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隋文帝即位,楊素被封為上柱國,官至禦史大夫。他的妻子鄭氏性情偏狹凶悍,楊素對此十分憤怒,說:“我如果做了皇帝,你一定沒資格做皇後。”鄭氏一怒之下,將他的話報告給了文帝,文帝非常惱怒和震驚,就把楊素免職了。

隋文帝圖謀取得江南,楊素多次向他進呈攻取南陳的建議。不久,文帝就授他為信州總管,派他討陳。楊素率部在夜間發動了進攻,俘虜了許多陳軍,安撫後全部釋放。隋軍秋毫不犯,深受陳人歡迎。楊素率領水軍順江東下,戰艦船隻密密麻麻,覆蓋了江麵,軍旗遮日  蔽天。

南陳的南康內史呂仲肅領軍駐紮在岐亭,把守著江峽。楊素與劉仁恩登上江岸一起進發,將陳軍打得大敗,呂仲肅僅保全性命。南陳後主又派人來鎮守,都因為懼怕隋軍而逃之夭夭,巴陵以東再沒有人敢堅守陣地。湘州刺史、嶽陽王陳叔慎幹脆請求投降。楊素來到漢口,與大軍會合後才返師,因此,楊素被授予荊州總管,晉爵為郢國公。他對隋文帝說:“這裏有個地方名叫勝母,曾子都不去。叛逆王誼過去封在郢地,我不願與他封在同一個地方。”於是,改封他為越國公。不久,又授予納言,轉為內史令職。

楊素謀略過人,氣魄宏大,為文帝平定了多方叛亂,幾乎是每戰必勝,文帝不斷提拔重用他,封給他很多顯耀的職位。

後來,楊素代替蘇威為尚書右仆射,他性情粗疏又好計較,對很多朝臣都輕慢排斥,連蘇威也不放在眼裏。他的才情風度超群出眾,誠心報國,但待人接物的公平恰當、宰相應具有的見識氣度,就差得太遠了。

他精於權謀韜略,善於利用機會進攻敵人,戰術變幻不斷。他治軍嚴肅整齊,有違犯軍令的,立即斬首,絕不寬恕。每次與敵人開戰之前,他往往先尋找有過失的將士,將他們處死,多的曾處死過一百餘人,少的也不下數十人。麵對眼前血流成河,他卻能談笑自若。等到與敵人開戰,先命一二百人進攻敵人,如能攻破敵陣就算了;如不能攻破失敗回來,不管剩下多少人,全部斬首;再命二百人進攻,方法同前麵一樣。將士們個個心驚肉跳,下定了必死的決心,所以戰無不勝。

楊素戰功赫赫,受到文帝的寵愛,他說的話文帝沒有不聽從的,與他一起作戰的將士,就是立有很小的功勞也會被記錄獎賞。楊素雖然嚴酷殘忍,將士們也願意跟從他。

隋仁壽初年,楊素為尚書左仆射,隨後又為行軍元帥,進擊突厥,連續擊敗敵軍。從此,突厥人遠遁而去,沙漠以南再也沒有他們的蹤跡。

楊素受文帝寵愛越來越深,所有的兒子沒有立下任何功勞,都位至柱國、刺史。家裏童仆數千人,後宅的妻妾歌伎,穿著華麗的數以千計。府邸豪華奢侈,形製有如皇宮。朝臣有違逆他的,楊素暗中中傷他們。如果有人趨附他和他的親友,雖然沒有才幹,他也給以提拔,人們無不因畏懼而依附他。隻有兵部尚書柳述,憑借他是文帝女婿的特殊地位,多次在文帝麵前抨擊楊素,大理卿梁毗上表說楊素作威作福。

文帝漸漸疏遠並開始忌諱楊素,後來詔諭說:“仆射,是國家的輔政大臣,不可以親自處理細小的事務,隻需三五天到尚書省議論一下大事就行了。”表麵表示優待體諒,實際是在削弱他的權力。到仁壽末年,便不再讓他全麵負責尚書省的事。

楊素雖有扶立隋煬帝楊廣的謀略和平定楊諒叛亂的功勞,然而卻被煬帝所猜忌。煬帝對他表麵禮遇優厚,實際上情義甚薄。這都與他貪圖財貨,大肆營求產業有關,他的東西兩京的住宅宏麗奢華,往往早晨建好,晚上又拆掉重造,營建修理沒有停止的時候。四方都會繁盛之地,都有他家的旅店、磨坊、田園、住宅,其數以千計,當時輿論都因此而鄙視他。

隋將韓擒虎

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資治通鑒》第一百七十七卷隋朝名將韓擒虎,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東)人。少年時的韓擒虎激昂振奮,以膽略雄威聞名,為世人所稱讚。他容貌端正、身材魁梧,很有男子漢氣概,而且又很喜歡讀書,經史百家等書都略知其大意。北周時,周太祖宇文泰見到他後,感到他與眾不同,讓他與自己的兒子們交遊。後來因為軍功升職任都督、新安太守,不久升為儀同三司,承襲父親  的封爵為新義郡公。

