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係列的變化調整,在“寶應象棋”的基礎上,至北宋時出現了與今日體製、規則相同的象棋。根據宋人尹洙撰《象棋》,及其他有關文獻的記述推斷,北宋流行的象棋形式大體有如下3種:

第一種:有將、士、象、馬、車、炮、卒等32枚棋子。棋盤無河界,縱9路、橫9路。

第二種:有將、偏、稗、卒等棋子。棋盤有河界。局道有若幹格。這種象棋當時因不夠通俗,僅流行於士大夫階層之中,不為一般平民所好。

第三種:有32枚棋子,棋盤縱橫各11路。

上述第一種象棋至南宋時,增加了河界。此後,這種象棋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一直沿用下來。南宋時的象棋,已成為當時百姓文娛活動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宮廷的“棋待詔”中,僅象棋手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杜黃、徐彬、林茂、尚端、上官大人、五安哥等,還有女棋手如沈姑姑。南宋的臨安城(今浙江杭州)中,還有專製象棋的手藝人,“藉此以為衣食之地”。表明當時的象棋已相當普及。

當時的象棋遊藝,已完全定型為現代象棋的棋製。如現存宋末元初入陳元靚所著《事林廣記》中載錄當時象棋的“二龍出海勢”圖局,已和現在的象棋完全一樣了。1997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洛陽市北宋墓中,發現了當時瓷質圓形象棋子32枚。這是一副完整的象棋,其中,黑白象棋子各16枚,正麵字上塗金。棋子的兵種有將、士、車、象、馬、炮、卒。這副象棋的形製和現代象棋子已完全無異。這是象棋在宋代民間廣泛開展的又一物證。

繼南宋之後,象棋遊藝在明代又有了大的發展。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象棋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時名棋手輩出,如嘉靖進士李開先就是當時著名的象棋國手之一。

棋藝家陳珍“以象棋擅名,舉世無以抗衡者”。明末棋手朱晉楨曾在棋壇馳騁30餘年,“稱無敵者”。他所輯《桔中秘》象棋譜四卷,是對明幾百年象棋藝術的一次總結,對後世象棋的發展頗有影響。

隨著象棋遊藝的普及,象棋的棋藝著作也得到了繁榮發展,出現了許多棋譜。現存的明代殘排局象棋譜有《夢人神機》、《金鵬變法象棋譜》和《適情雅趣》等5種。其中《適情雅趣》中除了收入《金鵬十八變》的全局著法以外,還保存有精妙殘局殺勢551局,是我國象棋譜中收入殘排局棋譜局數最多、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部巨著。此外,明代著名的全局譜還有《自出洞來無敵手》、《金鵬十八變》和上麵提到的《桔中秘》三種。從這些棋譜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種種布局都已略具規模,如順手炮、列手炮、屏風馬、飛象局、轉角馬、過宮炮等,對它們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係,反映了明人對象棋深入探索的成果。

清代的象棋遊藝進一步平民化,普及麵廣。同時,在象棋界,名手眾多,棋派林立。僅乾隆中葉,就出現了毗陵、吳中、武林、洪都、江夏、彝陵、順天、大同、中州九大棋派,前六派擁有“江東八俊”,後三派首領稱“河北三傑”。而被時人譽為“棋中聖手”的毗陵派周廷梅,更是技壓群雄,傳說他經過四川奉節,觀看諸葛亮“八陣圖”遺址時,悟出了棋理,從此無敵於天下。

清代的象棋譜,就其數量而言雖稍遜於明代,但也多是精湛之作。其中康熙國手王再越,在明代棋譜《桔中秘》成就的基礎上,撰就了《梅花譜》,使象棋開局從鬥炮的習慣模式中脫穎而出,進入了當頭炮對屏風馬的新領域。再如留傳下來的《韜略元機》、《百局象棋譜》、《竹香齋象棋譜》及《心武殘編》,被稱為清代四大著名殘排局譜,《吳兆龍象棋譜》和《石楊遺局》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對局集。這些象棋譜對於近代和當代象棋的發展及棋藝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