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618)是中國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製,興建隋唐大運河,同時還建立京師大興城和東都洛陽。這些政策幾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盤承襲,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深刻影響了唐朝、宋朝及以後中國各朝代。

資治通鑒 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隋文帝統一全國

時上禁行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好者,武候執以聞,上令悉斬之,綽進諫曰:“此  人所坐當杖,殺之非法。”

——《資治通鑒》第一百七十八卷隋文帝楊堅,是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楊氏是從漢朝以來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在西魏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便和獨孤信一起投靠了權臣宇文泰。此後,楊忠因為屢建功勳,而且幫助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所以官爵升至柱國,封隋國公。

楊堅出生時也有許多傳說。史載,楊堅的母親呂氏,在西魏大統七年(541 年)六月的一天夜裏,生楊堅於馮翔般若寺(在今陝西高陵),當時紫氣滿院。

楊堅14 歲時,被京兆尹薛善征用為功曹。15 歲時,因為功勳被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16 歲,升任驃騎大將軍,加官開府。周太祖見後歎道:“此兒風骨,不像是燕趙一帶人!”明帝繼位,晉封大興郡公。明帝曾派善於相麵者趙昭看他,趙昭偽稱:“不過做柱國罷了。”之後偷偷地對楊堅說:“公應為天下君主,但要經過大誅殺才能平定天下,請牢記我的話。”

宇文護掌政後,特別忌恨楊堅,多次要陷害他,因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救護而免於難。其後,楊堅繼承父爵為隋國公。武帝娶了楊堅的長女為皇太子妃後,更加禮遇和器重楊堅。齊王宇文憲對武帝說:“楊堅相貌不凡,臣每次看到他,都手足無措,恐怕他不會甘為人下,請早日剪除他。”武帝說:“他隻能為將而已。”內史王軌急切地對武帝說:“皇太子不會成為國家君王,楊堅貌有反相。”武帝不高興,說:“如果天命注定此人這樣,我們又能怎樣呢?”楊堅聽到這些話後很恐懼,從此便韜光養晦、深自隱匿,以免引起別人的猜疑和注  意。

北國建德(572—578)年間,楊堅率水師3 萬,在河橋(今河南孟津東北黃河上)戰勝齊軍。

次年,隨武帝滅齊,晉升柱國。

不久,楊堅轉任亳州(今安徽亳州)總管。宣帝繼位後,因為楊堅是皇後之父,就征任他為上柱國、大司馬。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委任他留守京師。當時宣帝製定、頒行《刑經聖製》,法律嚴峻刻薄,楊堅認為法令繁多,非教化之道,極力勸諫,未被采納。

楊堅地位和聲望日益顯赫,宣帝對此頗為疑忌。宣帝有四個寵姬,都立為皇後,諸家爭風吃醋,屢屢相互毀謗。宣帝常憤然對楊皇後說:“我一定要滅你家族。”然後召見楊堅,並命令左右道:“如其神色失常,當即處死。”楊堅到後,從容自若,於是作罷。

北國大象二年(580 年)五月,宣帝任命楊堅為揚州(今江蘇揚州)總管。楊堅將要赴任時,突患足疾,未能成行。不久,宣帝駕崩,楊堅等人並沒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機用假詔書奪取了軍政大權,以及京城部隊的指揮權。等一切準備就緒後,這才發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輔佐小皇帝繼位。周氏諸王有在藩國的,楊堅唯恐他們生變,就借故把他們召還京師。

六月,諸王均到達長安。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自認為是重臣宿將,心中不服,遂在東部舉兵,趙、魏之士,從者如流,十五日之內,已達十多萬,加上宇文胄在滎州(今河南榮陽西北)、石懟在建州(今廣東鬱南東南)、席毗在沛郡(今江蘇沛縣)、席叉羅在兗州(今山東兗州),都舉兵響應尉遲迥,尉遲迥又送其子為人質請陳朝援助。楊堅命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迎戰。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在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楊堅便用假詔書將他們召回到長安,然後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和印信。楊堅拘捕宇文賢斬首,不追究趙王等人的罪行,詔令五王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以穩其心。

韋孝寬在相州戰勝尉遲迥,傳首闕下,餘黨一一消滅。

起初,尉遲迥叛亂時,鄖州(今山西稷山西南)總管司馬消難舉兵響應,淮南(今安徽壽縣)州縣多歸附。楊堅命襄州(今湖北襄樊)總管王誼討伐,司馬消難奔逃至陳。荊(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武昌)蠻族乘危叛亂,楊堅命亳州總管賀若誼征討平定。在這之前,上柱國王謙為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他看到幼主在位,由楊堅輔佐,就發動巴(今四川巴中)、蜀民眾,以救亡扶危為借口反對楊堅。楊堅正致力於平定東土、山南,未來得及討伐。王謙進兵屯據劍閣(劍門關),攻陷始州(今四川劍閣)。這時,楊堅命行軍元帥、上柱國梁睿率軍討伐,打敗王謙,傳首闕下。巴、蜀地勢險要,人好作亂,於是毀壞劍閣通路,立碑銘垂誡後人。在京五王陰謀反叛,日甚一日,楊堅攜帶酒肴造訪趙王府第,想觀其所為。趙王埋伏下甲士宴請楊堅,楊堅差一點遭暗算,幸虧元胄護衛,才幸免於難,於是誅殺趙王招、越王盛。五個王見自己無法與楊堅抗衡,便秘密聯係在外的另一個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楊堅打敗。宗室勢力被消除後,楊堅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許多。

