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麼四):一片朝霞迎曉日(朝霞喻紅四,曉日喻麼,象形)。

這些運思精妙,頗可涵泳的詩句,使骨牌帶上了一種高雅的意味。舊時有“馬吊則士夫所尚,骨牌則閨閣為多”的說法,閨閣不以耽玩骨牌為嫌,這無疑就是原因之一。

骨牌的打法不少,常見的有打天九、推牌九、接龍等九種。

打天九牌一般是二至四人,各方依次摸牌兩張較量大小,也有各執八牌任意組成四雙來互相角勝的。對子最大,一對子的大小則依照上麵開列的順序。不成對的兩牌合計點數,超過十點僅保留尾數。倘若兩牌之和正好十點,那就是“別十”,必敗無疑了。

牌九是比天九晚一些時間形成的骨牌遊戲,牌九與天九隻是賭博方式的不通五關同,而所用的賭具都是天九牌。牌九有大牌九和小牌九之分,大牌九是四張為一組,小牌九則以兩張為一組,賭法和天九牌差不多,都是以點數來決定勝負的。一般由二至四人來打,各領六張牌,莊家七張。出牌後各家依次摸牌或碰叫牌。凡是手中的七張牌做成兩副花色加一張夷牌就算和了,即攤牌獲勝。勝家依花色采數和夷牌的點數來計采,旁家則以做成的花色互相計算,不算夷牌。

至於接龍,是在骨牌的兩端接上相同的點子,以先出完為勝,這是容易理解的。不過在清代,這一簡單的遊戲竟有個嚇人的別名,《清稗類鈔》描述道:“接龍勝負頃刻,出入極巨,嗜此戲者,北人為多。嚐有衣冠濟楚者人此局中,一刹那間赤膊而出,蓋大負矣,俗呼之為‘剝皮賭’也。”盡管如此,在明清兩代禁止官吏賭博的法令中,骨牌遊藝並未視作為賭具,原來它是博戲中惟一能夠自己一個人玩的戲具,所謂“旅館蕭寥,篷窗寂靜,時一拈弄,足以消暇”。消暇的方式有“通五關”,即將二十五張牌分五行攤開,稱為“五關”,餘下七牌自下而上依次向各行添補。凡一行首尾任意三張組成花色或“老羊”的牌取下以供繼續添補,周而複始,直至“五關”的牌全部取盡即算成功。有“喜相逢”,將三十二張牌均分作兩排上下靠攏,依次將上排首張下移、下排尾張上移而互相推齊,凡上下二牌相逢成對即予取出,直至取盡為止,再依所得對子的順序湊成花色,計算係數。有“拆塔掘藏”,將二十八張牌自一張至七張排成塔形的七行掩複,各行首尾的牌翻開,參以手中的牌依次取下對子,取盡後依上法湊花色計采。此外,還有“相十副”、“拾元寶”、“牽虱鑽”、“獨家接龍”等名目。

清代後期麻將流行後,骨牌的陣地後撤到未受影響的農村,魯迅《阿Q正傳》所謂鄉下人不過打三十二張的竹牌,而城裏人叉麻將,“連小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正說明了這一現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