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武則天登皇位”,以及“安祿山起兵反唐”、“千古長恨馬嵬驛”等故事都是這一時期皇室和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資治通鑒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玄武門之變

春,正月,更名《破陳樂》曰《七德舞》。癸巳,宴三品已上及州牧、蠻夷酋長於玄武門,奏《七德》、《九功》之舞。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四卷在太原起兵時,唐高祖李淵本來遲疑不決,多虧了二兒子李世民態度堅決,想辦法把他逼上了反隋的道路。以後五六年,李世民東征西討,屢建功勳,可以說,大唐的天下,一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由於這種原因,大唐朝廷裏出名的人物,文如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武如尉遲敬德、秦叔寶、徐世勳、李靖,大都聚集在李世民帳下,他在朝中的勢力無人可與之相比。

俗話說:功高鎮主。李淵不是不知道李世民的實力,也曾幾次跟李世民談起,要立他為太子,但都被李世民拒絕了。他不但是怕應對失當,招來災禍,還因為早在李淵稱帝的時候,就按封建禮教,立了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他自己隻被封了秦王,隻怕以庶奪嫡,會構成千古大罪。

可是,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卻不這麼想。他雖然也帶過兵,打過仗,但論起軍功比不上李世民,總覺得在眾人麵前比這位二弟矮了一截。他想,眼下父皇健在,還可以憑太子的身份壓過李世民,萬一父皇不在了,他的皇位能否保得住,還是不可預知的事。於是,李建成千方百計地培養自己的勢力,想方設法要拔去鞏固自己皇位道路上的釘子。

於是,李建成先跟同樣野心勃勃的三弟李元吉攜起手來,共同對付李世民,他還拉攏了一批皇親國戚,掌握了長安地區,特別是宮廷內守軍的指揮大權,形成了與李世民抗衡的可觀力量。

李建成看到,當上了大唐皇帝的李淵,比在太原當留守時更加追求享樂,成天泡在內宮,跟嬪妃們廝混。他便使勁地巴結李淵身邊得寵的貴妃們,由她們在李淵耳旁吹風,中傷秦王李世民。

那些貴妃本對李世民一肚子的不滿,她們生存的目的,隻不過趁皇帝寵愛之時,多搜刮些金銀珠寶,替自己的至親至戚找個好飯碗,偏偏李世民誌存高遠,不理睬貴妃們的要求。

當李世民攻下東都回長安時,貴妃們以為秦王一定在隋煬帝的西苑大大撈了一把,紛紛向他討取隋宮珍寶。秦王回答她們:“那些寶物已經造冊送進了國庫,我沒法給你們。”秦王的話把貴妃們氣得半死。現在她們跟李建成一拍即合,立刻開始了對秦王的攻擊。

有一次,李世民見淮安王李神通立了功,便把一塊田賜給了他,恰巧張婕妤也要把這塊田給自己父親,便哭著朝李淵說:“您賜給我爹的田,秦王搶去給了李神通,不知是皇上權力大,還是秦王有權!”李淵聽了,把李世民罵了一通。另一次,尹德妃的父親尹阿鼠讓家人把經過自己家門的杜如晦從馬上拉下來,一邊罵:“你是什麼人?竟敢經過我家大門不下馬!”一邊打折了杜如晦一根手指。事後他怕李世民告訴李淵,竟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說秦王派手下人欺負尹德妃的父親,引得李淵又是好一陣大怒,把李世民找去訓斥了一頓。

李世民一再辯解,李淵卻執意不相信。

李建成千方百計讓李淵、李世民父子發生了嫌隙,便想製造事端暗害李世民,他以為即使李世民無緣無故地死了,父皇也不至於怪罪下來,隻會更加倚重自己這個太子。

這年秋天,照例要舉行皇室的狩獵活動,太子與秦王、齊王都到場陪伴李淵出獵。狩獵開始後,李淵下令三位皇子比賽騎馬射獵,李建成牽來一匹體格駿健的胡馬對李世民說:“我這匹馬一躍能跨過幾丈闊的山澗,二弟是馬上英雄,不妨試著騎它。”李世民不防太子加害,便騎上了這匹高頭大馬逐鹿。誰知這匹胡馬性子十分倔劣,剛騎出一段路,便在山道上發起性來,李世民隻得從馬背上跳下來。等他再騎上馬背,那馬突然又俯下前蹄,要把李世民掀翻在地。幾次之後,李世民終於明白了太子的險惡用心,回頭對從人說:“這是想害我呀!