十一月,楊堅為除後患,處死了代王宇文達。

北國大定元年(581 年)二月,楊堅用了一個前人使用過的體麵形式——禪讓得到帝位。

他讓人替周靜帝寫好退位禪讓詔書,然後送到自己的王府。楊堅假意推辭,最後才接受了大家的意見,穿上皇帝服裝,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這時楊堅剛40 歲。

楊堅從相府著常服入宮,在臨光殿舉行即帝位的儀式。這一天,宣布大赦,改元為開皇,  隋朝建立了。

那麼,隋文帝為什麼能重新實現全國統一呢?有這樣幾點:第一,北朝時期,黃河流域的各少數民族基本上與漢族融合,北方的社會經濟由恢複而發展,南北方的民族矛盾與經濟、文化差別已基本消除。

第二,南北在政治上的對立和鬥爭,不僅阻礙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也給兩地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和痛苦。結束南北對立,實現國家再統一,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南北方廣  大人民群眾的要求。

第三,陳朝政治黑暗腐朽,國力薄弱,而隋朝政治清明,生產發展,國力強盛。南北之間的差距,造成了隋滅陳、統一全國的形勢。

第四,隋文帝即位後,“勤勞思政”,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特別是加強軍隊建設,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這是統一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五,從南北方經濟狀況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複經濟的措施,江南也因為大批北方農民南遷等因素,經濟得到開發,這些都為隋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

隋朝的建立,固然有多方麵原因,但魏晉南北朝後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統一條件成熟。北方農業恢複發展,為隋統一奠定經濟基礎,此外陳朝君臣腐化、政治腐敗,軍隊鬆弛、人民渴望統一也是必備的條件。

趙綽依法辦事

帝嚐乘怒,欲以六月杖殺人,大理少卿河東趙綽固爭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長庶類,不可以此時誅殺。”帝報曰:“六月雖曰生長,此時必有雷霆,我則天而行,有何不可!”遂  殺之。

——《資治通鑒》第一百七十八卷隋文帝統一全國以後,采取了各種鞏固統治的措施,像改革官製、兵製,建立科舉製度,選用辦事能力強的官員,嚴辦貪官汙吏等。經過他的一番整頓改革,政局穩定,社會經濟出  現了繁榮的景象。

隋文帝還派人修訂刑律,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隋文帝本人就不完全按照這個刑律辦事,往往一時氣憤,不顧刑律規定,隨便下令殺人。

這種情形,叫大理(管理司法的機構)的官員很為難。大理少卿趙綽覺得維護刑律是他的責任,常常跟隋文帝頂撞起來。

隋文帝曾經下令禁止使用不合標準的錢幣。有一次,大興(隋朝的都城名,今陝西西安市)大街上有人拿次幣換好幣,被人發現了,抓到衙門裏。隋文帝聽說有人竟敢違犯他下的禁令,一氣之下,就下令把換錢的兩個人統統砍頭。

趙綽接到命令,趕忙進宮求見隋文帝。他對隋文帝說:“這兩個人犯了禁令,按刑律隻  能打板子,不該處死。”

隋文帝不耐煩地說:“這是我下的命令,不幹你的事。”

趙綽說:“陛下不嫌臣愚笨,叫臣充當大理官員,現在遇到不依刑律殺人的情況,怎麼  能說跟臣沒關係呢?”

隋文帝氣衝衝地說:“你想撼動大樹嗎?撼不動你就走開吧!”趙綽說:“臣隻是想勸說陛下改變主意,談不上想撼動大樹。”隋文帝又說:“你想觸犯天子的威嚴嗎?”

趙綽不管隋文帝怎樣威嚇,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隋文帝怎樣罵他趕他,他也不走。隋文帝沒法,很不高興地進內宮去了。

後來,由於別的官員也上奏章諫阻,隋文帝終於取消了殺人的命令。

又有一次,官員辛直被人告發搞不法的迷信活動,隋文帝又命令大理把辛直處死。

趙綽上朝對隋文帝說:“辛直沒有死罪,臣不能接受這個命令。”

隋文帝氣得渾身發抖,說:“你想救辛直,就沒有你自己的命。”說著,喝令左右侍從把  趙綽拉下殿去。

趙綽麵不改色,說:“陛下可以殺臣,但是不該殺辛直。”

左右侍從真的把趙綽扭下朝堂,剝了他的官服,摘掉他的官帽,準備處斬。這時候,隋文帝也想到殺趙綽太沒道理,就派人跟趙綽說:“你還有什麼話說?”

