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317—420),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東晉是門閥世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曆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著名的“淝水之戰”等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資治通鑒 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石虎心似虎狼

爛羊鐫印,朝章鄙雜,更始、趙倫之化也。豫章以所血讎,邵陵以父存而冠布,石虎之  風也。

——《資治通鑒》第一百六十二卷石勒的侄子石虎,生性殘暴,殺人如麻,是一個薄情寡意的人。

當初,石勒稱帝,封石虎為中山王、尚書令,可是石虎並不滿意,大發雷霆說:“我給石勒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卻不把大單於的位子給我,氣死我了。”等石勒一病死,石虎就廢掉太子,自稱後趙天王,還立自己的兒子石邃為太子。

石虎當上皇帝後,隻顧尋歡作樂,把政事全部交給太子石邃。石邃也是個殘暴的家夥,他經常把美姬殺掉,把頭顱洗幹淨放在盤子上讓大臣們傳著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石邃有時把認為應該彙報的事告訴石虎,石虎竟氣憤地說:“這點小事還值得告訴我!”有時不告訴,石虎又暴跳如雷,說:“為什麼不向我彙報!”舉起鞭子就打,平均每月都要把石邃打上兩三次。石邃無法忍受,帶著五百名騎兵到了冀州,準備發動叛亂。走了幾裏路,騎兵不願跟著他去送死,紛紛逃走了。石邃見大勢已去,隻得回到宮中,石虎一見石邃,不由分說,舉起鞭子就打,還邊打邊罵,罵夠打累之後,就把他軟禁在東宮裏。過了幾天,石虎氣消了,就把石邃放了出來。石邃一句話都不說,揚長而去,石虎喊都喊不住。石虎氣昏了,立即宣布把他廢為庶子,當天夜裏,又把石邃和他的妃子、兒女共二十多人全部殺掉,塞到棺材裏  抬出去胡亂埋掉了。

過了不久,石虎靜極思動,調動兵馬進攻鮮卑王段遼。段遼手下的官吏貪生怕死,紛紛投降。段遼十分震驚,率領著妻子兒女向密雲山逃命。石虎派兵一口氣追到密雲山,活捉了段遼的母親、妻子。段遼自知無路可逃,隻得投降。

為了進行西征和東征,石虎征用了50 萬人製造武器,17 萬人製造戰船。石虎還不放心,常化裝到各地監督民工。這時,青州有人說,濟南平陵城北有一隻石頭老虎一夜之間居然移到了城東南的善石溝。石虎聽後激動地說:“石虎,分明就是指我,自北向南移說明天意要我平定江南!”可是石虎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每次隻是派出小規模的軍隊東征西掠,沒有一次成功的。石虎雖然身為皇帝,官庫裏堆滿了金帛珠玉,可他還是不滿足,經常做些盜墓勾當。邯鄲城外有一座趙簡子的墳墓,石虎下令挖掘。挖墓者挖到了含水層,什麼東西都沒有發現。石虎心不死,下令用絞車汲水,汲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汲幹,隻好停止了。

石虎聽了一個和尚的胡言亂語後,便命令征發男女十多萬人修築園苑。大臣們反複勸諫,石虎鐵了心,說:“即使苑牆在早上建成,晚上倒坍,我也不後悔!”他命令點起蠟燭夜裏繼續幹。這時,狂風裹著暴雨,吹滅了蠟燭,石虎又命令工匠們摸著黑幹。大雨過後,幾萬人  喪失生命。

在石虎眼裏,幾萬人的性命根本不算什麼。他讓太子石宣到名山大川為他祈福。石宣帶著18 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石虎一個勁地對大臣誇讚石宣。後來,石虎又讓兒子石韜為他求福。石韜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出行的排場也很大,絲毫不亞於石宣。這可氣壞了石宣,他等到石韜建宮殿時,派人殺死了工匠,搬去了梁柱。石韜明知道是石宣幹的,痛罵了他一頓,毫不示弱,反而擴充了宮殿的規模。石宣這下可動殺心了,指使親信在深夜裏殺死  了石韜。

