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 章 太清神相下(1 / 3)

論形神

二氣未判,則一體冥寂;天地既形,則萬物成體。

物之有體也,則其性;人之有形也,則其神。

形神相順以成道,相資以成德。

故人之生也,有形斯有神,有神斯有道。

神須形而始安,形須神而始運。

蓋形能養血,血能養氣,氣能養神。

是以形全則血全,血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兩者不可不備。

其或神形有餘,則為有福之兆;或形神欠虧,乃為禍之基。

故神足於形為貴,形過神者為賤。

乍可神足而形不足,不可形足而神不足也。

論形

夫人之生也,稟陰陽衝和之氣,地之形,受五行中正之質,為萬物之靈。

故頭圓像天,足方像地,眼目像日月,聲音像雷霆,血脈像江河,骨節像金石,鼻額像山嶽,毛發像草木。

天欲高而圓,地與方而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震響,江河欲流暢,金石欲堅,山嶽欲峻,草木欲秀。

故形也,有陰陽剛柔之義,有五形正類之體。

其男子也剛正雄略,乃得陽之宜也;女人也柔順和媚,乃得陰之宜也。

其形分於五行者,木形長瘦,金形方正,水形肥而圓,土形重而厚,火形赤而上尖。

形正而不陷,乃五行正氣。

其或水火相傷,金木相犯,皆為不合之相也,多招災禍之凶。

其形龍翔海嶽,鳳戲丹墀,獅坐龜遊,虎踞馬躍,攀猿舞鶴,回牛浮雁,此皆天地之純粹,間世之英才也。

故漢高祖有龍顏之喜。

《玉管》雲:“卜商有堂堂之貌,唐太宗天日之表,班超則燕頷虎頭,黃琬鳳睛龜背。

富貴之兆,故皆顯著。”

其寒如瘦鷺,視似羊睛,蛇行雀走,犬暴豹聲,斯皆貧賤之形發也。

其理浩博,非一言可盡辯也,宜精思以詳之。

苟無其類,則吉凶無驗矣。

故郭林宗觀人有八法:一曰威,為尊嚴畏憚也。

如豪鷹博物,而百鳥目驚;似怒虎投林,而百獸自懼。

盡神色嚴,嚴而人所畏,則主權勢也。

二曰厚,為風貌敦重也。

其量如滄海,器如百斛,引之不來,搖之不動,則主福祿也。

三曰清,謂精神翹秀也。

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灑然高秀,而無塵翳,俊才貴也。

或清而不厚,近乎薄也。

四曰古,謂骨氣岩棱也。

其或部位相應,則為高貴之人。

或濁而不清,近乎俗也。

五曰孤,謂形骨露也。

其項長肩縮,腳斜腦偏,其坐如搖,其形如攫。

又似水中獨鶴,雨中鷺鷥,則孤獨也。

六曰薄,謂體貌劣弱,其形氣輕怯也。

色昏不明,神露不藏,如一葉之舟,而在重波之上,見之者皆知其微薄,則主貧寒也,縱有衣食,必夭折矣。

七曰惡,謂體貌凶頑。

蛇鼠之形,豺狼之聲,或性躁神驚,骨傷帶破,主凶惡也。

八曰俗,謂形貌昏濁也。

如塵埃之中物,縱有衣食,主迍滯也。

(《名賢相法》五總龜八形與前觀人八法同)大抵受氣有清濁,成形有貴賤。

故豐厚謹嚴者,不富則貴;淺薄清躁,不貧則夭。

女人之氣與其和,形與嚴謹,言語柔而不暴,緩而不迫,行坐欲端而不側,視欲正而不流,則大貴也。

五形

人稟天地之氣,而有五行之類也。

故木形者,聳而瘦,挺而直,長而露節,頭隆而額聳也。

或肉重而肥,腰偏而背瘦,非木之善。

金形者,小而堅,方而正。

形短不為之不足,肉堅不為之有餘也。

水形者,短而浮,闊而厚,則俯然而流也。

土形者,敦而厚,重而實,背隆腰厚,其形似龜也。

火形者,上尖而下闊,上輕而下重,性躁急而炎炎也。

故五形欲得相生無克,如木形之人,木之聲高而亮,其性仁而靜,相之善也。

其或五行相克,聲音相反,為形重災禍之人也。

(《玉管照神局》同)