周武帝伐齊時,齊朝大將獨孤永業鎮守洛陽金墉城,韓擒虎僅憑一張嘴就說服他投降了。

隨後韓擒虎平定了範陽,任永州刺史。陳朝軍隊逼近光州,韓擒虎作為行軍總管擊敗了他們,並隨宇文忻平定了合州。隋朝建立之前,楊堅當時做宰相,韓擒虎升官為和州刺史。陳朝將領甄慶、任蠻奴、蕭摩訶相互呼應聲援,多次進攻長江以北地區,先後侵入邊界。韓擒虎屢次出擊,挫其鋒芒,使陳朝的軍隊銳氣全喪。

隋朝開國初期,隋文帝楊堅有吞並江南陳朝、統一中國的打算,因為韓擒虎文武雙全,於是升他為廬州總管,委以平定陳朝的重任,敵人聽說後,都感到十分憂慮恐懼。等到大舉伐陳,韓擒虎被任命為先鋒,於是他率領五百士兵夜渡長江,迅速襲占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當時,陳朝守衛的士兵都喝醉睡了,韓擒虎很輕易地攻取了采石,半日攻下姑孰(今安徽當塗),然後進駐新林(今南京西南)。江南父老久聞其威名,登軍門拜訪者絡繹不絕。

陳朝軍隊十分恐慌,他們的將領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投降。陳後主陳叔寶派蔡征領軍守朱雀航,大家聽說韓擒虎快到了,都四散潰逃。韓擒虎帶五百名精銳騎兵,直接衝入朱雀門。陳朝軍隊打算抵抗,任蠻奴揮揮手說:“老夫尚且投降,諸君何必再抵抗!”

於是大家都一哄而散。韓擒虎遂平定了金陵,擒獲了陳後主陳叔寶。

隋文帝隨即下詔書褒揚韓擒虎,並因功拜韓擒虎為上柱國。

以前,江南有歌謠說:“黃斑青驄馬,發自壽陽邊,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韓擒虎本名豹,在平陳之際,他常常騎驄馬,往返的時節也正與歌謠中所說的相合,到這時大家才領悟到歌謠所說的含義。後來突厥來朝貢,皇帝對他們的使者說:“你聽說江南有個陳後主嗎?”使者答:“聽說過。”皇帝便命令左右侍從把突厥使者引到韓擒虎麵前,說:“這位就是抓獲陳後主的人。”韓擒虎很嚴厲地盯著使者看,突厥使者恐慌,不敢直視,他的威嚴就是這樣震懾人。

後來,文帝在內殿宴請他,對他感情真切,禮遇優厚。曆史上流傳這樣一則傳說,說他回去不久,他的鄰居老大娘看到韓擒虎門前儀仗隊很煊赫,如同帝王家,就驚異地詢問是怎麼回事。其中有人說:“我們是來迎接大王的。”忽然什麼都不見了。又有一人病很重,卻忽然倉皇失措地走到韓擒虎家說:“我想拜見大王。”左右侍從驚奇地問:“什麼大王?”答道:“閻羅王。”韓擒虎的子弟大怒,要動手打他,韓擒虎製止道:“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  我已滿足了。”

隋唐以後,韓擒虎的神勇事跡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他還被演繹為中國封建社會民間信仰中的“閻羅王”,受到人們的尊崇。

唐代名相房玄齡編纂的《隋書·韓擒虎傳》中記載:韓擒虎病重臨死前夕,鄰居的母親去看望他,發現他家門前儀衛嚴整,猶如大王的威儀。老人驚訝地問這些人幹什麼,其中一人回答說:“我來迎王。”說完這些話,這些人就不見了。

過了一會兒,那些儀衛突然又出現了,奔跑到韓擒虎家門前,大聲說:“我要拜見大王!”

人們問要拜見什麼王,那些人答道:“閻羅王!”韓擒虎的子弟們要抓住這些人來打,被韓擒虎阻止,他還大聲喊道:“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隨後不久,韓擒虎就去世了。從正史的記載來看,韓擒虎死後做閻羅王的傳說,在初唐時頗為盛行。

在信仰中,人們把宇宙分為天宮、人間、陰間三個世界,多數人死後要進入陰間報到,而陰間的主宰就是“閻羅王”,掌管人的生死輪回,勇猛剛直的韓擒虎和宋代的範仲淹、寇準、包拯被稱為“四大閻王”。這些雖然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也反映出人們懷念敬仰  韓擒虎的意願。

建築奇才宇文愷

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愷有巧思,領營新都副監。愷,忻之弟也。

——《資治通鑒》第一百七十五卷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為了防止宇文氏家族的人反叛奪權,便下令殺掉一些宇文氏皇族的人,其中有一個叫宇文愷的,也在被殺的名單中。追殺的人派出去後,楊堅又後悔了,宇文愷本是北周皇族的遠支,而且,他的哥哥宇文忻在楊氏建立隋朝的過程中,是立過功的,這樣的人不應該殺。想到這裏,楊堅馬上派人去追趕殺宇文愷的人,說文帝已經決定赦免宇文愷,因此,宇文愷才幸免一死。

