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話題該回到本文開頭提的“張瑜式”了。
那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小街》的時候,導演給張學明出了一道難題:影片中有個教授的女兒,是張瑜飾演的。按劇情要求,這女兒在十年動亂中,被“造反派”剪掉了頭發。如果真的剪去張瑜的頭發,不僅銀幕形象不美,而且弄得張瑜在半年內無法出門;要是不剪,又無法達到劇情的要求……
怎麼辦呢?張學明把自己的設想,告訴了導演:額前有淡劉海,兩側鬢發彎曲,後形似麥浪滾滾,遠看像個小男孩,近看是個小姑娘,自然活潑,富有立體感。
導演同意了,就帶著張瑜來了。張學明用一雙巧手為張瑜塑造新發型。理發了,導演和張瑜都很滿意,當場拍了照片留念。
張學明把這新發型,取名為“麥浪式”。誰知在《小街》上映之後,觀眾們稱之為“張瑜式”,一傳十,十傳百。如今,“張瑜式”倒成了一個流行的發型名稱。
哦,原來是美國女記者
1983年6月5日,美國《波士頓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美容院的飛躍發展》。作者為“Joane Chow”(即“周喬安”,音譯)。這篇文章盛讚張學明高超的理發技藝,稱他為“東方最佳美容師”。
周女士是美籍華人,她怎麼會在美國介紹起張學明來呢?
這件事說來頗為有趣,周女士是經過三次實地觀察,才寫出這篇報道的。
原來,張學明出名以後,找他理發的人頗多,其中不少是外國人。
一天,一輛轎車停在南京理發店門前,從車裏出來的是美國駐滬領事的夫人。一位長發披肩的美籍華人,陪同領事夫人一起走進南京理發店。
美國領事夫人請張學明理發,已不是第一次了。那位美籍華人倒是第一次光臨南京理發店,她似乎並不是來理發的。當張學明給領事夫人理發的時候,那位美籍華人隻是坐在一邊看。
她一言不發,眼睛卻盯著張學明的一舉一動。她大約30多歲,文靜、大方。一雙明亮的眸子,流露出疑惑的神態。當張學明給領事夫人燙好了頭發,她站了起來,跟領事夫人一起走了。
不久,美國領事館又來了一位夫人,要張學明理發。那位美籍華人第二次光臨,依舊坐在一旁觀看,一聲不響。
張學明覺得有點奇怪:說她想來理發吧,來了兩次都不理;說她陪同別人來理發吧,她那專注的目光,卻清楚地表明,她對理發非常關心。
她,終於第三次光臨了。這一回,她獨自來。她用英語說要理發,可是,除此之外,她什麼也不說。
她坐上了理發椅。
張學明呢?他也不問這位美籍華人要理什麼式樣,拿起剪刀,毫不猶豫地嚓嚓幾下,把她的披肩長發剪短了!
張學明朝鏡子裏看了看,顧客顯得驚訝,卻沒有不高興的表情。他,放心了。
剪短之後,張學明把她的頭發往外翻,顧客的臉上掠過滿意的笑容。
直到這時,她才開口,跟張學明攀談起來:她姓周,在美國長大。這次到了上海,想理發,又怕上海的理發師理不好。一旦燙壞了,想再恢複原狀,是很難的。正因為這樣,她來看了兩回。她親眼見到張學明的手藝不錯,這才上門理發。
張學明呢?他成天跟顧客打交道,從顧客的目光、神態,便可揣測顧客心裏在想什麼。他注意到周女士曾仔細看著一張短發型的照片,而且當短發顧客從她麵前走過時,她也左看右瞧。正因為這樣,盡管周女士不說她要理什麼發型,張學明大膽地對她的長發動了剪刀!
周女士對張學明的理發技藝,十分稱讚。她問起了張學明的經曆,提出要到他家裏拜訪。
張學明在家裏,友好地接待了周女士。他把自己繪製的仕女彩盆,贈給了周女士。
原來,周女士是一位記者!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日報》的負責人。她把自己在上海南京理發店的見聞,寫成報道,告訴美國讀者。
給中國女排增光
1983年3月5日,《文彙報》刊登了中國女排猛將孫晉芳結婚的消息,還同時登載了孫晉芳的結婚照。
孫晉芳的結婚照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她,比過去漂亮多了!
