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酒牌,源於唐代出現並逐漸豐富起來的葉子戲。唐人劉禹錫等在《春池泛舟聯句》中所說的“杯停新令舉,詩動彩箋忙”中的“彩箋”,所指的就是葉子。彩箋上書以令辭,在宴中行令,就發展成葉子酒牌。葉子酒牌

興起於唐代的葉子酒牌發展至宋代,形式更具完善。在元代人陶宗儀輯刻的《說郛》中,收錄有“壤東漫士”所著的《安雅堂觥律》一卷,壤東漫士是宋代曹繼善的號。而他的這部《觥律》記述的就是葉子酒牌,在其卷尾署名屠田叔的《跋》中這樣記載說:“葉子行觴,歡場雅事也。”《觥律》中共記有葉子酒牌一百一十九張,全部按宋代的牌式繪圖,使我們清楚地看到八、九百年以前葉子牌的基本樣式。

這一百一十九張牌中,有觥讚一張,觥例五張,觥綱五張,其餘一百零八張為觥律。

在葉子酒牌中,有一種形式是采錄古代有善飲、豪飲、嗜飲等掌故的人,立為一張葉子,在葉子的右側用五言絕句一首來概述這個掌故,再以一句話總而括之,最後寫上罰、飲酒法。比如其中的“曹參歌呼”這張葉子,上麵的“相國不事事”五絕所詠之典故,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佐劉邦滅項羽,漢惠帝時繼蕭何為相國,以無為為治,完全遵循蕭何的舊規,史有“蕭規曹隨”之稱。《曹相國世家》說曹參:“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閑之,欲有所言,複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又說:“相國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曹參)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而這張葉子牌,正是根據這兩條記事製成了這樣的令辭:

相國不事事,閑中飲一卮。

鄰吏方舉觴,歌呼以應之。

飲酒而歌,不必規規矩矩、守板依腔,因而又總括一句“曲無腔板倚醉號呶”。而“酒鑒”就是以酒為鑒,罰席間喧嘩者一杯。至於其他葉子,其製法都是如此,並都隱含著不同的曆史典故。

從宋代這種較為完善的飲酒葉子的盛行開始,在不同時期又有了進一步的演化和豐富,而其發展的直接標誌,則是明清時期多種“酒牌”的出現。它是集版畫藝術和葉子牌為一體的新式酒牌,而且形式多樣,名目繁多。如明末著名的陳老蓮《水滸葉子》、《博古葉子》,清初任熊(字渭長)《任渭長列仙酒牌》等都屬此類。其中的《水滸葉子》,是從“萬萬貫呼保義宋江”開始,選水滸人物四十名,每人一張製為酒牌,共計四十張,牌上注明飲法。而《列仙酒·牌》則是選古代傳說成仙的四十八人,製成四十八張酒牌。行令時,按摸到的牌上所標示的飲法喝酒。這些由葉子發展而來的葉子酒牌遊戲,在中國曆史上既是一種傳統的極有特點的遊藝形式,同時,葉子酒牌本身又是一種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