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名廚(下)(1 / 3)

用“特殊的眼睛”觀察

“考大學,我們不反對。可是,瞧不起烹飪專業,這不應該。‘民以食為天’,誰能不吃飯?”飯店的領導一邊和小劉談心,一邊也檢查了自己對小劉的思想不夠關心。

香雪飯店名師唐克明、劉國棟,手把手地教劉敬賢。

俄羅斯作家說過這麼一句話:“作家要用自己的特殊的眼睛觀察世界。”劉敬賢發覺,他一旦把心思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中,用特殊的眼睛觀察廚房,一下子便有了新的發現。

就拿炒韭菜來說,那是屬於“烹飪ABC”,最起碼的活兒。劉敬賢用“特殊的眼睛”一看,師傅切韭菜的時候,隨手把切下來的韭菜,按根部、中段、葉尖分成三攤。炒的時候,先下根部,再入中段,最後下勺的是葉尖,打一個滾,就裝盤了。

“師傅,韭菜幹嗎要分三次下鍋?”小夥子注意到這一點了,發問。

“這是因為韭菜根部老,葉尖嫩,老的先下鍋,嫩的晚下鍋,炒出來一般熟。”師傅說出了其中的奧妙。

敬賢記住了。

“師傅,我在家炒韭菜,六兩韭菜炒出來才一小把,你怎麼炒出來一大盤?”劉敬賢又注意到另一點。

“這叫‘旺火出嫩菜’。炒韭菜,火要旺,炒出來嫩,不出水。用慢火炒,韭菜出水了,光剩下纖維素,塞牙縫!”

經師傅一點撥,敬賢發覺,師傅炒的韭菜又幹又鬆,盛了一大盤。他記起在家炒韭菜,滿碗是水!

“韭菜要用平盤裝,不能用碗盛。平盤散熱快。盛在碗裏捂著,散熱慢,容易黃,容易出水……”師傅補充說道。

喔,原來連盛盤裝碗也有講究,也有道理!

這麼個最起碼的炒韭菜,用“特殊的眼睛”一看,有那麼多的學問。劉敬賢開始懂得,圍著鍋台轉,要想“轉”得好,不那麼容易哩!

好在劉敬賢是個肯鑽研、喜歡盤根究底的人。他弄了個小本本,無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學到什麼,都記在小本本上。

他從“ABC”開始學,該怎麼站,怎麼掌勺,什麼是直刀、平刀、斜刀,怎麼切絲、片、丁、塊,怎麼樣炒、炸、溜、爆、燒、烹、烤、蒸……他一樣一樣地學,一個菜一個菜地學,一點一滴地記。

“冰棍兒,冰棍兒,一毛兩根,一毛兩根。”一天,劉敬賢下班,遇見正在賣冰棍兒的周大娘。

“小夥子,還在飯店裏幹活?”大娘問道。

“嗯。”敬賢點了點頭說,“大娘,您貧血,多吃點菠菜。”

“高血壓呢?”大娘挑刺兒問。

“吃芹菜。”

“頭昏呢?”

“吃‘清蒸天麻雞’。”

“嗬,到底是喝過墨水兒的,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周大娘開始對小夥子另眼相看了。

在香雪飯店,劉敬賢對烹飪技術剛剛入了門道,“紅色風暴”襲來了。香雪飯店被紅衛兵斥責為“老爺太太飯店”,勒令停業了。

劉敬賢轉到沈陽新味齋烤鴨店工作。這是一家中型的飯店,雖然設備、條件不及香雪飯店,不過,炒菜的風格、品種不同,使好學的劉敬賢如同換了一所學校,又學到了新的本領。在那裏,他拜蘇林、張春圃為師。蘇師傅擅長沈陽菜,張師傅擅長創新,無不成為劉敬賢的良師。

劉敬賢新來乍到,一樁小事引起了師傅們的注意。

一到那兒,敬賢跟著師傅灌了一回香腸。沒幾天,在第二次灌香腸的時候,他竟然能夠一口氣兒背出配料單——一百斤肉該加多少糖、鹽、醬油,該加多少砂仁、頭蔻、丁香、茴香、花椒、肉桂……清清楚楚,準確無誤!

要知道,那兒的一些青工不知灌過多少回香腸了,沒有一個背得出配料單的。

其實,那是因為劉敬賢在香雪飯店已經養成了鑽研學問的習慣。那天灌香腸,敬賢隨手把配料單記在小本子上。回家之後,溫習了幾次,便牢記心中。他是個有心人。他的宏大的“金字塔”底座,就是靠平常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積累起來的。那年月,他連做夢都不會想到會成為全國“烹飪冠軍”,但是他勤記肯學、事事用心,無意之中卻在鋪砌著冠軍之路。

師傅們喜歡這個新徒弟。那年月,好多年輕人熱衷於掛紅袖章,熱衷於“奪權”、“炮轟”,而劉敬賢腳踏實地,在廚房裏向師傅們求藝取經。

如今,幾乎沒有一位同行不誇獎劉敬賢的基本功紮實。是的,那些直刺蒼穹、躍入太空的宇宙火箭,沒有一枚不是從堅實的基地上起飛的。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這句格言永遠閃爍著真知的光芒。

“什麼是肉”的啟示

1970年,一道難題擺在劉敬賢麵前。

那年,沈陽市和平區要舉辦廚師培訓班,沒有教師。

請老師傅上講台吧,他們有著豐富的烹飪經驗,可是十有八九缺文化。就像茶壺裏煮餃子——肚裏有貨倒不出!

“讓敬賢去講!”老師傅們點將,沒有一個不推舉敬賢。

這下子,劉敬賢犯難了!

不錯,他高中畢業,在廚師隊伍中算是“高材生”了。他又肯鑽肯學,是一塊好料子。

可是,敬賢掂了一下自己的分量:他,一個工資才36元、年齡才26歲的青工,有資格上講台嗎?七年前,他自己還是廚師培訓班的學員呢!要他去講課,豈不是趕鴨子上架?

真是“矮子裏拔將軍”,選來選去,沒有比劉敬賢更合適的人選。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劉敬賢趕緊備課。他找來各家菜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寫出講義。

開學的前夜,淩晨兩點,在沈陽北市場街劉敬賢那低矮的小平房裏,還射出明亮的燈光。這位從未上過講台的教師,仍在那裏念念有詞,背誦著講義。

他,踏上了講壇。他的心裏忐忑不安,卻盡量強裝鎮定。他居然不看講義一字、滾瓜爛熟地把菜譜背得一字不差。

“溜三樣。主料:肝一兩、腸一兩、肚一兩。配料:冬筍三錢、胡蘿卜三錢。調料:醬油、燒酒、醋、白糖、油、味素等。操作方法:把油燒熱以後,主料下勺,加入蔥蒜,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