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長記下這件事,給路燈管理部門打了電話。
過了幾天,那人又給黃鎮長來電話,表示感謝,說是路燈亮了。黃鎮長問,你向公安局報案了沒有?那人說不報案了,因為被偷的是隻高壓鍋而已,不值得去報案——修好路燈,才是要緊的事。
黃鎮長說,他家的電話,從早到晚,不斷有居民打進來,要求他幫助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覺得奇怪,鎮上的居民,怎麼知道鎮長家的電話號碼呢?
黃鎮長笑道,鎮上所有幹部家的電話號碼,都印在電話號碼簿上。所以,鎮上的居民要找鎮上的幹部很容易,打個電話就行。
黃鎮長說:“我是上午坐‘門診’,下午‘消防隊’,晚上要開會,回家還得接電話。”
所謂坐“門診”,是指在鎮政府辦公室接待各方來訪,解決問題;所謂“消防隊”,是指出去解決緊急問題。這樣,鎮上的會議,隻能安排在晚上。居民要打電話找鎮長,也就隻有夜裏了——他們知道,這時候,鎮長回家了。
當龍港的鎮長,也真不容易。尤其這裏名義上是鎮,實際上這14萬人口的鎮,工農業總產值超過了許多縣。這鎮長,實際上已經相當於縣長。
我還結識了龍港鎮副鎮長李上清。他戴一副近視眼鏡,很文氣。在上樓的時候,我發覺他的腿有點僵直,不靈便。一打聽,才知道他在搶修海堤時,被海浪從堤上卷走,腿骨骨折,在醫院裏躺了兩個來月……
龍港地處海濱。每年,海潮襲擊著這裏。從宋朝起,這裏就開始修海堤。年年修,年年被海潮衝垮。龍港鎮政府下決心要修築一道永久性的海堤,需要五千多萬元人民幣。這麼多資金從哪裏來?發動群眾捐款。這裏的大企業家出大錢,普通百姓也捐錢——每個龍港居民捐一百元,每位教師捐四百元……至於企業,有的出幾萬元,有的出更多。
就這樣,肆虐千百年的海潮,如今終於被龍港人製服。
傳奇的農民企業家
在龍港的農民企業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莫過於“膽大包天”的王均瑤了。
中國的航空公司,本來是中國民航一統天下。後來雖然分為多家公司,但是不論“東航”還是“西航”,全都是國營公司。1991年7月,龍港農民王均瑤居然異想天開,想個人承包飛機,人稱“膽大包天”。
這位王均瑤,成立了“天龍包機公司”。他居然承包了國內十幾條航線的航班。由於個人承包班機,王均瑤“發”了,成了龍港的大名人。
在龍港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葉友順的陪同下,筆者前往他的公司采訪。那座大樓非常氣派。雖然在豪華的總裁辦公室裏未能見到王均瑤——他剛飛往香港,但是他有膽有識,在公司裏人口皆碑。
如今,王均瑤成立了“溫州均瑤集團”,自任總裁。
1994年10月5日,龍港在慶祝建鎮十周年的時候,王均瑤居然包租了一架飛機,在空中盤旋,拋灑彩帶,使全鎮為之轟動。
1997年5月3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前夕,王均瑤投資五百萬元的“均瑤天天樂兒童娛樂中心”在溫州宣告誕生。屈指算來,這是“均瑤集團”手下的第13家企業。
我結識了龍港另一位傳奇式的農民企業家朱彬。中等個子,言語不多,看上去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年男子。他送給我的名片上寫著“浙江華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彬原本是一位裁縫,80年代初辦起了製衣廠。在龍港新建農民城的時候,朱彬不僅遷入新城,而且把製衣廠也遷到這裏。
後來,朱彬在龍港辦起了“蒼南襯衫廠”。由於朱彬經營得法,他的工廠所生產的“奔馳”牌、“奧勝”牌襯衫,一下子行銷全國,年產值超過一千萬元。
有了較多資本之後,朱彬看到房地產成為市場的熱點,馬上轉向,投資房地產。精明的他在房地產業又連連成功。
朱彬當時見到前來龍港參觀、旅遊者甚多,卻沒有一家星級賓館。他投資建設了龍港第一家三星級的“華園大酒店”。
“華園大酒店”開業後,生意火爆,賺了大錢。朱彬成功了,經濟實力越發雄厚。
緊接著,朱彬又發現龍港缺少高級寫字樓。他投資五千多萬元人民幣,建造21層的“龍港大廈”!
朱彬眼下已經把“華園”總部移至溫州。他在溫州也投資建大樓。
我見到朱彬時,他很詳細地向我打聽上海的寫字樓價格。他向我透露,打算把“華園集團”從溫州移師上海,進軍上海。在他看來,上海的天地比龍港、比溫州大得多。已經擁有上億資金的“華園”,要到大上海來打天下!
在龍港,有一個頗大的毛毯交易市場。我來到這一市場,見到堆滿紅紅綠綠的毛毯,生意相當紅火。據告,毛毯業如今已是龍港的支柱產業之一。
龍港既不產羊毛,也不生產化纖,為什麼大量生產毛毯呢?須知,近百年來,紡織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但是,近年來,上海紡織業不景氣,不得不“斷臂求生”,大量裁減,所以,紡織業是上海下崗最多的行業。在龍港,紡織業卻在大發展之中。
我來到龍港的“溫龍紡織有限公司”采訪。董事長兼總經理林上俊領著我在車間裏參觀,使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這是出口非洲的,這是出口俄羅斯的……”林上俊指著倉庫裏一堆堆待運的毛毯告訴我。
本來,我以為出口的商品,必定是高檔貨,可是看看這些毛毯,質量一般。為什麼這樣的毛毯能夠遠銷海外呢?
林上俊說,這種毛毯,其實沒有一根羊毛,實際上是化學纖維混紡織品,以晴綸為主。更確切地說,是用大化維廠的下腳料做的!所以,論質量,隻能算是低檔貨。
為什麼這樣低檔化纖毛毯,能夠大量出口呢?
林上俊透露其中的奧秘:便宜!
這家工廠生產的化纖毛毯,每條成本才一美元!
高檔貨有高檔貨的買主,低檔貨有低檔貨的市場。聯合國難民署就向這家工廠訂購了大批化纖毛毯。因為在救災時,正需要這樣價廉物美的毛毯。
同樣,非洲許多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也大量向該廠訂購。
筆者感到奇怪,生活水平很高的日本,也是這家工廠的大客戶。原來,日本人買這些低檔化纖毛毯,是用作包裝材料。
至於俄羅斯,則是大量進口這家工廠生產的仿真毛皮。筆者在倉庫裏見到那些仿真毛皮,幾乎可以亂真。由於是用化纖紡織,價格遠比毛皮低廉,在氣候嚴寒的俄羅斯,自然很受歡迎。
除了主要供出口之外,這家工廠生產的毛毯,由於價格便宜,在國內市場的銷路也不錯。農村、山區,成了他們廣闊的市場。
所以,這家工廠是以低廉取勝,占領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