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早年的故事(2)(3 / 3)

在休學養病期間,錢學森除了作畫,還以音樂為友。

宋朝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傳誦一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的原意是諷刺南宋小朝廷趙構逃到江南,隻求苟且偏安,不思收複中原失地。不過詩中這句“西湖歌舞”倒是道出杭州深厚的音樂、舞蹈底蘊。出身杭州豪門的錢學森,也有幾許音樂細胞,尤愛吹奏圓號。

1932年11月16日《交大三日刊》(第218期)報道,由袁炳南同學籌備組織,本校管弦樂隊已正式成立,聘請德國人C.Y.VanHeyst(馮·海斯特)為指導,每周二、四下午四時在音樂室練習,預定12月公演。11名樂隊成員及準備的曲目裏,錢學森演奏的是Euphony(圓號)。海斯特當時是上海工部局樂隊指揮o錢學森還學會演奏多種樂器。

據錢學森回憶,他是在同級同學林津的“動員”下加入交通大學銅樂隊的:我在交大讀了五年,因為在一年級與二年級之間的暑假快終了的時候我害了傷寒,康複時間長,隻得休學一年。但休學一年對我也有好處,乘機看了些科學社會主義的書,對當時政府的所作所為知道了點底細,人生觀上升了。於是再回到學校讀三年級時,一到每星期一上午的“紀念周”就想逃,不願恭聽黎照寰校長的講話。正好這時間同級的林津(也是北師大附中的)來動員加入學校的銅樂隊,說在“紀念周”開始時樂隊伴奏後就可以退席。我欣然從命,學吹中音喇P八。

據交通大學檔案記載,1933年的《軍樂隊成員名單》《學生會管弦樂隊成員名單》《雅歌詩社成員名單》《口琴會名單》裏,都有錢學森的名字。

當時錢學森每天要花半小時練習圓號。他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得到過一筆獎學金,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到上海南京路去買俄羅斯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的《音樂會圓舞曲》唱片,足見他對音樂的癡迷。

1935年,24歲的錢學森在第四期《浙江青年》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音樂與音樂的內容》的文章。一個理工科的大學生能夠對音樂發表獨特而深刻的見解,表明了他對音樂的喜愛和修養。

後來,錢學森與女高音歌唱家蔣英結為百年之好,對於音樂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成為知音。1950年至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遭到軟禁,他常常吹木簫,夫人蔣英彈吉他,兩人在家一起演奏17世紀的古典室內樂,以排遣心中的無限鬱悶。

經過一年的休養,1931年暑假結束之後,錢學森又回到了交通大學。

請求老師扣分

又是一個小故事。故事雖小,卻折射出錢學森嚴格自律的可貴精神。

那是1980年,錢學森回到上海,來到母校交通大學,金愨(quS)教授拿出一份珍藏了47年的“文物”,說起1933年的一段回憶。後來,金教授把這件“文物”捐給了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永久收藏,而金教授講述的故事在上海交通大學也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