可惜生死有命,誰也沒辦法改變。”

這話傳到李建成耳朵中,他立刻讓貴妃們在李淵麵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添油加醋地說秦王自稱天命所歸,必然會當皇上。李淵聽了大怒,要治李世民的罪,幸虧這時突厥又大舉入侵了,李淵還得靠秦王去打仗,這才平息了這段莫須有的公案。

這以後,李建成的凶相更加暴露,甚至在請李世民喝酒時,在酒裏下了毒。幸好李神通也在座,匆匆扶李世民回西宮醫治,才躲過這一劫難。

到這時,三位皇子的暗鬥變成了劍拔弩張的明爭。李建成迫不及待地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率兵抵抗突厥,並要把尉遲敬德等一批秦王部下調到元吉部下,削弱李世民軍隊的實力,陰謀把李世民及親信一網打盡。

李世民聽到消息還在猶豫,尉遲敬德可忍不住了,他和長孫無忌等人向李世民明確表示,要麼先動手殺了建成、元吉,要麼讓他們離開長安。到這時,李世民已經無法再退一步了,隻得下決心除去兩位親兄弟。

第二天,李世民進宮向李淵揭發了建成和元吉勾結嬪妃,暗害自己的事實。李淵大吃一驚,決定第三日清晨召見三位兒子,讓他們當麵對質。

這一夜,雙方都在做決一死戰的準備。早晨,李建成跟元吉一同經由玄武門進宮,他們以為宮廷衛隊在自己控製下,一路上毫不介意。直到玄武門前,才發覺氣氛不對,門前冷冷清清的,看不到自己的部下,兩人急忙回頭想離開。

李世民早已設下了陷阱,他大喝一聲:“殿下別走!為什麼不進宮去?”情急之中,元吉想張弓搭箭,拉了幾次弓弦都沒拉開,可李世民卻已張弓搭箭,一箭把李建成射下馬來,眼見活不成了。

遠遠地,尉遲敬德已率領輕騎奔來,隻聽一陣弓弦響,元吉的馬中箭倒地。李世民催馬追趕想逃入樹林的元吉,卻不慎被樹枝掛著,倒下馬,一時爬不起身來。元吉見狀,飛身上前,奪過弓想扼死倒地的李世民。說時遲,那時快,尉遲敬德已飛馬追近,挽弓控箭,一箭把元吉也射死了。

這時候,建成、元吉的部隊已經對秦王府發動了進攻,雙方相持不下。等到尉遲敬德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奔來,圍攻秦王府的士兵們才知大勢已去,一陣哄喊之後立即散去。

這時候,李淵還在宮內跟大臣、貴妃們乘舟遊海池,忽見尉遲敬德全副甲胄,手執長矛大步逼近,不覺大吃一驚,急問道:“你來宮裏幹什麼?”

尉遲敬德聲如洪鍾:“陛下,太子和齊王起兵作亂,秦王命臣來守衛宮殿。”再問太子、齊王的下落,李淵才知兩人均已被殺,這下子李淵嚇得不知怎麼辦好,隻能問左右大臣該怎麼辦。

大臣們聽說太子已死,眼前尉遲敬德又持矛而立,隻得勸李淵改立秦王為太子。李淵無奈,隻能乖乖從命,下令今後一切國家大事都由新太子李世民處理。過了幾個月,李淵索性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登位後,改元為貞觀,一代開明聖主踏著兄弟的血跡走上政治舞台。

這是一場為爭奪皇位的權力爭奪,至於誰對誰錯,後人也很難評價,畢竟曆史都是由人書寫的,總體來說,通過這場政變,李世民從此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活,也為日後的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賢德皇後長孫氏

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後。後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法,上為秦王,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後奉事高祖,承順妃嬪,彌縫其闕,甚有內助。及正位中宮,務存節儉,服禦取給而已。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她祖先是北魏拓跋氏的後代。她父親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繼位為皇帝,立長孫氏為皇後。長孫氏從小就喜歡讀書,凡事都能按禮法而行。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和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不和,長孫氏盡心侍奉李淵,盡力處好與太子、齊王妃嬪的關係,力爭在李氏父子之間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對李世民幫助很大。成為一國之母的皇後之後,長孫氏厲行節儉,深受太宗的敬重。太宗曾和她探討賞罰之事,她覺得婦人不該參與朝政,堅持不發表意見。

長孫氏身為皇後,從不為自己謀私利。她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童情很深,又很有才華,李世民多次想任用無忌為宰相,長孫氏總是提醒李世民不要造成外戚專權的後果。皇後的女兒長樂公主出嫁時,太宗下令要送比永嘉長公主(李淵之女)多一倍的陪嫁,魏征認為這樣做有悖於禮數。文德皇後聞知後,讚歎魏征“真社稷之臣也”,勸太宗聽從魏征的勸諫。

一次太宗散朝後回到後官,怒衝衝地說:“我一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皇後問是誰,太宗說“魏征總是在朝廷上讓我難堪”。皇後聞言,回到寢殿換了一身朝服,立到庭院裏向李世民行大禮。太宗驚問其故,皇後說:“妾聽說主上若賢明,臣下就忠直;如今魏征忠直,是由於陛下的賢明啊,妾怎敢不祝賀呢!”李世民這才高興了。

長孫皇後本性仁慈節儉,豫章公主幼年時母親去世,皇後收養了她,關愛程度超過了親生兒女。妃嬪們生病,皇後總要親自去探看,經常把自己的藥膳讓給病人療病補養,宮中的人對皇後無不愛戴。皇後訓誡子女們,總是告訴他們要謙和節儉。太子的乳母曾上報東宮費用少,請求增加一些,皇後說:“作為太子,擔心的是德操好壞,聲名善惡,怕什麼沒有用的呢?”到底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