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宇文愷的一生,主要是擔任營造方麵的高級官員,主持過許多大型的建築工程,起著相當於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的作用。他在建築方麵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有些成就甚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隋煬帝遊江都
隋煬帝作東都,無外城,僅有短垣而已,至是,鳳閣侍郎李昭德始築之。
——《資治通鑒》第二百零五卷楊廣是個殘忍的陰謀家,他是害死父親而登上皇位的。
當初,隋文帝立楊勇為太子,楊勇生活奢侈,講究排場,文帝很不高興,十分嚴厲地教訓楊勇說:“自古以來,凡是喜歡奢侈的帝王,命運沒有能夠長得了的。你是太子,要特別 注意節儉啊!”
皇子晉王楊廣比較狡猾,他摸到父親的脾氣,表麵上裝得特別樸素老實,騙得了隋文帝和獨孤皇後的信任,再加上宰相楊素幫他說話,結果,隋文帝把楊勇廢了,改立楊廣為太子。
直到他病重的時候,才發現楊廣是個品質很壞的人,他想再召回楊勇,已經來不及了。楊廣害死了父親,奪取皇位,這就是曆史上出名的暴君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為了加強對全國政治上的控製,並且使江南地區的物資能夠更方便地運到北方來,加上他個人追求享樂,一開始就辦了兩件事:一是在洛陽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東都,二是開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605 年,隋煬帝派管理建築工程的大臣宇文愷負責造東都。宇文愷是個高明的工程專家,他迎合隋煬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規模搞得特別宏大。建造宮殿需要的高級木材石料,都是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地區運來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拉。為了造東都,每月征發200 萬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們還在洛陽西麵專門造了供隋煬帝玩賞的大花園,叫作“西苑”,周圍200 裏,園裏人造的海和假山,亭台樓閣,奇花異草,應有盡有。尤其別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草木凋零的時候,他們派人用彩綾剪成花葉,紮在樹上和花枝上,使這座 花園四季如春。
在建造東都的同一年,隋煬帝就下令征發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萬人,從洛陽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開通一條運河,叫“通濟渠”;又征發淮南百姓十多萬人,從山陽到江都(今江蘇揚州),把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邗溝”疏通,這樣,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以後五年裏,隋煬帝又兩次征發民工,開通運河,一條是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市),叫“永濟渠”;一條是從江都對岸的京口(今江蘇鎮江)到餘杭(今浙江杭州),叫“江南河”,最後,把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全長四千裏的大運河。這條大運河是我國曆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它對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祖國的統一,起著積極的作用。不用說,這是我國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
隋煬帝特別喜歡外出巡遊,一來是遊玩享樂,二來也是向百姓擺威風。
從東都到江都的運河剛剛完工,隋煬帝就帶著20 萬人的龐大隊伍到江都去巡遊。
隋煬帝早就派官員造好上萬條大船。出發那天,隋煬帝和他妻子蕭後分乘兩條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裝飾得金碧輝煌;接著就是宮妃、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坐的幾千條彩船,後麵的幾千條大船,裝載著衛兵和他們隨帶的武器和帳幕。這上萬條大船在運河上排開,船頭船尾連接起來,竟有200 裏長。
這樣龐大的船隊,怎麼行駛呢?那些專為皇帝享樂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運河兩岸,修築好了柳樹成蔭的禦道,8 萬多名民工,被征發來給他們拉纖,還有兩隊騎兵夾岸護送。
河上行駛著光彩耀目的船隻,陸地上飄揚著五彩繽紛的彩旗,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真是說不盡的豪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大批人員的享受,隋煬帝命令兩岸的百姓給他們準備吃的喝的,叫作“獻食”。那些州縣官員,就逼著百姓辦酒席送去,有的州縣送的酒席多達上百桌。別說隋煬帝吃不了那麼多,就連他帶的宮妃太監、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許多剩菜,就在岸邊掘個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獻食的百姓,卻弄得傾家蕩產了。
江都在當時是個繁華的地方,隋煬帝到了江都,除了盡情遊玩享樂,還大擺威風。為了裝飾一個出巡時候用的儀仗,就花了十多萬人工,耗費的錢財更是上億。這樣整整鬧騰了半年,又耀武揚威地回到東都來。
打這以後,隋煬帝幾乎每年都出巡。有一次,他從陸路到北方去巡視,征發了河北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鋪一條巡行的道路;為了保護他巡行的安全,又征發了100 多萬人修築長城,限期20 天築成。這樣,他才在50 萬將士的護衛下,在北方邊境上巡行了一圈。
