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北鬆遼風格區民歌(1 / 1)

本區簡況

本區地處我國東北的鬆花江、遼河流域,包括山海關外大興安嶺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東南邊緣的廣大地域。

遼寧,戰國時屬燕國,秦屬遼東、遼西等郡,漢屬幽州,遼金時屬東京,元置遼陽行省,清初為盛京,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為遼寧省。吉林,古為肅慎地,漢屬夫餘,唐為渤海地,遼為上京、東京等道,金為上京,元屬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黑龍江,古為肅慎地,漢屬夫餘地,遼屬東京、上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屬嶺北和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黑龍江省。

本區主要使用漢語北方方言的東北官話,區內傳統民歌的音樂風格較為一致。

歌種分布

勞動號子以大小興安嶺地區的林業號子最具特色,吉林林區也廣泛流行抬木頭號子。山歌雖然是各地普遍的民歌體裁,但在本區的地位卻似不如在其它風格區那麼重要,與東北各地極富人氣的傳統民間歌舞“大秧歌”和“二人轉”相比,廣為傳唱的山歌並不多。東北人喜愛二人轉幾近癡迷,一句“咱東北人怎麼就能沒有二人轉呢!”正好道出東北二人轉與東北老百姓魚水難分的關係。小調也是本區十分普遍的民歌體裁。

音樂風格

本區民歌的音階調式比較豐富多樣。微調式民歌的數量最豐,宮調式民歌亦有相當數量,其次是羽調式,商調式少見,角調式罕見。雖然小調類民歌多用五聲音階,但其它種類的民歌中,六聲、七聲音階都有廣泛地運用。同時,具有中立音性質的微升的do音和微升的fa音,也常見於鬆遼民歌中。

由於受到“秧歌”和“二人轉”風格的深刻影響,本區各種體裁的民歌大都比較詼諧風趣、活潑熱情。事實上,在鬆遼地區,一般小調和歌舞小調沒有明顯界限,秧歌調、二人轉的曲調在離舞單唱時,就由歌舞小調演化成了一般小調。

在旋法上比較突出sol、do、re三個音在徵調式旋律中的骨幹作用,其次是La和Mi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裝飾音特別是滑音的運用,是強化風趣熱情音樂風格的重要技術手段。

代表作品

本區的代表性民歌作品有《哈腰掛》、《打輪墩》、《東北風調》、《月芽五更》、《放風箏》、《瞧情郎》、《小看戲》、《小拜年》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