其實,雖然宇文愷不是北周皇族的近親,但因他的父親、哥哥都是北周的功臣,他自幼就很風光,剛剛3 歲,就賜爵雙泉伯,7 歲又晉封安平郡公,邑兩千戶,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已經是恩寵有加了。到了他可以當官的年齡,先當了個稱為“千牛”的小官,是負責宮中護衛的。後來又晉升為禦正、中大夫、儀同三司等職。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又給他加了一個上開府中大夫的官名。宇文愷從小就喜歡博覽群書、學習知識,尤其喜愛建築方麵的知識,年輕時就以博學多才而聞名。

所以,楊堅赦免了宇文愷以後,便讓他當了營宗廟副監,如果用今天的職務來比擬的話,大概可以稱為修建宗廟副總指揮吧。“宗廟”是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地方,是每一個名門望族所不可少的,至於皇帝,那就更缺不了了,並且還得與眾不同。隋文帝剛剛奪得政權,建立新朝,所以他是一定要修建宗廟的,這個任務就落到宇文愷的身上。宗廟建成以後,文帝很滿意,又封他為甑山縣公,食邑千戶。

北周的首都在長安,文帝建隋以後,首都也設在長安。但由於戰事頻仍,長安城多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整座城市破亂不堪,宮室狹小,水質變壞,無法食用;而且城裏宮室、官署、居民混在一起,難以區分,不利於統治。開皇二年(582 年)隋文帝下令營建新都大興城,命高穎、宇文愷為營建正、副監。大興城的選址比較合理,整座城氣勢宏偉,規模龐大,城內區劃明確,並且采用了裏坊製的設計原則。

隋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更好地治理全國,文帝有意遷都洛陽,要在洛陽營造一個東都,便以高穎為營新都監,以宇文愷為副監。但高穎不懂技術和設計,整個的規劃設計實際都是由宇文愷一人完成的。他受命率領水工開鑿了連接大興城、渭水和黃河,長300 餘裏的廣通  渠,造福了百姓。

文帝修建仁壽宮的時候,宇文愷任仁壽宮監。仁壽宮建在山巒之中,工程複雜艱巨,遇到許多複雜的技術難題,但宇文愷憑借自己出色的規劃設計和精心組織施工,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建成了一座雄偉壯麗的宮殿。文獻皇後死後,他又設計建造了皇後的陵墓,文帝對他主持的這些工程的設計和建造都很滿意。

文帝死後,煬帝繼位,繼續營造東都洛陽,仍以宇文愷為營造東都副監,並且很快就提他為將作大匠。在同煬帝的接觸中,他看出煬帝心裏想的是越奢侈豪華越好,因此他就把洛陽設計得“窮極壯麗”。建好後,煬帝果然非常高興,提升他為開府,拜工部尚書。煬帝有一次北巡,想借機炫耀一下隋朝的強大和先進。因為北方的少數民族多數住帳篷,煬帝就讓宇文愷設計一個大帳篷,這個大帳篷裏麵能坐幾千人。帳篷做成後,煬帝高興地賞賜給宇文  愷絹一千段。

宇文愷還為煬帝造了一個大殿,名為“觀風行殿”,其下麵設有輪軸,可開可合,非常奇妙,上麵裝得下幾百名衛士。那些部落酋長見了這大帳篷和觀風行殿,覺得神奇得不得了。

煬帝見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對宇文愷的設計非常滿意,不斷地給他賞賜,可謂不計其數。

中國曆代帝王,都很重視“明堂”,據說黃帝的時代就有明堂了。那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一些重要的集會、典禮、儀式等,都要在這裏舉行,所以孟子說明堂是“王者之堂”。

但是晉以後的幾百年來,各國都沒有力量興建明堂。隋文帝在位時,為了表示自己朝代的正統性,決定修建明堂。但是人們已經有三百年沒見過明堂了,究竟明堂是個什麼樣子,怎麼個建法,大臣們爭論不休,得不出結論。

宇文愷遍讀古代典籍,全麵地考證了明堂的建製、形式、尺寸、演變以及明堂各部分的象征和意義等,並且按1∶10 的比例畫出圖樣來,還做出一個模型。

可惜,隋代的明堂沒有等到開始建設,隋末農民大起義就爆發了。明堂沒有建成,宇文愷帶著遺憾,在58 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這時他的官職是金紫光祿大夫。

他為後世留下了《東都圖記》二十卷,《明堂圖議》二卷,《釋疑》一卷,這些著作,是他留給後人的一筆無法計算的財富。

但也應該指出的是,在他設計和主持的工程中,除了開鑿廣通渠,客觀上有利於國計民生外,其餘大多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統治需要,尤其是宮殿建築,不顧勞民傷財,取悅帝王。

如營造仁壽宮時,“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頓顛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築為平地。

死者以萬數”,“時天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營建東京時,他“揣帝心在宏侈,於是東京製度窮極壯麗”。“東京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城皋(今河南滎陽),北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相望於道”。長城之役,“死者十五六”。

建仁壽宮和東京的工程,宇文愷雖掛的是副職,但他是實際的負責者,因此功過與他都有直  接的關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