論看形神體象

凡看形神,須類物性,行飛騰越,先有所肖。

後看氣色衰旺,五嶽四瀆朝對如何,雖有好形神,而五位無出彩者,此人應事歇滅而如初也。

形神雖不足,五嶽雖不應,而有長旺色者,衣食自然。

凡看形神,須察氣色看之,則萬無一失也。

論形不足

形之不足者:頭頂尖薄,肩膊狹斜,腰肋疏細,肢節短促;掌薄捐疏,唇蹇額塌,鼻仰耳反,臀低胸陷;一眉曲,一眉直,一眼仰,一眼低,一睛大,一睛小,一顴高,一顴低;一手有紋,一手無紋;睡中開眼,男子女聲;齒黃而露,口臭而尖;禿頂無發,眼深不見;行走欹斜,顏色痿怯;頭小而身大,上短而下長。

此謂之形不足也,多疾而短命,福薄而貧賤矣。

論形有餘

形之有餘者:頭頂園厚,腹背豐隆;額闊口方,唇紅齒白;耳圓成珠,鼻直如膽;眼分黑白,眉秀疏長;肩膊齊厚,胸前平廣;腹圓垂下,出語宏亮;行坐端正,五嶽朝起;三停相稱,肉膩骨細,手長足方,望之巍巍然而來,仰之怡怡然而坐,此皆謂形有餘也。

形有餘者,令人長壽少病,富而有榮矣。

鶴形

鶴形者:三才相等,眼細眉長,鼻尖而小,身長垂口,身體上下,一般細長,麵正地閣小,五官俱好,正鶴形也;或行緩者,單鶴形也;麵部有雜,鼻大口小,或口大準起者,孤鶴形也;五色不分,神氣不足,病鶴形也。

正鶴形正鶴形神大貴人,生來衣食不曾貧。

命居三館把卿位,壽算仍須過百春。

單鶴形單鶴形神藝出群,生來聰俊過常人。

貴當富顯馳千裏,財帛猶豐不受貧。

孤鶴形孤鶴形神惡毒人,妨兒克子隻孤身,妻兒生別生離去,老至須教獨受貧。

病鶴形病鶴形人命不長,生來破敗少田莊。

中年定受貧寒苦,無子無孫走路旁。

鳳形

鳳形者:額長,三停平滿,耳輪貼肉,山根高聳,準頭圓潤,眼長而尾起,口如蓮,眉粗而秀,倉庫五官六府俱好,正鳳形也;其或眉尖眼尖,下短或身側,小鳳形也;身長聳,其精神緩急者,丹鳳形也。

如額低精神慢,眉長不應,是病鳳形也。

正鳳形正鳳形高貴且強,生居九鼎出朝堂。

一生聰智多文學,大國為臣小國王。

小鳳形小鳳形神福祿強,生來富貴不尋常。

中年顯達官榮盛,大業洪勳遠播揚。

病鳳形病鳳形神雖性靈,聰明文學有聲名。

都緣難得官班位,縱得官班卻見迍。

龜形

龜形者,頭圓項短,身大背厚,眼細口大,麵闊元壁朝接,山根高起,正龜形也;其或精神亂過者,出水龜形也;或諸部位有不應,然而精神美悅者,戲龜形也;五色不分,諸位不應。