哦,孫晉芳的頭發,是張學明理的!
孫晉芳的結婚照,是在上海友誼照相館拍的。她來到那裏,攝影師建議她把頭發燙一下,打扮得漂漂亮亮,拍一張滿意的結婚照。
孫晉芳平時忙於拚搏,從不講究什麼“發型”。如今,當新娘了,是該打扮打扮了!
請誰給孫晉芳理發呢?請技術高超的張學明。
張學明接到電話,便帶著工具,趕到友誼照相館。
張學明細細打量了孫晉芳,對她的發型提出了以下設想:
一、孫晉芳個子高,頭發要與身材保持一定的比例;
二、孫晉芳是運動員,頭發不宜過長;
三、新發型不僅使孫晉芳在平時好看,而且要在運動時給人美感,叫做“動美式”!
四、運動員常出汗,常洗澡,燙發要耐洗,不走樣;
五、孫晉芳的臉部大,平了些,新發型要增加她的立體感。
張學明講了這五點設想,孫晉芳連連點頭。她意想不到,這位“理發博士”真有兩下子,說起來一套一套的。
張學明有理論,有手藝。果然,他把孫晉芳打扮得漂漂亮亮。
孫晉芳笑了。她剛燙好頭發,便和新郎江偉光滿麵春風地拍攝了結婚照,作為新婚的珍貴紀念。
一傳倆,倆傳三,經孫晉芳介紹,1983年趁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女排的周曉蘭、楊希也來請張學明燙發。張學明精心地為她們設計了發型。他說,把中國女排姑娘們打扮得更美,這也是為國爭光呀!
張學明給著名跳水運動員史美琴理發。史美琴在1980年英國馬蒂尼國際跳水邀請賽中,曾獲女子跳板跳水第一名。張學明為她設計了“水花式”。這種發型在運動員剛剛出水時,便保持形狀不變,花紋不變,看上去如一朵水花。
張學明給藝術體操運動員王秀榮理發,使她更加秀麗。那“動美式”發型,為藝術體操之花,增添了光彩。
張學明藝高學深,成為名副其實的“理發博士”。最近一年多,他應全國各地理發界的邀請,講學示範,傳經授藝。每到一地,人們都稱他為“理發博士”。他,在大連、沈陽、丹東、天津、北京、貴陽、貴州、遵義、鎮江、南京、合肥、徐州、杭州、紹興……一次又一次地講課。他要創立一門新的學問——“理發學”。他的講課,有理論,有實踐。他一口氣講三、四個小時,數百位理發同行聽得津津有味。他在遼寧省理發學會成立大會上講課時,講壇上甚至放著二、三十個錄音機!
張學明熱心培養新人。他的徒弟郭勇偉,榮獲上海市中青年理發技術比武第一名。張學明收到數百封求師之信。他總是盡自己的力量,解答青年們提出的問題。他花費了半年多的業餘時間,寫成《理發技藝》一書,也是為了培養成各上萬的理發新人。他白天站著工作了一天,回家時,甚至連上樓都抬不動腿,可是,為了寫這本書,他總是忙到深夜。
張學明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表彰。他被光榮地評為198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為他拍攝了《理發藝術》,編入1982年《祖國新貌》第二十一號,在30多個國家上映。1984年,上海電視台又為他拍攝了電視片《特級理發師的生活》。著名相聲演員高英培、範振玉把他的事跡改編成相聲《發學博士》,中央電視台在1984年春節播出。商業部曾把本文收入《商業工作手冊》,以向全國商業工作者介紹他的先進事跡。現在,他擔任了上海市理發技術中心組組長。他正在積極努力,使自己符合共產黨員的要求,期望著在黨旗下莊嚴地舉手宣誓……
我多次訪問了這位“理發博士”,深為張學明的執著的探索精神所感動。他,一個普通的理發師,自學攝影、繪畫、雕塑、化學、皮膚學、英語、日語、曆史,懂得美學理論,懂得戲劇電影,闖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成功之路。
理發能出“狀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親愛的讀者,祝願你也像張學明那樣,成為本行業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