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錢學森已經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然後轉到加州理工學院跟隨馮·卡門教授學習空氣動力學。錢學森告訴蔣百裏,父親錢均夫不讚同他從航空工程改學航空理論,給他寫信說:“國家已經到了禍燃眉睫的重要關頭,應在航空工程上深入鑽研,不宜見異思遷,走上理論的途徑。”
錢學森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蔣百裏。蔣百裏細細聽了之後,覺得錢學森的選擇有道理。
1936年12月初,蔣百裏和夫人回國。12月11日,蔣百裏從南京飛赴西安向蔣介石彙報歐美之行。當天下午,蔣介石在華清池接見蔣百裏,談話一個多小時。不料,次日拂曉,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蔣百裏也被東北軍扣留,但很快就獲釋。他三晤張學良,力勸他釋放蔣介石,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出了一份力。
在西安的兩周裏,蔣百裏差不多每天都寫信給在德國的女兒蔣英、蔣和,他在信中寫道:
“今天,張(治中)將軍又來了,備了一桌好酒菜,還有好煙,爸爸的胃口真好!”
“在那一段短期的俘虜生活中,好似一幕喜劇,那麼多的軍政大員都在扮演醜角,因為他們離開了權力,回到本來生活中,便顯得軟弱如嬰孩,隻得由環境來擺布了。隻有爸爸是可以冷眼看事件的人,唯有爸爸同意張的主張,給予斡旋。”
“今天飛機乳軋聲,南京有人飛到西安來了……”
“今天又一聲軋軋,委員長回南京去了……”
“明天還有一聲軋軋,你們的爸爸將離開這座古城飛回上海……”
蔣百裏跟錢均夫見麵,轉達了錢學森的想法。蔣百裏說:“學森的轉向是對的,你的想法卻落伍了。歐美各國的航空趨勢,進於工程、理論一元化,工程是跟著理論走的。而且,美國是一個富國,中國是一個窮國,美國造一架飛機,如果有理論上的新發現,立刻可以拆下來改造過來,我們中國就做不到To所以中國人學習航空,在理論上加工是有意義的。”
錢均夫聽後,非常讚同蔣百裏見解,稱讚說百裏的頭腦,一日千裏,值得刮目相看。”
後來,作家曹聚仁在《蔣百裏評傳》裏,記述了這件事。
1940年始,英國空軍對德國進行轟炸,蔣英不得不離開柏林,轉往中立國瑞士,在盧塞恩音樂院學習。非常湊巧的是,錢學森在美國的導師是來自匈牙利的馮·卡門,而蔣英在瑞士的導師是匈牙利歌唱家依羅娜·杜麗戈。
1944年,即將畢業的蔣英在瑞士國際音樂節上演唱,她甜美的歌聲深受好評。
蔣英音域寬廣優美,成了德律風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簽約歌手。德律難公司曆史悠久,1903年德意誌聯邦共和國通用電力公司和西門子公司聯合成立了德律風根公司。能夠被這家公司青睞,成為十年唱片簽約歌手,表明蔣英具有相當高的演唱水平。
科學與藝術喜結良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終於散去。1946年,蔣英乘船回國。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終於回到了上海。
1947年5月31日,由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主辦,鋼琴名家馬果斯基教授伴奏,27歲的蔣英在上海的蘭心大戲院舉行歸國後第一次獨唱音樂會,一時間成為上海媒體關注的歌壇新秀。
位於上海茂名南路的蘭心大戲院,建於1930年,是一座典雅的歐式風格的建築物。蘭心大戲院是當年上海設施最完備的劇場,也是當時高貴的娛樂場所,晚上常有西方劇團演出或是音樂會,進出的男士身穿燕尾服,而女士則往往穿曳地長裙。
I947年6月2日,音樂評論家俞便民在上海《每日新聞》上發表評論指出:
蔣英的音樂會是本評論者聽到的最佳音樂會之一,她也是近年來舞台上出現的青年女高音。蔣的歌喉是抒情的,她的特點是懂得如何運用她的嗓音,最令人信服的是她有音樂感……
她戲劇性的才華得到充分發揮,無論在音域和音量上,都掌握得極為出色,熟練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使得快速的滑音和花腔都顯得極為輕巧和優美。
她卓越的歌唱藝術,加強了記者對中國藝壇感到必將吐射光華的信念……
演唱確實是有水平的,能在陌生人中發現一位知音,為我是真正的收獲。
蔣英還應邀到杭州舉行獨唱音樂會。
1957年,査良鏞在香港《大公報》所開的專欄“三劍樓隨筆”中,寫過一篇《錢學森夫婦的文章》,寫及表姐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