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早年的故事(2)(2 / 3)

西醫治傷寒,首選的藥物是具有廣泛殺菌作用的抗生素青黴素。青黴素早年的譯名為盤尼西林,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1928年發明的,1944年才進入中國。所以在錢學森患傷寒的年月,西醫對傷寒幾乎束手無策。

錢學森的父親求助於中醫。一位中醫給錢學森開了一個偏方,即每日吃三頓豆腐乳鹵加稀飯。錢學森遵醫囑連吃了三個月,傷寒病居然痊愈了!

這可能是由於“豆腐乳鹵加稀飯”使飲食清淡而幹淨,止住腹瀉,消除了高燒。

不過,這“豆腐乳齒加稀飯”並非萬應靈丹。錢學森的袓母當時也如此這般治療,卻不治身亡。當然,這可能是因為錢學森年輕抵抗力強,而老祖母畢竟上了年紀。

錢學森後來回憶說:我在上海讀書時患了傷寒,請一位中醫看,命是保住了,但是卻留下了病根。那位中醫沒有辦法去根,就介紹我去找鐵路上的一個氣功師調理,結果除了病根。練氣功可以在屋裏進行,很適合我,所以在美國時也沒有中斷。

錢學森對中醫和氣功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始於這場傷寒症。錢學森晚年仍每日堅持練氣功。

雖然康複了,但是這場大病耽誤了不少時間,使一向用功的他不得不暫時休學一年,在杭州養病。

繪畫和音樂的“發燒友”

一位朋友聽說錢學森喜歡畫,打算買幾幅畫送他,心想錢學森對於這樣的“雅禮”總會收下。正巧,在送畫之前,他跟錢學森一起去參觀一個畫展,錢學森一邊看畫,一邊隨口對畫作發表評論。那位朋友一聽,錢學森對於繪畫非常有見地,在繪畫藝術方麵的修養非同一般。回去之後,那位朋友打消了買畫送錢學森的念頭,因為他知道,他準備買的那幾幅畫,錢學森肯定看不上眼!

作為導彈專家,錢學森怎麼會對繪畫也那麼在行呢?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杭州養病的那些日子裏,錢學森在父母陪伴下,常去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漫步。綠柳拂麵,輕波蕩漾,人在湖畔,宛如畫中。父親錢均夫聘請了一位畫家,教錢學森畫國畫。錢學森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掌握了山水國畫的技巧。錢學森對父母說:“在觀察景物,運筆作畫時,那景物都融會在我的心裏。那時,什麼事情都全部被忘掉了,心裏幹淨極了。”

錢學森從此不僅喜歡繪畫,而且懂得如何鑒賞畫作。

後來,錢學森在交通大學臨近畢業時,他所在的1934級的級徽以及校友通訊錄的封麵,都是他設計的。

錢學森對於音樂,更加在行。

1935年,錢學森因赴南京報考留美預備生,住在父親錢均夫好友厲家祥家。厲家祥夫人畢業於國立上海音專鋼琴科,常在家中彈鋼琴。後來厲家祥的兒子回憶說: 女主人一曲彈完,錢學森才開口,說:“你彈的是PourEllse吧。”之後他就饒有興致地與女主人聊起了音樂,從《致愛麗絲》樂句的處理、和聲的色彩到他個人對不同嚴肅音樂的偏好和見解,再到西洋音樂家們的軼事掌故。錢學森談興甚濃,看得出他對音樂有著純粹的熱愛。那位女主人越聊越覺得吃驚,錢學森在論及音樂時不經意間引出的許多音樂家的掌故連鋼琴專業出身的她都還不知道,她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錢學森的談話很有深度,很有見地,他對音樂也很有領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