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266—316),又稱為司馬晉,是中國曆史上存在時間最短暫的“大一統”封建王朝,為時僅51 年。西晉代魏後,其間發生西陵之戰,280 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 裂局麵,重新統一。
資治通鑒 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羊祜以德服人
但臣之所憂,更在事後,猶羊公言:“既平之後,方當勞聖慮耳。上曰:誠如卿言。”上知琰附尋陽非本意,乃厚撫其家以招之。
——《資治通鑒》第一百三十一卷羊祜是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重臣,在晉朝建國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他膽識過人,為人正直,很受司馬炎的賞識。269 年2 月,為消滅東吳政權,司馬炎任命羊祜掌管荊州各項軍事,鎮守襄陽;任命衛瑾統領青州各項軍事,鎮守臨淄;任命司馬伯統領徐州各項軍事, 鎮守下邳。
羊祜赴任後,廣施仁政,很受江漢一帶百姓的愛戴。在與東吳的戰鬥中,他的軍隊抓獲了大量的東吳俘虜,對待這些人,他寬懷仁厚,非常善待他們。對於那些不願繼續當兵的,隻要他們願意回家,他就為他們發放盤纏,讓他們順利回鄉。
為滿足軍隊的糧餉供給需求,羊祜特意調集部分守城士兵,在城外開荒種地。在他的努力下,士兵們開墾了八百多頃農田,完全實現了軍隊糧食的自給。他剛到任時,軍中存糧不足百日;到了後期,積累的糧食足夠軍隊吃上10 年。在軍中,羊祜從不穿鎧甲,經常隻穿著寬鬆輕薄的衣服。在他居住的地方,貼身侍衛也不過十幾人。
272 年9 月,東吳西陵督步闡向晉朝投降,羊祜奉命前去接應他,由於沒有成功,被貶 為平南將軍。
回來以後,他實行修明德信的策略,感化東吳人,積極促使他們歸順,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
每次與東吳交戰,他都事先與對方約好開戰日期,從不做突然襲擊,對此,他的一些部下很有微詞。為防止這些人進獻詭計,每次軍事部署時,他都想方設法事先灌醉他們,使他們不能說話。每次羊祜的軍隊行軍進入東吳境內,割取路邊的穀子充作軍糧時,他都要求手下準確記下數量,以便送回等值的絹帛補償主人。每次他與部下一起在長江、沔水一帶打獵時,他從不越界到東吳。如果趕上獵物先被吳人打傷,然後被晉兵得到時,他都要求兵丁送還吳人。通過這些事情,羊祜很好地塑造了晉國的形象,使東吳邊境的老百姓心悅誠服。
在羊祜與東吳大將陸抗在邊境陳兵對峙的那些日子裏,由於雙方主將彼此欽佩,因此二人常常派使者互相來往。陸抗送給羊祜美酒時,羊祜喝起來從不懷疑。陸抗趕上有病了,向羊祜求藥,羊祜總是派人及時送去,陸抗服用時也從不猶豫。見到這種情況,陸抗的部下很是擔心,常勸他防備為好,但陸抗卻總是笑著說:“羊祜怎麼會用毒殺人呢?”東吳皇帝孫皓聽說羊祜與陸抗在晉吳邊境修好的事情後,很是震驚,就責問陸抗。陸抗辯解說:“一邑一鄉都講信義,更何況我們大國呢?如果我不這樣做,豈不是彰顯了羊祜的美德,成全了他的 美名。”
羊祜剛正不阿,不徇私情,從不攀龍附鳳、任人唯親,荀勖、馮忱等朝中權貴都不喜歡他,羊祜的堂外甥王衍,也沒有因為有口才而得到羊祜的栽培提攜。一次,在晉軍攻打江陵的時候,王衍的堂兄王戎因違犯軍法,差點被羊祜殺頭,因此,王衍、王戎兩兄弟都很怨恨羊祜,並經常私下詆毀他。當時的人為此編了諺語說:“二王當國,羊公無德。”
278 年6 月,羊祜因操勞過度得了重病,眼見自己時日無多,抱負未能實現,他就請求入朝覲見司馬炎。到了晉都後,司馬炎特地讓他乘坐車子上殿,並免了他朝拜的禮節直接落座。羊祜向司馬炎談了攻取東吳、統一天下的設想,司馬炎大加讚賞。
考慮到羊祜病重,不方便一次次進宮,司馬炎就派中書令張華專程去羊祜那裏詳細詢問計策。羊祜說:“東吳國主孫皓暴虐到了極點,惹得天怒人怨,人心盡失,現在是我們攻吳的最佳時機,可以不戰而勝。如果孫皓不幸死了,吳人再立一個賢明的君主,那麼即使我們擁有百萬大軍,我們也無法消滅吳國!”
張華聽後非常讚同他的話,羊祜接著說:“成就我理想的人,就是你啊!”
