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師範院校的附屬中小學,都是教育質量上乘的學校,因為師範院校是培養教師的基地,而師範院校附屬中小學正是師範院校進行教學實踐的基地,所以師資優秀而充沛。錢學森的父親在教育部任中小學科科長,當然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錢學森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在師範院校附屬學校就學,而且錢學森所讀的學校,都是“名牌學校”,都是當時北京乃至全國第一流的學校。
錢學森是當時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在這個小學校如今仍在流傳關於紙飛鏢的故事:錢學森和同學一起玩紙飛鏢,每次總是錢學森的紙飛鏢扔得最遠。同學們很奇怪,向錢學森請教。錢學森說出了其中的竅門:“飛鏢要折得有棱有角,非常規正,這樣投起來空氣的阻力小。”
這個故事被人們引申為錢學森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難怪他後來成為空氣動力學家。這樣的引申雖說有點牽強,不過錢學森從小就愛動腦筋,這倒是確確實實的。
當年小學的學製是三年初小,三年高小。在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念完初小三年,9歲的錢學森在1920年轉校到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從宣武門內轉到了宣武門外。
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是當時北京最氣派、最漂亮的小學。錢學森進入這所北京最好的高小,在這裏度過了三年的小學時光。
那裏的學生後來回憶:“每天下午課後放學前,輪流值日做大掃除,翻椅挪桌,水擦地板,就這樣培養我們從小講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
“勞作教室是專供男孩子用的,備有齊全的工具和工作台。當時我們學過用竹子做筷子、餐刀和湯匙。女孩子的勞作課則是在後院東邊的小樓上進行。她們在那裏學過縫紉和烹飪,曾經試做過‘薩其馬,和糖葫蘆錢學森依然乘坐“洋包車”上下學。不過,這時的錢學森比上蒙養院的時候要頑皮,在車上不時左顧右盼,有時趴在車上從後麵的車窗朝外看,有時朝路人做鬼臉。不過,到了學校,錢學森在課堂裏卻是聚精會神,他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進入高小的錢學森,已經漸漸懂事。他後來回憶說: 記得我在師大附小讀書時,級主任於士儉老師教我們書法課。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顏真卿、柳公杈、歐陽修、趙孟頫等人的字帖臨寫,老師如果看學生寫得不太好,就坐下來,照著字帖一筆一畫地教,他寫什麼體的字,就極像什麼體的字,書法非常好,使你不得不喜愛書法藝術。
在這所學校培養的學生中,有後來成為外交部部長的吳學謙,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任建新,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維,著名作家林海音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鄧穎超也在該校教書,雖然當時鄧穎超並沒有教過錢學森。鄧穎超1920年畢業於直隸女師(河北師大的前身),同年8月18日,她到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任教,是附小第一位女教師。1922年夏,鄧穎超離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應天津達仁女校校長馬千裏之聘到女校任教。
由於有著師生之誼,錢學森後來見到鄧穎超,總是稱之為“鄧老師”1991年10月17日,80歲的錢學森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87歲高齡的“鄧老師”致函祝賀。
名師出高徒
1923年至1929年,錢學森就讀於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它在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北麵,與之隻有一牆之隔。
這是北京響當當的名牌中學,曆史悠久,名師雲集,人才輩出。錢學森曾親筆寫下一份珍貴文件,回憶在他的一生中給予他深刻影響的人,總共17位:
1)父親錢家治——寫文言文
2)母親章蘭娟——愛花草
3)小學老師於士儉——廣泛求知,寫字
4)中學老師
董魯安(於力)——國文,思想革命
俞君適-生物學
高希舜——繪畫、美術、音樂李士博——礦物學(十級硬度)
王鶴清——化學(原子價)
傅仲孫-幾何(數學理論)
林礪儒——倫理學(社會發展)
5)大學老師
鍾兆琳——電機工程(理論與實際)
陳石英——熱力學(理論與實際)
6)預備留美王助——經驗設計
7)留美The odore von Karman(引者注:即馮·卡門)
8)歸國後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
父母對於錢學森的影響,當然深刻。
錢學森歸國之後,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給予錢學森的影響,也是深刻的。
除了父母和新中國的領袖總共五位之外,其餘十二人都是錢學森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