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選,又叫升官圖,也叫葉子戲,是一種根據骰子擲出的色采而授與一定官階的遊戲。

關於采選遊藝的來曆,清人筆記《清嘉錄》卷一有著這樣的描述:“《談書錄》升官圖,今謂之百官圖。相傳此圖乃明倪鴻寶所造。其實官名雖從時,而圖戲則自唐已有。房千裏《骰子選格序》雲:開成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洞庭之陽,係船野浦下,過二三子號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筆叢》有采選格,久不傳。據房序,則今之升官圖,即古之采選也。王阮亭謂采選,始唐李邰。宋尹師魯踵而為之,劉貢父又取西漢宮秩為之。取本傳所以升黜之語,注其下。其兄原父喜而序之。”這裏比較詳盡而完整地對采選的興起、流變和增損的過程做了記述。

如前文所指,“采選”遊戲最早的記載是房千裏所描述的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宦遊經過洞庭湖時,看見幾個進士正在玩的新鮮遊戲。由此推斷,水滸選仙圖年畫“采選”的出現顯然要比開成三年早一些。這種遊戲不同於擲采行棋的“六博”、“五木”,也與隻擲骰角勝的骰戲不同,其特點就是參加遊戲的人數較靈活,行棋(曆官)的方式也很特別。參加采選遊戲者,輪流擲采,然後循著官階路線,根據骰采決定升降,以最先升遷到終結目標者為優勝。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飽經宦海沉浮,人事傾軋的房千裏有所感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采選”遊戲上升成理論,著成《骰子選格》。但是,《鹹定錄》也記載了此事:“唐李邰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茂蓮江行,因撰骰子選,謂之‘葉子’。鹹通以來,天下尚之。”今存《新唐書·藝文誌》中就有“李合阝《骰子選格》三卷,卻不著錄房千裏的《骰子選格》略本。今按李邰為賀州刺史是大和四、五年間(830、831年)之事。”《南部新書》乙也載:“李邰除(任)賀州,人言不熟台閣(中央官僚機構)。故著《骰子選格》。”可見李邰所撰《骰子選格》在時間上略早於房千裏,而且是有感而發,緣事而作,有明顯的現實功利目的。

采選遊戲經曆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後,有不少人為之增損,其中宋代史學家劉貢父對之進行完善、增益,編著了《漢宮儀選采》,當然這是以漢代的職官為依據繪製而成的。明代無名氏又撰成《采選百官鐸》,都對這一遊藝形式進行了總結和豐富。

采選遊戲有多種名稱,唐時就有“葉子戲”之稱。《鹹定錄》說是因李邰與妓女葉茂蓮江行所玩的遊戲,所以叫葉子戲,是靠不住的。清代大學問家俞攬勝圖樾在《茶香室續抄》卷二十一中,引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說:“葉子戲自唐中世以後有之。說者雲。因人有姓葉,號葉子青者撰此格,因此為名。非也,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具製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難數卷舒,故以葉子寫之,如吳彩鸞《唐韻》,李邰《采選》之類是也。”

關於“采選”的規則、方法,我們從現存的《漢宮儀》及《采選百官鐸》中就可以看出大概。

遊戲時,參加的人各自先擲骰以決定進身的起點,其中又分文、武兩途,各人都不一樣。然後輪流擲骰,根據各自所得的采色授給階秩,各自前進。通常以四點為“德”,六點為“才”,二、三、五點為“功”,“麼”點為贓。擲出“德”、“才”、“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升遷授官,而擲出“麼”點的“贓”。不僅不能升官,還要貶官,或者滑入另外路線。最後以最先到達官品最高極限的人算是贏家。當然,如果在擲出特殊的骰采者也可以獲得贏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