江蘇路之間。岐山村111號是一幢三層樓房,是章蘭娟的哥哥用金條“頂”下來的房子(即房主典當的房子)。錢均夫跟章家親戚一起住在那裏。底樓是客廳。錢均夫最初住在二樓的亭子間,顯得有點局促,與杭州的方穀園有著天壤之別。不過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能夠在上海找到一個安身之處,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沒有想到,錢均夫在這裏一住就是19年。後來又搬到一樓客廳旁邊的一套房子裏住。
錢均夫由於失去了工作,又體弱多病,經濟每況愈下。錢學森向來孝順,在美國開始工作之後,一直接濟父親。其中有一年多因太平洋戰爭,錢學森無法從美國彙錢給父親,錢均夫不得不向親友借款,直至錢學森的彙款寄到,趕緊還給親友。
錢學森1947年回國之前,錢均夫一度因十二指腸穿孔,住進上海同孚路的中美醫院(今石門一路82號),全靠錢月華細心照料,才得以康複。
“森哥”非常感謝錢月華對錢均夫的照料。他說,如果沒有幹妹妹錢月華,他無法在美國求學,也無法在美國工作,因為他是父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早逝,他必須挑起照料父親的重擔。有了幹妹妹錢月華長期無微不至照料父親,他才得以在美國安心學習和工作。“森哥”稱讚錢月華是家裏的“大功臣”。
令錢學森非常感動的是,在他被美國當局軟禁的5年之中,由於不能如常給父親彙款,杭州市政府民政局從錢學森堂妹錢學仁那裏獲得這一情況,向上作了反映。據說周恩來總理知道之後,批準每月給錢學森父親錢均夫100元人民幣的補助。在當時,每月100元人民幣維持錢均夫和錢月華兩人的生活綽綽有餘。
錢永剛和錢永真當時一口英語,講起漢語來反而不利索。
父親錢均夫為了歡迎錢學森歸來,特地買了一套錢學森喜愛的複製品“中國曆代名畫”送給他。
10月15日,錢學森一家前往杭州。又見西湖,又見方穀園,隻是母親已經故去11年,錢學森率全家祭掃母親章蘭娟的墓,不勝唏噓。
10月26日,錢學森一家在朱兆祥陪同下乘坐火車前往北京。
10月28日上午,火車抵達北京。在火車站,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和首都著名科學家華羅庚、周培源、錢偉長、趙忠堯等二十多人熱烈歡迎錢學森一家。
11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舉行宴會,歡迎錢學森歸來。
11月3日,《人民日報》以顯著位置刊登記者柏生的長篇報道《熱愛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這篇報道記述了錢學森回國的艱難曆程,還記述了錢學森歸國之初的感想和表態。
11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陳毅接見錢學森,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歡迎錢學森歸來。
陳賡大將乘專機趕來
既然美國海軍部次長金貝爾說錢學森抵五個師,如今錢學森已經回到中國,怎麼才能發揮他抵五個師的作用呢?
接見,宴會,會友,講座,參觀-錢學森回國之初,從深圳、廣州,到上海、杭州,到北京,處於興奮和忙碌之中。
回國不久的錢學森,脫下已經穿了20年的西裝,換上了哢嘰布的中山裝。看上去,跟國內普通的中年人沒有什麼區別,隻是那睿智的目光,那寬闊的前額,那非同一般的氣質,透露出他的博士風采、教授風度。
他一口流利的京腔,從來不會說著說著就蹦出幾句英語。他回國之際,正值中國大陸開始推行簡體字,錢學森很認真地學寫簡體字。很快的,寫慣繁體字的他,能夠寫一手漂亮的簡體字,而且幾乎沒有間雜一個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