石虎見石宣在送葬的時候一點都不悲痛,反而滿臉笑容,就懷疑是石宣幹的。後來他弄清的確是石宣幹的,就把石宣騙進宮裏關起來。不久,石虎在鄴城北部堆起幹柴,讓石宣的親信分別拖著石宣的頭發,扯著石宣的舌頭,把石宣拖到了幹柴上麵。石宣魂飛魄散,頻頻呼喊“饒命”。石虎硬起心腸,不搭理他。他又派人把石宣的手腳砍斷,挖出眼睛和腸子,然後點燃了幹柴,把石宣給活活燒死了。石虎還是覺得不解恨,又下令把石宣的妻子兒女通通殺掉。石宣的小兒子才9 歲,抱著石虎的腿,哇哇大哭。石虎動了憐憫之心,把他抱了起來,可是劊子手硬是把他搶去殺掉,旁邊的人都哭出聲來了。

石虎殺了石宣後不久就得了一場重病,他快死的時候,什麼都看不見,神誌也不清楚,  掙紮了幾天就歸西了。

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恨;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石虎的瘋狂獸性,為他所屬的整個羯民族帶來滅種噩運。

不可一世的王敦

不能善守門閥,乃與玄感舉兵,偶脫罔羅,得有今日,唯圖反噬,未諭高旨。莽、卓、敦、玄非不強盛,一朝夷滅,罪及祖宗。仆死而後已,不敢聞命!

——《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四卷東晉時,王氏家族權力很大。從西晉初年開始,王戎很受司馬炎的信任。王衍是王戎的堂弟,在西晉後期成為主管朝政的大臣,與東海王司馬越平起平坐,王衍還將自己的弟兄王澄、王敦等分別任命為荊州刺史和青州刺史。後來王衍被石勒殺死,王澄、王敦還在荊州、青州,沒有遇害,成了東晉元帝司馬睿的重臣。東晉時扶司馬睿當皇帝最有功勞的是王導,王導與王敦等人也是叔伯弟兄,所以在東晉朝,王氏家族地位最高,時稱“王馬共天下”。

王敦是個極其殘忍凶狠的人,當年,大貴族王愷、石崇互相鬥富,經常把朝中有權有勢的大官請到家中赴宴。王愷設宴時,讓家中的女藝人吹笛助興,隻要有一點走調,王愷便將吹笛人殺掉。客人們對王愷動不動就殺人很不安,而王敦卻毫不在乎。石崇設宴,讓家中的美女勸酒,客人不喝,就殺掉勸酒的美女。王導雖然不會喝酒,也勉強喝下去,而王敦卻不幹,他不想喝就不喝,看著石崇連殺了三個美女。王導實在看不下去,責備王敦,說他太固執,而王敦卻冷漠地說:“他殺他家的人,跟你我有什麼關係?”

王澄是王敦的哥哥,從小就經常教訓王敦,王敦也非常怕他,但也暗暗懷恨這個哥哥。

當王澄在荊州被打敗逃到王敦處避難時,王敦就不怎麼尊重他了,王澄還想擺出架子來教訓王敦,王敦一氣之下,就把王澄和他的衛兵全部殺了。

當司馬睿正式稱帝以後,王敦在江南的聲望越來越大,他為平定流民起義立了大功,一直被提升到大將軍的位置。當時,王導在東晉都城執政,王敦在長江中上遊總管兵權,王氏弟兄權力太重,老百姓都唱出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民謠。司馬睿想控製一下王氏弟兄的權力,便任用劉隗、刁協、戴淵、周頡等人為親信。王敦不滿,上表給司馬睿,要求重用王導,司馬睿不但不予理睬,還在軍事上逐漸分散王敦的權力。王敦更加不滿了,終於在322 年(晉  元帝永昌元年)發動兵變。

王敦從武昌發兵,王敦的死黨沈充從吳興(今浙江吳興一帶)起兵響應,南北同時向建康進攻。王敦的發兵理由是剪除皇帝司馬睿身邊的奸臣,這奸臣就是劉隗。他還給晉元帝寫了一封奏章,說劉隗強占國家的財產,不會治理國家,弄得老百姓生活很窮苦等。

