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抗爭的故事(4)(2 / 2)

錢學森向來有著每日讀報的習慣。1955年5月,錢學森在一張華人報紙上,看到了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主持慶祝五一勞動節典禮的報道。突然,在長長的觀禮者的名單中,有一個熟悉的名字闖進錢學森的眼簾——P東叔通!

陳叔通先生當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錢學森為什麼特別注意到陳叔通的名字呢?

原來,陳叔通先生是錢學森的杭州同鄉。陳叔通在26歲時(1902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並朝考中式,授翰林。這位清末翰林是錢學森父親錢均夫的好友。錢均夫進入杭州求是書院學習時,監院(相當於教務長)是陳仲恕先生,乃陳叔通之兄。陳叔通先生也執教於求是書院,與錢均夫亦師亦友。錢學森1947年暑假回國結婚時,曾經看望過“太老師”陳叔通先生。

接著,錢學森又陸續從報紙上讀到中美兩國談判雙方僑民歸國的問題,特別是美國報紙宣稱“中國學生願意回國者皆已放回”於是錢學森決定給陳叔通先生寫信,報告自己被美國拘留、有國難歸的困境,請求中國政府給予幫助。

細節決定成敗。作為導彈專家的錢學森,尤其懂得在發射的時候,每一根導線、每一個焊點、每一個元件,都必須絕對可靠。“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任何細節都不允許疏忽。為了把這封極其重要的信能夠準確“發射”到陳叔通手中,錢學森經過了精心的考慮。

1955年6月15日,錢學森在家中先寫好草稿,然後用一手繁體漢字,端端正正寫下致陳叔通先生的這封至關重要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叔通太老師先生:

自一九四七年九月拜別後未通信,然自報章期刊上見到老先生為人民服務及努力的精神,使我們感動佩服!學森數年前認識錯誤,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巳五年。無一曰、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然而世界情勢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問題等待解決,學森等個人的處境是不能用來訴苦的。學森這幾年中唯以在可能範圍內努力思考學問,以備他日歸國之用。

但是現在報紙上說中美交換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說謊謂中國學生願意回國者皆已放回,我們不免焦急。我政府千萬不可信他們的話,除去學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歸不得者。從學森所知者,即有郭永懷一家(Prof.Yong huai Kuo,Cornell University,Lthaca,N.Y.),其他尚不知道確實姓名。這些人不回來,美國人是不能釋放的。當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說謊是騙不了的。然我們在長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唯恐錯過機會,請老先生原諒,請政府原諒!附上紐約時報舊聞一節,為學森五年來在美之處境。

在無限期望中祝您

康健

錢學森謹上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五曰

在信中,錢學森還附了一份豆腐幹大小的1953年3月6日《紐約時報》特別報道剪報,題為《驅逐對美國不利》:

錢學森——加州理工學院著名的火箭專家,3月5曰在洛杉磯被驅逐回中國。但同時又不許他離開美國,因為他的離去“不利於美國最高利益”。

這個自相矛盾的消息是由美國移民局地區副局長阿爾伯特今天披露的,此時錢學森博士仍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

錢學森博士是8月(引者注:應為1950年9月)份被逮捕的,他試圖將180磅的技術資料運往“紅色中國”。他被驅逐回他的祖國,但由於美國政府不承認中國,驅逐令並沒有起作用。

檢查這些打印材料的聯邦機構人員沒有發現任何秘密資料。

錢學森是怎麼把這封至關重要的信件寄到陳叔通先生手中的呢?他當時並不知道陳叔通先生的通訊地址,隻能寄給在上海的父親,請父親代轉。倘若從美國直接寄給父親,風險很大,因為聯邦調査局非常注意拆檢錢學森寫給父親的信,萬一落到他們手中就麻煩了。他把這封信寫好之後,裝在一個信封裏,並在信封上寫了上海家中的地址。然後把這封信夾在夫人蔣英寄給妹妹的信中,那就相對要安全些。蔣英的妹妹蔣華當時僑居比利時。從美國寄往比利時的信,遠沒有寄往中國的信件那麼容易引起關注。蔣英請妹妹在收到這封信之後,從比利時轉寄到上海錢學森父親家中。

為了確保能夠寄出這封信,錢學森連每一個細節都精心打理:他讓蔣英用左手寫,模仿兒童的筆跡,在信封上寫了妹妹的地址,以使聯邦調査局的特工認不出是蔣英的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