而多厚黑,精神足者,藏龜形也。

正龜形正龜形神壽年多,生居兩輔眾難過。

初年名遠揚千裏。

後者榮華萬國歌。

出水龜形出水龜形久必榮,生來聰敏起名聲。

壽雖七十身孤獨,兄弟妻兒定不成。

戲龜形戲龜形人文藝多,隻宜晚祿供山河。

中年雖得荷衣掛,末歲須防給諫過。

藏龜形藏龜形人衣食榮,初依父母有空名。

年老難免饑寒苦,獨力孤形少弟兄。

犀形

犀形者:頭四方,印堂闊,地閣厚重,眼圓眉大薄,五嶽正,天庭起,行步起,行步熏而闊,五官六府懼好,正犀形也;麵部同而步急速,手腰背動舉者,出水犀形也;麵部五官六府有破,不舉短促,是入水犀形也;麵雖部位一同而五官不正,身長側者,戲犀形也。

正犀形正犀形神是貴人,職居館殿足金銀。

壽年八十人皆敬,百世榮華及子孫。

出水犀形出水犀形是正郎,晚年高職坐朝堂。

金珠錢寶家盈萬,壽算應當七十亡。

入水犀形入水犀形食祿多,出群英俊眾難過。

壽年七十莊田盛,一世榮華爭奈何。

戲犀形戲犀形神藝出群,生來卓立不求人。

錦衣玉食誰能及,更壽年高六十春。

虎形

虎形者:頭圓項短,地閣重厚,九州團促,眉濃口大,麵闊鼻大,五官六府俱好,正虎形也;行走急速,腰身正,視不定(海鵬案:此處有脫文。)

此入林虎形也;麵部雖同,精神帶慢,顧視偏斜者,此落坑虎形也。

正虎形正虎形人是大僚,文操武略富偏饒。

生來便有三公位,老後須登駟馬驕。

出林虎形出林虎形性正剛,生來聰智足文章。

初年榮達高官職,位入星郎耀四方。

入林虎形入林虎形是正郎,名傳聲價最高強。

隻緣心誌多藏毒,暗恐消磨壽不長。

落坑虎形落坑虎形不可親,毒忿生來愛陷人。

錦帛資財雖積蓄,爭知壽不過多春。

獅子形

獅子形者:額方眉大,口闊鼻大,耳大眼大,身肥;天地相應,三才平滿,倉庫厚,元壁起,五官六府俱好,正獅子形也;若或麵部雖同,身小眼部不應,小獅子形也;行慢身重,多精神者,坐獅子形也;若行步躑躅,瞻視不正,精神美悅者,戲獅子形也。