趙綽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說:“臣一心執法,不怕一死。”

隋文帝並不真想殺趙綽,磨蹭了一陣子,氣也消了。他想趙綽能忠實執法,畢竟是有利於他的統治的,就把趙綽放了,過了一天,還派人慰問了趙綽。

在大理官署裏,有一個官員名叫來曠,聽說隋文帝對趙綽不滿意,想迎合隋文帝,就背著趙綽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認為大理衙門執法太寬。隋文帝看了奏章,認為來曠說得很  中肯,就把他提升了官職。

來曠自以為受到皇帝的賞識,就昧著良心,誣告趙綽徇私舞弊,把不該赦免的犯人放了。

隋文帝雖然嫌趙綽辦事不順他的心,但是對來曠的上告,卻有點懷疑,他派親信官員去調查,根本沒有這回事。隋文帝弄清真相,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來曠處死。

隋文帝把這個案子交給趙綽辦,認為這一回來曠誣告的是趙綽,趙綽不會不同意。哪兒知道趙綽還是說:“來曠有罪,但是不該判斬。”

隋文帝很不高興,袖子一甩,就退朝往內宮去了。

趙綽在後麵大聲嚷著說:“來曠的事,臣就不說了,不過臣還有別的要緊事,請求麵奏。”

隋文帝信以為真,就答應讓趙綽進內宮。

隋文帝問趙綽有什麼事。趙綽說:“我有三條大罪,請陛下發落。第一,臣身為大理少卿,沒有把下麵的官吏管好,使來曠觸犯刑律;第二,來曠不該處死,臣不能據理力爭;第三,臣請求進宮,本來沒有什麼事,隻是因為心裏著急,才欺騙了陛下。”

隋文帝聽到最後幾句話,禁不住啞然失笑。旁邊獨孤皇後(獨孤是姓)在座,也很賞識趙綽的正直,並命令左右賜給趙綽兩杯酒。隋文帝也同意赦免來曠死刑,改判革職流放。

趙綽作為法官,勇於維護法律的尊嚴,尤其在隋開皇初年,社會上偷盜搶劫等犯罪現象屢禁不止,隋文帝下令:“凡遇此等罪犯,皆嚴刑處斬。”趙綽敢於向隋文帝進奏:“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在封建時代,趙綽有這樣的思想,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楊素功高遭忌

楊素之下荊門也,遣別將龐暉將兵略地,南至湘州,城中將士,莫有固誌。

——《資治通鑒》第一百七十七卷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功臣,更是煬帝楊廣的貼身重臣,在中國的曆史上是個毀譽參半、很  有爭議的人物。

楊素字處道,他自幼胸懷磊落,誌向遠大,不拘小節。他的才能不為多數人所了解,唯有從祖楊寬驚異他的才能,常常對子孫們說:“處道出類拔萃,是個特殊的人才啊。”楊素後來與安定的牛弘誌同道合,兩人酷愛學習,研討經典精義,不斷有所貫通和發揮。他善寫文章,工於草書和隸書,十分留意占卜之術。

開始,北周大塚宰宇文護用楊素做中外記室,又轉禮曹,加大都督銜。周武帝繼位,親理朝政,又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從此逐漸被重用。武帝命他起草詔書,他常常落筆一揮而就,文辭和內容都很精彩,武帝十分讚賞,對他說:“好好地自相勉勵,不要發愁得不到富貴。”楊素應聲答道:“隻恐怕富貴逼我,我卻無心追求富貴呀!”

在平定北齊的戰役中,楊素請求率領部下作為先鋒,武帝答應了他,並賜給他手杖一根,說:“我想大張旗鼓地驅趕齊軍,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希望你能夠替我完成。”楊素跟隨齊王宇文憲與齊軍在河陰大戰得勝,又與宇文憲一起攻克晉州,率軍隊駐紮在雞樓原。北齊君主率大軍迎戰,宇文憲害怕,夜裏倉皇逃跑,被齊兵追趕,他的部下四散逃走。楊素與驍勇將領十餘人奮力苦戰,宇文憲才幸免於難。北齊平定後,楊素被加授開府職銜,改封為成  安縣公。

隋文帝楊堅任北周的丞相時,楊素與他交情很深。楊堅很器重他,命他做汴州刺史。到了洛陽,恰逢尉遲迥叛亂,道路受阻,楊素無法東進。楊堅派楊素為大將軍,率軍進攻宇文胄。楊素將他擊敗,被調遷為徐州總管,位至柱國,並被封為清河郡公,他的弟弟楊嶽被封  為臨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