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好在隋煬帝身邊的宇文愷是個巧匠,專門為他造了一個活動宮殿,叫 作“觀風行殿”。
隋煬帝建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加上連年的大規模的巡遊,無休無止的勞役和越來越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隋煬帝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了。為了炫耀武功,611 年,他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這一年,他從江都乘龍船,沿著大運河直達涿郡,親自指揮這場戰爭。他下令全國軍隊,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集中;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督造兵船300 艘,造船的民夫在官吏監視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休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裏,時間一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裏死了。
接著,隋煬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5 萬輛大車,送到高陽,給兵士運輸衣甲、帳幕;又征發江、淮以南民夫和船隻把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和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
於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隻,不分白天黑夜,沿著陸路和運河源源不斷由南向北,形成一支滾滾洪流。幾十萬運輸物資的民夫,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餓死,沿路都是倒斃的屍體。
由於民夫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用拉車,弄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人民沒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隻有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領導農民在長白山起義,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浪死就是自白送死的意思),號召大家反 抗官府,歌中寫道: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接著,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農民起義,隋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了。
隋煬帝三遊江都是隋朝走向衰敗的象征,正是他不顧民憤民怨,龍舟遊江都,才導致了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更主要的還是他貪圖享樂、大擺威風不顧人民死活造成的結果。
楊玄感造反
隋之末代,天下猶平,楊玄感作亂,不逾月而敗。天下之弊,未至土崩.蒸人之心,猶 望樂業。
——《資治通鑒》第二百零三卷左仆射楊素位高權重,令楊廣心有疑忌。大業二年(606 年),楊廣想除掉楊素。為了不引起亂子,楊廣決定暗中將他除掉,於是他便與太子楊昭設下一條計策。
一天,楊廣宴請楊素,由太子作陪。席間,君臣關係融洽,三人談笑風生。其實,這其中暗藏殺機。楊廣早就命人備下一杯毒酒,要毒死楊素。不料,不知情的宮女將酒杯弄錯了,將毒酒給太子喝了,當時也沒發覺。楊廣既想掩人耳目,當然不會用烈性毒藥讓楊素死在皇宮之中。酒席一散,楊廣與楊昭二人相視一笑,各自回宮等楊素的死訊。不料,三日後毒性發作的不是楊素,而是太子。太子臨死前對後悔不迭的楊廣說:“不想我倒替楊素死了,這也許是天意吧!”不料,這話傳入楊素耳中,楊素非常後怕,並因之得了病。
楊素死了,但他還有個兒子叫楊玄感。楊玄感認為父親楊素雖未被楊廣毒死,但也是楊廣間接殺害的,就有了報仇的念頭。而且他早已對楊廣心生不滿,有了取而代之的念頭。所以表麵雖還和過去一樣,暗中卻在積極尋找機會。
大業九年(613 年),隋煬帝楊廣第二次率大軍去遼東征討高麗,命楊玄感去黎陽督運糧 食。
當時如火如荼的隋末農民起義已在各地展開,楊玄感豈能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他當即同自己的幾個弟弟和好友李密商議起兵,得到讚同。為了讓那些士兵和運糧食的農夫死心塌地地同他在一起幹,他暗施一計。第二天天剛亮,他就將所有的士兵和農夫集合起來,對他們說道:“皇上降旨,讓我們限期運糧,違期則斬。這裏離遼東戰場路途遙遠,我們根本不可能在限期內趕到。當今皇帝無道,根本不顧百姓死活,像你們這樣的兵士和運夫已不知有多少人死在戰場上和運糧途中。我實在不忍心讓你們白白送死,決定起兵造反,你們願意隨我一起幹的,便發誓共討暴君!”
楊玄感說完這一番話,人群開始是小聲議論,後來,不知誰先喊了一聲:“楊將軍,反正我們也是一死,不如跟你一起造反,或許還有一條活路!”眾人一聽此人說得有理,便都高喊:“楊將軍,我們和你一起幹!”一時歡呼聲響徹雲霄。
楊玄感見狀,也不由得感到振奮,又安撫了一下眾人,便按事先與部下王仲伯、趙懷義商議好的編製整編隊伍,附近農民聽說這裏有造反的隊伍,也紛紛跑來加入。
楊玄感將隊伍休整了一些時日,便想發兵攻打楊廣,但他拿不定主意,先打哪裏最好, 於是便去找好友李密商議。
李密可不是個簡單人物,他本是楊廣的禁軍左翊衛左親侍,在大興殿值班。楊廣為人喜怒無常,不知怎麼就看李密不順眼,將他趕出大興殿,也從此離開禁衛軍。
但李密是一個胸懷大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人,他並不為此氣惱,反而更加勤奮向上。一天,他坐在牛車上看書,牛角上還掛著一套書。正巧被路過的楊素看見,他發現李密氣宇不凡,又發現他看的書為《漢書項羽傳》,便與之攀談,又將其介紹給兒子楊玄感,兩 人後來成了親密的朋友。
楊玄感來到李密的寢帳,發現他正在秉燭夜讀。李密見楊玄感來了,忙站起身笑道:“楊 兄此來可是為發兵一事?”