司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議,決定派他率領軍隊去攻吳。羊祜知道後,就對司馬炎說:“攻取東吳不一定要我去,而攻取之後,就要煩勞皇上您親自考慮了。功名我不敢要求,但如果事情成功,要委派官吏前去治理時,我希望皇上慎重選擇合適的人選。”
這年11 月,羊祜因病去世。司馬炎聽到消息後,哭得十分哀傷,那一天,天寒地凍,眼淚流到胡須上都結成了冰。荊州的百姓聽說羊祜去世,自發休市,街巷裏哭聲一片,就連東吳戍邊的士兵聞聽此事沒有不掉眼淚的。
由於羊祜生前喜歡到峴山遊玩,襄陽人為了紀念他,就在峴山上為他建廟立碑。每逢憑吊時節,百姓就去祭祀他,人群絡繹不絕。凡是到此的人,隻要見到那塊記載羊祜生前事跡的石碑,無不為羊祜的生平而動容,沒有不落淚的,所以後來人們把這塊石碑稱作“墮淚碑”。
羊祜為人正直,在士族統治的西晉社會,他身為外戚,職居高位,卻從不隨波逐流,結黨營私。羊祜的生活也比較儉樸,他的俸祿很少自己享用,大部分用於資助親戚和賞賜軍士,死後,家裏幾乎沒有值錢的東西。
三路大軍滅東吳
昔晉武帝平吳之後,誌意驕怠,何曾位極台司,不胄皂直諫,乃私語子孫,自矜明智, 此不忠之大者也。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五卷263 年,司馬昭滅了蜀漢,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把掛名的魏元帝曹奐廢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這就是晉武帝。從265 年到316 年,晉朝的國都在洛陽,後來在長安,曆史上把這個朝代稱為西晉。
西晉建立的時候,三國中唯一留下來的東吳早已衰落了。東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是殘暴出了名的,他大修宮殿、盡情享樂不算,還用剝臉皮、挖眼睛等慘無人道的刑罰鎮壓百姓,吳國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
280 年,司馬炎派大將軍杜預從中路向江陵進兵,安東將軍王渾從東路向橫江進兵,王濬則率領水軍從西路向秭歸進發。
王濬是個有能耐的將軍,他早就做了伐吳的準備,在益州督造大批戰船。這種戰船很大,能容納兩千多人。船上還造了城牆、城樓,人站在上麵,可以四麵瞭望,所以也稱作樓船。
為了不讓東吳發覺,造船是秘密進行的。但是日子一久,難免有許多削下的碎木片掉在江裏,木片順水漂流,一直漂到東吳的地界。東吳有個太守吾彥,發現了這一情況,連忙向吳主孫皓報告,說:“這些木片一定是晉軍造船時劈下來的,晉軍在上遊造船,看來是要進攻我國,我們要早做防守的準備。”
可是孫皓滿不在乎地說:“怕什麼!我不去打他,他們還敢來侵犯我!”
吾彥沒有辦法,但是覺得不防備總不放心。他想出一個辦法,在江麵險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樁,釘上大鐵鏈,把大江攔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長的鐵錐立在水下,好像無數的暗礁, 使晉國水軍沒法通過。
過了年,打中路的杜預和打東路的王渾兩路人馬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隻有王濬的水軍,到了秭歸,因為樓船被鐵鏈和鐵錐阻攔,不能前進。王濬也真有辦法,他吩咐晉兵造了幾十隻很大的木筏,每個木筏上麵放著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槍,他又派幾個水性好的兵士帶領這一隊木筏隨流而下。這些木筏碰到鐵錐,那些鐵錐的尖頭就紮在木筏子底 下,被木筏掃掉了。
還有那一條條攔在江麵的鐵鏈怎麼辦呢?王濬又在木筏上架起一個個很大的火炬。這些火炬裏都灌足了麻油,一點就著。他讓這些裝著大火炬的木筏駛在戰船前麵,遇到鐵鏈,就點燃火炬燒起熊熊大火,時間一長,那些鐵鏈都被燒斷了。
王濬的水軍掃除了水底下的鐵錐和江麵上的鐵鏈,大隊戰船順利地打進東吳地界,很快就和杜預中路的大軍會師。由陸路進攻的杜預大軍也取得大勝,攻下了江陵。有人主張暫時休整一下再打,杜預說:“現在我軍軍威大振,乘勝前進,勢如破竹。”他竭力支持王濬帶領水軍直撲東吳國都建鄴。這時候,東路王渾率領的晉軍也逼近了建鄴。孫皓派丞相張悌率領三萬吳兵渡江去迎戰,被晉軍全部消滅。
王濬的樓船順流東下,聲勢浩大。吳主孫皓這才著了慌,派將軍張象帶領水軍一萬人去抵抗。張象的將士一看,滿江都是王濬的戰船,無數的旌旗迎風飄揚,連天空也給遮住了。
東吳水軍長期沒有訓練,看到晉軍這個來勢,嚇得沒有打就投降了。
有一個東吳將軍陶溶,正在這時候去找孫皓。孫皓問他水軍的消息,這個陶溶是個糊塗蟲,他說:“益州下來的水軍情況我知道,他們的船都小得很。陛下隻要給我兩萬水兵,把大號的戰船用上,準能夠把晉軍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