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又稱小曲、小令、俚曲、俗曲、時調等。它是民眾在休息娛樂、節日慶典等場合唱出的一種民歌體裁。如果說山歌是多產生於勞動並常常伴隨勞動歌唱的“山野之歌”,小調則是民眾在勞動之餘,用以表現生產勞動以外廣泛而豐富的生活內容,既流行於僻遠鄉村,也傳唱於城鎮街頭的“裏巷之曲”。

民間流傳的小調大體可分為一般小調和歌舞小調兩大類。

一般小調包括謠曲、時調、兒歌等,多由民眾在勞動餘暇或風俗性節慶集會等場合唱出。謠曲也常稱作歌謠,它伴隨著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起著尋求歡樂與慰籍、排遣苦難與憂愁的豐富大眾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時調是藝術形式上最為完整和成熟的一類小調民歌,不僅是大眾休息娛樂活動的重要內容,也常有職業或半職業的民間藝人傳唱於酒樓茶肆、市井街巷。兒歌包括兒童嬉戲玩耍時唱的一類歌和搖籃曲。叫賣調、吟誦調等生活音調也可歸入一般小調。

歌舞小調是指帶有舞蹈表演的歌曲,即民間歌舞中的歌唱部分。歌(詩)、舞、樂三位一體是古代音樂的特點,今天的花燈、采茶、秧歌、花鼓等民間藝術還保存了古代藝術的這一特點。這些民間歌舞的歌唱部分也因優美抒情、歡快熱烈而常常被獨立表演,即構成傳統民歌所指的歌舞小調。

小調的基本藝術特征

1抒情性與敘事性

大多數的小調民歌既不似勞動號子與勞動背景密不可分,具有鮮明的實用功能,也不像山歌常常即興對唱於山澗野外,具有呼應傳情的社會交際功能。抒發歌者的內心情感,敘述生活中的種種悲歡離合因而成為小調最重要的功能。這決定了小調類民歌抒情性與敘事性並重的特點。抒情性在音樂上的具體表現,是小調的旋律大都優美婉轉、流暢動聽。敘事性在音樂上的具體表現,是小調的歌腔大多比較平穩,結構規整精致,多采用適合敘事的多段體分節歌的形式,娓娓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楊柳青》的旋律源於蘇皖、江南地區流傳較廣的時調“楊柳青調”,歌腔非常的流暢清麗,具有鮮明的優美抒情的風格。

“孟薑女調”是廣泛流傳於我國的一首時調,各地有很多變體。《孟薑女》傳唱於江蘇蘇州,歌腔是較典型的“孟薑女調”,采用五聲徵調式音階,旋法以平穩級進為主,采用四樂句的起承轉合結構,通過多段歌詞講述了“孟薑女”的故事。旋律既委婉抒情又有鮮明的敘事風格。

2題材內容的多樣性

由於小調類民歌傳唱範圍較廣,較之主要在底層勞動者中間傳唱的號子與山歌,涉及的社會階層要廣泛得多,因而反映的社會生活畫麵也更加豐富,使小調呈現出題材內容多樣性的特征。

在階級社會中,不平等的階級關係與人際關係常常是小調詠唱的內容,所以在傳統的謠曲中有大量反映這方麵內容的作品。我國各地流傳的“長工訴苦歌”,是這類題材民歌的代表。“長工訴苦歌”的藝術形式大多比較摯樸,卻都有一定的思想性,觸及一些社會性矛盾。下麵是流傳在陝南安康地區的一首長工歌,音調淒愴,情緒悲苦,表現細膩感人。

日頭哥哥快下山,我打長工真艱難,

一日三餐野菜飯,腰酸背痛腳發軟。

時調中也有反映這方麵內容的作品,如下麵這首江蘇揚州的時調《月兒彎彎照九州》,就運用舒緩的旋律,豐富的潤腔,敘述揭露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人間不平事。全曲非常細膩感人。

真摯的思戀愛慕之情,也是小調十分擅長表現的內容。與山歌中的情歌相比,小調中的情歌有著更細膩的描摹,更委婉的情緒,更為曲折的情節,更加巧妙的構思,歌腔則比較的柔和秀麗。下麵是流傳在雲南地區的一首小調類情歌《繡荷包》,歌詞通過為心上人繡荷包的內容切入情感的表達,以“雙絲雙線”比喻情意深深,旋律優美婉轉,含蓄深情。

有些小調民歌主要描摹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人們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下麵這首《姑蘇風光》旋律委婉秀美,情調清麗雅致,富有江南水鄉的優雅韻味。

有時候,小調民歌反映記錄的風俗性內容,常常塑造出民俗風情畫般的氛圍和意境。下麵這首河北民歌《放風箏》,就描摹了我國北方的一群姐妹們迎來春天的愉悅心情,和相邀相約去踏青觀景放風箏時的歡樂情緒。

東北民歌《小看戲》,則敘述幾位姐妹梳妝打扮,由車夫趕車出門去看戲的內容,雖是一首簡單的敘事性小調,卻構成一幅過去時代的風情畫,十分令人流連不已,遐思無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