正獅子形正獅子形額正方,眉濃眼大口須長。

九州高聳耳朝口,出世須教作郡王。

小獅子形小獅子形主晚榮,生來榮顯負清明。

錦帛錢財成巨萬,自宜營運保前程。

坐獅子形坐獅子形是貴人,生來衣食足金銀。

清資定入公卿位,壽算仍須八十春。

戲獅子形戲獅子形衣食足,位歸侯相鎮山河。

玉寶珠金多積蓄,一生快樂任婆娑

龍形

龍形者:五嶽起,三才平滿,天地相朝,鳳節豐濃,印堂起方寸,邊地起,入門闊,眉分八彩,目長二寸,耳長四寸,五官六府俱好者,正龍形也,男即大貴之相,女即妃後之貴也。

若有五色者,定五龍之形也,別述青黃赤白黑五品相。

倘或行步不同,麵部有雜,一處不應,即是臥龍形也,即主多祿之位。

或常虎頭燕額,即是山龍形也,主將軍節度之權。

麵上二停身一停。

此主侯伯之位;麵上一停身占二停,此主將帥之職也。

正龍形正龍天下貴無雙,上天儀表萬邦王。

一流河水須鎮斷,四方歸貢走梯航。

臥龍形臥龍合主三台位,闡世文章天下名。

官爵定須居一品,及第人皆震一鳴。

山龍形山龍本是將軍位,文武俱全鎮廟堂。

三代侯門生貴子,出為兵帥入為王。

五短之形

一頭短,二麵短,三身短,四手短,五足短。

五者俱短,骨細肉滑,印堂明潤,五嶽朝界者,少卿公侯之相也。

雖俱五短,而骨粗惡,五嶽缺陷,則為下賤之人也。

其或上長下短,則多富貴;上短下長,主居貧下矣。

五長之形

一頭長,二麵長,三身長,四手長,五足長。

五者俱長,而骨貌半隆,清秀滋潤者,善。

如骨肉枯槁,筋脈迸露,雖俱五長,反為貧賤之輩也。

或有手短足長者,主貧而賤;足短手長者,富而貴也。

論聲

人之性,動於心而形於身。

故聲者,氣實藏之。

氣構眾虛而成響,內以傳意,外以應物。

人有聲猶鍾鼓之響,若大則聲宏,若小則聲短。

神清氣和,則聲潤而圓暢也;神濁氣促,則聲焦急而輕嘶也。

(《玉管照神局》音西,噎也,有馬鳴也。)

故貴人之聲,出於丹田之內,與心氣和通,汪洋而外達。

何則?丹田者,聲之根也;心氣者,聲之端也;舌端者,聲之表也。

夫根深則表重,根淺則表輕,(《玉管照神局》雲:“是知聲發於根而見夫表也。)

若夫清而圓,堅而亮,緩而烈,急而和,長而有力有威;若音大如洪鍾發響,鼉(鍾)鼓震響;音小似寒泉飛韻,琴徽奏曲;接其語則粹然而後動,與之言則悠然而後立;是以聲之善者,遠而不斷,淺而能清,深而能藏,大而不濁,小而能新,細而不亂,出而能明,餘響激烈,笙篁宛轉流行,能圓能方,如斯之相,並主福祿長年。

若夫小人之聲,發於舌端,喘急促而不遠,不離唇上,紊雜而斷續,急而又嘶,緩而不澀,深而帶滯,淺而帶躁;或大而散,或長而破,或輕而不勻,或繚繞而無節,或睚眥而暴,或煩亂而浮,粗濁飛散,蹇淺訥澀;或如破鍾之響、敗鼓之聲,或如寒雞哺雛,餓鴨哽肉,或似病猿求侶,或以孤雁失群;細如秋蚓發吟,大似寒蟬晚噪;雄者如犬暴吠,雌者似羊孤鳴。

如斯之聲,皆為淺薄也。

或男作女聲細者(《玉管照神局》注雲:“謂其柔細而不剛烈也。”)

一世孤窮;女作男聲暴者,主一世妨害(《玉管照神局》注雲:“謂其剛暴而不和也。”)。

然則身小而音大者,吉;身大而音小者,凶;身聲相稱者,善。

或幹濕不齊者,謂之羅網聲;或小或大者,謂之雌雄聲,或先進而後急,或先急而後進,或聲未止而氣絕,或聲未舉而色先變,皆薄淺之相也。

是以神定於內,而氣和於外,則聲安而言有先後之序,乃無變色也。

苟神不安,必氣不和,則其言先後失序,辭色雜錯,皆是小人薄劣之相也。

且聲如破筒者富,破瓦者賤,破木則貧,破竹者苦。

公鵝聲者多破散,公鴨聲者多賤徒。

暴如豺狼者,毒害多。

汪聲深堂者,為福人。

故聲細如啼,貧賤孤棲;聲粗如哭,災禍相逐。

聲音明快,意相遠大;聲音嫩嬌,家活水消。

人之稟五行之形,其聲亦有無行之象。

故木音高暢(《玉管照神局》注雲:“嘹亮高暢,激越而和。”)

火音焦烈(《玉管照神局》注雲:“發之太嚴,如火之烈,其或躁戾淺暴者,謂之火濁,不善之應也。”),金音如潤(《玉管照神局》注雲:“和則不戾,潤則不枯,叩之為清,擊之為純,又如桐篁奏曲,玉磬流音也。”)

水音圓急(《玉管照神局》注雲:“圓而清,急而暢,堅而不散,長而有力,或條達而流,或鏘洋而奮。”),土音沉厚(沉則不淺,厚則不薄,洋然發在咽喉之間也。)若與形相生則吉,相克則凶。

