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捕魚的人被毒蛇咬傷,傷口紅腫,漸漸不省人事。人們知道季德勝是賣蛇藥的,就請他去治。季德勝在患者傷口四周敷了藥,還讓患者用酒衝服藥餅。很快的,那位捕魚者脫險了。季德勝見捕魚者跟自己一樣窮困,就分文不收,回土地廟去了。
這下子,人們都說:“想不到‘蛇化子’有真本事哩!”
漸漸地,四周的鄉親,都知道土地廟裏住著個會治蛇咬傷的人。
不久,天生港的一個巡官的兒子被毒蛇咬傷;不得已,隻好派人來請“蛇化子”。季德勝對於做官的,擺出另一副麵孔,開口以一包半紗為價。那巡官起初不肯,可是兒子病重,沒有辦法,隻得照辦。經季德勝一治,巡官的兒子果真死裏逃生。
那時候,季德勝雖然窮,窮得有骨氣!
飲譽世界的名醫
1956年3月,一輛汽車停在土地廟附近。幾個“城裏人”走下車,朝草屋走去。
季德勝以為城裏大約有什麼人被蛇咬傷了,特地派車來接他看病。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來者竟是南通市衛生局的領導同誌!
原來,當時南通市正在籌建中醫院。衛生局領導聽說季德勝絕技在身,特地前往茅廬訪賢求教。這,季德勝連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熱熱乎乎地攀談起來,那麼親切,那麼隨和。
臨走,季德勝拉著他們,說是要到鎮上喝一盅。這是季德勝對貴客的最友好的表示。客人們遜謝了,可是,他們卻深深地被季德勝的真摯的情誼所感動。
如果說季德勝是“千裏馬”的話,南通市衛生局領導不愧為“伯樂”。他們善於識別人才,敢於起用人才。
這年8月,季德勝正式被聘請為南通市中醫院醫師。一個在舊社會低人三分的“蛇化子”。
如今穿上了白大褂,坐在中醫院的診室裏,怎不使季德勝熱淚盈眶?
出於對黨的感激,對人民的信任,季德勝決定獻出祖傳秘方。這件事,又反過來使南通市衛生局的領導激動萬分。
季德勝是文盲,鬥大的字也不識,他說出來的秘方,隻是許多土名。中醫院深知這是祖國醫學的珍寶,便專門派人幫助季德勝進行整理,反複用實物核對,這才把配方確定來。根據這配方製成的,就是著名的“季德勝蛇藥片”。
自從季德勝在南通中醫院擔任醫師以後,名聲大振,各地來函索藥者,數以百計。本來,“季德勝蛇藥片”是靠手工捏成的,供不應求。1957年8月,南通製藥廠建立了,用機器大量生產“季德勝蛇藥片”。
很快的,“季德勝蛇藥片”暢銷全國。屢試屢靈,獲得很高的聲譽。緊接著,東南亞各國紛紛訂購此藥,被譽為“最佳蛇藥片”、“家庭必備良藥”。不久,又出口到歐洲、非洲、美洲等13個國家,飲譽世界。
季德勝被聘為醫學科學院特約研究員,被選為省政協常委、全國醫院衛生經驗交流大會
主席團成員。他,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如今,在飛行員、地質隊員、戰士、漁民身邊,都常常帶著“季德勝蛇藥片”。據統計,印度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達2.1萬多人,美國為2.2萬多人,巴西為2.5萬多人。“季德勝蛇藥片”大量生產,把許多被毒蛇咬傷的人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從國內外寄給季德勝的感謝信,足足有一籮筐!這些熱情洋溢的信,是“季德勝蛇藥片”最好的“說明書”。
季德勝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季德勝蛇藥片”將永存人世。
“季德勝蛇藥”,是中華民族千萬朵智慧之花中的一朵。十億神州,人才濟濟。隻要善於識別人才,發現人才,一定可以從民間找到更多的“季德勝”,使我們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