晉元帝司馬睿見王敦造反,非常氣憤,立即讓劉隗、戴淵守衛京城,任命王導、戴淵、周頡等人領兵防禦王敦,又命令右將軍周劄專門守衛石頭城(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是當時的軍事重鎮)。王敦領兵來到石頭城下,用部將杜弘的建議,猛攻石頭城,城中守將周劄堅持不住,率兵投降,王敦的士兵基本上沒有傷亡,便占領了石頭城。石頭城一攻破,建康就很難保衛,周頡、劉隗等人本來就不會打仗,士兵們與王敦的軍隊一接觸就四散奔逃,潰不成軍。王導這時候也不願出去和王敦作戰,隻說自己士兵戰敗。晉元帝司馬睿急得坐臥不安,隻得把劉隗、刁協找來,流著淚對他們說:“你倆趕快逃命吧,王敦是一定要殺了你倆的!”刁協和劉隗這才領著家裏的人出城逃命去了。

王敦占據了石頭城,晉元帝的士兵失去了戰鬥力,眼看著隻能任王敦宰割了。可王敦還不想背一個造反的聲名,他裝成一副忠臣的麵孔,派人對晉元帝說自己起兵是迫不得已,隻要殺掉皇帝身邊的幾個奸臣就行了。晉元帝司馬睿無可奈何,隻得發下詔書,說王敦不但無罪,而且有功,給他加封為丞相,封武昌郡公。詔書到達時,王敦堅決推辭,不受加封,但也不聽元帝退兵的命令,在石頭城駐下來,也不去朝見皇帝。

這次兵變後,王敦實際上掌握了東晉的軍事、政治的全部權力,把和他政見不合的人殺死的殺死、免官的免官,還任用了一批個人的親信、死黨,然後,再次領兵回到武昌鎮守。

從此後,晉元帝父子都對王敦恨之入骨。

王敦是東晉元帝時的一個政治野心家,他走上反叛的道路,跟他的個性有關係,跟環境的變化、形勢的發展也有關係。

“伯仁由我而死”

仲禮將及景,而賊將支伯仁自後斫仲禮中肩,馬陷於小淖,賊聚刺之,騎將郭山石救之,  得免。

——《資治通鑒》第一百六十二卷周頡,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晉動亂期間跟隨晉元帝司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謨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馬睿部下任職。司馬睿當皇帝後周頡被任命為吏部尚  書,深得司馬睿的信任。

周頡為人非常豪放直爽,敢說真話,而且不怕權勢,王導和周頡的私人關係很好。傳說,周頡身體很胖,肚皮很大,夏天時候,王導和周頡一起袒胸露腹地乘涼,王導把頭枕在周頡的膝蓋上,手摸著周頡的肚皮,開玩笑說:“你這肚皮這麼肥大,裏麵裝著什麼東西?”周頡很輕鬆地說:“這裏麵什麼也沒有,不過能裝下像你這樣的人二三百個!”這種話如果不是老朋友之間是不會說出來的,王導聽了,開懷一樂。

後來,王敦、王導弟兄倆的權力越來越大,而且王敦的性格很暴躁,別人都不敢說他,而周頡卻敢於對王敦、王導弟兄進行批評。司馬睿便逐漸地把國家大事的決定權交給周頡等人,疏遠了王敦、王導弟兄。王敦首先沉不住氣,常在背後說周頡的壞話,王導也慢慢地對  周頡有點記恨起來。

當王敦從武昌發兵進攻建康時,王導和王氏家族人都住在建康,王敦喊出除掉劉隗的口號,劉隗也在建康請求司馬睿早日殺掉王氏家族中的人,但司馬睿認為王導還是比較忠誠的,沒有對王氏家族進行誅殺。王導見王敦造反,嚇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領著堂兄弟王邃等人,每天到宮中請罪。周頡上朝時,經過王導一家人的麵前,王導大聲呼喊道:“伯仁,我家一百多口人,全靠您照顧!”周頡聽到王導的喊聲,就像沒聽到一樣,昂著頭走過去。

但是,當周頡和晉元帝司馬睿談論起王敦、王導弟兄的事情時,周頡極力為王導開脫,說王導是忠誠的,他不光扶助皇帝在江東站穩腳跟,而且不願和王敦一同造反,將來王導也是國家的有用人才。司馬睿覺得周頡說得很對,沒有治王導一家的罪。周頡和司馬睿往往一談就是半天,周頡退朝時,王導仍然領著家族弟兄在宮門外等候,隔老遠就喊:“伯仁,伯仁。”希望周頡能停下來和自己講一下宮中的情況。可是周頡仍然像進宮時那樣,一句話也不說,卻故意大聲地和自己同行的人開玩笑說:“今年要殺掉那些造反的賊臣,奪過黃金印  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