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又叫“麻雀紙牌”,清人金學詩在他的《牧豬閑話》中認為:“紙牌形製調度,前人未有著錄者,大約仿馬吊牌而損益之。”清楚的點明了紙牌的來曆。可見,紙牌是在馬吊牌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牌遊藝。按照不同的玩法,紙牌又有“默和牌”,“碰和牌”之別。根據金學詩的描述,明末清初的紙牌,牌麵所繪之圖“‘萬貫’皆繪人形,‘索子’、‘文錢,則各繪其形製”。紙牌“凡六十頁為一具,具備有耦,共三十種”。意思是說,三十張牌中,每色兩張,共為六十張,是為一副。一般來說,用六十張牌,由四人共戲的紙牌名為“默和牌”。“默和”,默默抹牌在手,和而成“副”也。

《牧豬閑話》在談到默和牌的玩法時說:“其法:以三、四頁搭配連屬為一副,三副俱成為勝。兩家俱成,以拈在先者為勝。”默和牌沒有橫向聯合,本門內的牌可以連屬成副,每副三至四張,類似今天用撲克牌玩“打娘娘”的“龍”成三副者即可亮牌,是為贏家。

另一種是“碰和牌”,其牌數比默和牌多一倍。《牧豬閑話》說:“又或於六十頁之外,更加一具為一百二十頁,則每種各四頁。或更加半具為一百五十頁,則每種各五頁,可集五、六為之,每人各得二十頁以外,其餘頁皆掩覆,次第另抹,以備棄取,名日‘碰和’。”說明碰和牌是對默和牌的進一步增益。牌張增加一倍,則成“副”的機會增多,並新增出“碰”、“開招”、“活招”等牌式。牌數增加,玩者也可增加,則更比默和紙牌遊戲熱鬧。

關於碰和牌的打法,《牧豬閑話》是這樣講的:“抹得三頁同色者曰‘坎’,曰‘碰’,四頁同色者曰‘開招’,五頁同色者最難得曰‘活招’。”意思是說,在同一門中,依次連成三張牌,叫“碰”或“坎”,比如“一萬”、“二萬”、“三萬”,“二並”、“三並”、“四並”等。同一門中依次連成四張牌叫“開招”,比如“三條”、“四條”、“五條”、“六條”,“一萬”、“二萬”、“三萬”、“四萬”等。在同一門中按順序五頁相連叫“活招”。

默和牌和碰和牌的打法出入不大,碰和牌略複雜一點。打牌時,每人先揭一張牌,揭得“麼頭”者先抹牌、先出牌其次以順時針方向排出順序。揭不出“麼頭”,則比牌的大小,或用骰子比點數亦可。

除了四人,紙牌還有五人、六人的遊戲形式。五人遊戲,用一百二十張牌,每人抹二十張,餘二十張六人遊戲則用一百五十張牌,每人二十張,餘二十張。爾後,通過打牌、抹牌、吃進等方法,逐漸把自己手中的牌組成“對子”、“坎”、“開招”、“活招”等,即可亮牌。亮牌後,互相比牌,“活招”勝“開招”,“開招”勝“坎”,“坎”勝“對子”,單張則依所在門及牌色論大小,最後決出輸贏。

紙牌,這一脫胎於馬吊,產生與明末,盛於清的紙上遊藝,在流行的數百年間,曾由南漸北,廣泛地流行在民間。今天在南方、北方的城鄉,一些老年人每值閑暇還常以鬥紙牌為娛樂。紙牌遊藝的這種廣泛的傳播性,是它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所決定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