為聲音分三主,可決成敗耳。

初聲高者,初主強;中聲薄者,中主弱;後聲微者,晚年卑。

是以聲音主發閉之人,不可不善。

不善者並為凶惡,必多災難形厄。

有官則多失位,有財則破散,男則不能保其室,女則不能保其家矣。

(《玉管照神局》並《月波洞中記》同。)

凡聲最難辨,大抵舌頭圓全,清潤響快,不宜焦急沉滯,刑破而促。

若人大而聲小者,非遠器也;人小而聲大者,良器也。

又須於五行神論,聽五聲合與不合,刑與不刑斷製,不可言論也,略具五聲訣於後:

金聲韻長,清響遠聞,金圓潤則貴,金破則賤。

土聲韻重,響亮遠聞,重則貴,近薄則賤也。

火聲清烈,調暢不懦,完潤而慢則貴,焦破則貧賤。

木聲韻條達,初全終散,沉重則貴,如輕則賤也。

水聲韻清細響急,長細則貴,如輕則賤也。

論五聲又不以形類,蓋為聲無形,但聽而會意,則詳酌其理。

然後較其吉凶,萬不失一也。

五音

五行散為萬物,人生萬物之上而聲亦辨。

其故木音嘹嚦高暢,激越而和;火音焦裂躁怒,如火烈烈;金音和而不戾,潤而不枯,玉磬流音;水音圓而清,急而暢,或條達而流,或激而發;土音深而不淺,厚而不薄,渾然如發在咽喉之間也。

與形相養相生者吉,與形相克相犯者凶。

行部

行者,進退之節,去就之義,所以見其貴賤之分也。

人之善行如舟之遇水,無所往而不利也。

不善行者,如舟之失水,必有澡陽沒溺之患也。

是以貴人之行,如水而流下,身重而腳輕。

(《玉管照神局》注曰:“身端直如水之流下,倏然而往,體不搖也。”)

小人之行,如火炎上,身輕而腳重。

(《玉管照神局》注曰:“如火搖動,其身不正,其腳搖而動。”)

故行不欲昂首而蹶,又不欲側身而折,太高則亢,太卑則曲,太急則暴,太緩則遲。

周旋而不失其節、進退各中其度者,至貴人也。

且行而頭低者多智慮,行而頭昂者少情義。

行而偃胸者愚下,行而身平者福而吉。

如虎步者福祿,如龍奔者權貴。

如鵝鴨之步者,家累千金;如馬鹿之驟者,奔波一世。

如牛行者富而壽,如蛇行者毒而夭。

雀跳者食不足,猿躑者苦不停。

龜行者福壽,鶴步者滅祿。

雁行者聰明而賢,鼠行者多疑而賤。

行如流舟者富貴,行如急犬者微賤。

蹭蹬而來者,性行不吉;泄泄而往者,財食有餘。

腳跟不至地,窮而夭壽。

發足急如奔走者,賤居人下。

行而左右偷視者,心懷望竊;行而回麵後顧者,情多驚亂。

大體行之貴也,腰不欲折,頭不欲低,發足欲急,進身欲直,起走欲闊,端然而往不凝滯者,貴相也。

行者進退去就之間,欲中規矩。

不及徐動有理者,善也。

肥人形重,行欲如飛,瘦人形輕,行欲如疑,此乃貴相。

若斜身偏肩,如鵲之跳、如蛇之趨者,皆不善也。

論坐

坐所以安止。

欲沉靜平正,身不斜不側,深重盤石,腰背如有所助,終日不倦,神色愈清者貴相。

若如醉如病,如有所思者,皆不善相也。

又雲:人之行者屬陽,坐者屬陰。

故行者體陽為動,坐者像陰為靜。

凝然不動者,作之德也;坐而膝搖者,薄劣之人也。

坐而頭低者,貧苦之輩也;坐而轉身回麵者毒,坐而搖頭擺腦者狡,公然如石不動者富貴,恍然如猿不定者貧賤。

坐定神氣不轉者,忠良福祿;坐定亂色變容者,凶惡愚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