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早年的故事(3)(1 / 3)

1933年,22歲的錢學森在國立交通大學機械係讀三年級,金愨教授講授水力學。6月23日,進行水力學考試。按照當時交通大學的規矩,考試之後,老師在試卷上用紅筆打上“V”或者“X”,然後在下一堂課發給學生,讓學生校看,知道什麼題答對、什麼題答錯。這試卷再還給老師,老師在試卷右上角的分數欄裏用紅筆寫上分數。

錢學森一看金愨教授發下的試卷上,全部都打“V”,意味著這次穩拿100分。可是,錢學森細細一看,發現一個小小的錯誤:在一道公式推導的最後一步,把“Ns”寫成了“N”。於是錢學森立即舉手,說明自己的錯誤,主動請求老師扣分。金愨教授一看,果真如此,於是給了錢學森96分。

錢學森主動要求扣分,使金愨教授深為感動。金愨的“愨”的含義,就是“誠實謹慎”金愨從小受到的家教就是“誠實謹慎”。正因為這樣,他非常讚賞這位誠實的學生,保留了錢學森的這份試卷。即便在抗日戰爭中那流離顛沛的日子裏,這份試卷仍存放在金愨教授的箱子裏跟隨他到了大西南。正因為這樣,47年之後,聽說錢學森回到母校,金愨教授拿出了這份珍貴的曆史文獻。

交通大學的校規是相當嚴格的。學校規定,考試科目有30%以上不及格者,不準補考,令其留級;超過50%不及格者,令其退學。有的班級到二年級時尚有2/3的學生,到畢業時隻剩下1/3的學生了。各科成績平均達80分以上的學生很少。

錢學森曾回憶說:當時交通大學的求知空氣並不很濃,但卻十分重視考分,學期終了,平均成績計算到小數點以後兩位數字。我對此很不習慣,但也不甘落後,每門功課必考90分以上,獲得了免繳學費的鼓勵。

1933年6月24日錢學森在交通大學的水力學考試試卷當時,大多數同學的分數在70~80分之間,而錢學森每年的平均成績都超過了90分。例如,現在保存於交通大學檔案館1932年的成績單,其中注冊號(即學號)為469的,總分在班上22名學生中位居第一的便是錢學森:熱力工程89分,機械實驗90分,電機工程96分,電機實驗94分,工程材料92.7分,機械計劃97分,機械計劃原理90分,金工實習86分,工程經濟84.2分,最後平均成績為90.44分。當時的第二名是丁履德,平均成績為83.97分,後來他也考取留學公費生,去意大利攻讀紡織機械工程學。

1933年4月8日,交通大學成立37周年紀念典禮在文治堂舉行,典禮中頒發學生獎品,受獎者為總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兼品行端純者,錢學森、錢鍾韓等9名學生獲獎,免繳本學期學費。

1934年6月,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先生發給錢學森獎狀茲有機械工程學院四年級學生錢學森於本學年內潛心研攻,學有專長,本校長深為嘉許,特給此狀,以示獎勵。”

1934年6月,即將畢業的錢學森、張光鬥、徐人壽、倪文傑等人當選為中國斐陶斐勵學會會員。該會會員入選條件嚴格,大學畢業班人數在50人以下者,每10人選1人,在50人以上者增選1人,入選者必須在校連續7學期(最後一個學期不計)成績均在85分以上,操行最近3個學期名列甲等。

1934年6月15日,在交通大學上海本部第四次教務會議上,審訂了各項獎勵學生名單:錢學森、錢學榘、張光鬥等11人獲得了學期免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