楊玄感先是一愣,繼而讚道:“李兄果真料事如神!想必李兄早已想好製敵之計嘍!”李密連說“不敢當”,言罷二人坐下,李密這才為楊玄感出了上、中、下三條計謀:上策:隋煬帝遠征高麗,南麵為海,北麵有突厥,隻有一條歸路。出兵占據臨榆關(今河北秦皇島以西的榆關),斷絕隋兵退路,等於扼住其咽喉。高麗軍聞訊,必在後麵追擊,用不了多少時日,東征大軍糧草斷絕,不戰自敗。中策:率軍直取長安,現在各地農民義軍風起雲湧,必會積極響應。我們網羅天下豪傑,以潼關天險固守,即使楊廣率東征大軍回來,也可與之周旋。下策:進軍洛陽,但是洛陽守軍聞訊必會加強防守,而楊廣得到消息也會率東征軍回來相助,兩軍夾擊,結局可就難說了。
楊玄感卻偏偏選擇了李密的下策,他認為打下了東都洛陽,大隋的江山就到手一半了。
到那時,東征軍必人心動搖,自己再乘勝追擊,便可殺死楊廣,號令天下了。李密見他執意要先攻洛陽,也不便再勸,隻在心中歎息了一聲,暗暗為自己做日後的打算。
次日清晨,楊玄感便讓他的弟弟楊玄挺為先鋒,親率5 萬大軍直逼洛陽。
但是,果然不出李密所料,洛陽守軍聽到楊玄感前來攻打的消息,加強了防守。楊玄感久攻不下,兩軍陷入對峙。楊玄感見狀沒了主意,想了兩天,又決定放棄洛陽,采取李密的 中策,攻打長安。
在攻打長安的途中,經過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弘農太守楊智積為了拖住楊玄感,不讓他去攻打長安,便在城樓大罵楊玄感。楊玄感果然中計,下令攻打弘農。李密看出楊智積用的是緩兵之計,便勸楊玄感不要理他,迅速攻占長安,否則不能占領潼關,追兵來到,便無處可守。楊玄感哪裏肯聽,非要以10 萬大軍踏平弘農,再打長安。
但是弘農城非常堅固,並不是說攻就能攻下來的,還沒等楊玄感攻下弘農,鋪天蓋地的隋軍已從身後殺過來。楊玄感的軍隊畢竟沒有經過多少正規訓練,人數又比隋軍少,被隋軍分割成小塊,各個殲滅。楊玄感和他的弟弟見大勢已去,撥馬落荒而逃,跑了不知有多久,來到一個叫葭蘆戍的地方。楊玄感回頭一看,隻有弟弟楊積善一人跟在自己身後。想到自己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失敗了,他不禁長歎一聲:“唉,悔不該不聽李密之言。”又轉身對弟弟說:“我不能死在隋軍手中,你殺了我吧!”
楊積善怎忍心對自己的親哥哥下手,楊玄感見狀大怒,痛斥他。楊積善無奈,上前一劍將哥哥刺死,自己正欲橫劍自刎,追兵趕來,將其擒獲。
隋煬帝從遼東返回後,即刻下令將楊氏兄弟全部殺光,一個不留,又命人將楊玄感的屍體焚毀。這還不解恨,又對禦史大夫裴蘊說:“楊玄感造反,竟有十萬之眾隨從!看來天下人還是太多了,多殺些也無妨,還可懲戒後人!”
裴蘊等人按楊廣的旨意,大開殺戒,凡是與楊玄感沾親帶故,甚至隻是沾一點邊的全部殺死,連得過楊玄感救濟糧的老百姓也不放過。
這次楊玄感造反失敗,戰鬥中死亡和受株連被殺的人數遠遠超過十萬,損失慘重。
楊玄感造反隻不過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最終的受害者還是老百姓,但同時,他們這種鬥爭所造成的內部分裂也給農民起義軍創造了有利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