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衛玠經常乘著羊車行於街頭,大家看見了都以為是玉人,因此惹得全城的人都來看。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英俊爽朗,風姿照人,每次見到衛玠,都讚歎說:“衛玠就好像珠玉,他在我的身邊,我覺得自己長得很醜。”他還曾經對人說:“和衛玠一同出遊,就好像明珠閃耀身旁,清朗照人,熠熠發光。”

衛玠長大後,喜歡清談玄理。後來,因為體弱多病,他的母親認為話多勞神,老是禁止他講談。每到良辰佳日,親友們偶爾也請他講上一兩句,聽到了他的話後,大家無不讚歎他說理透徹精微。當時有一個人,叫王澄,是琅琊人士,字平子,他的名氣很大,很少推崇佩服別人。但是,每當他聽到衛玠清談,總是讚歎不已,並為之傾倒,所以當時人都說:“衛玠談道,平子絕倒。”其實,王澄、王玄和王濟都很有名氣,可是三人都在衛玠之下,於是人們就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玠的嶽父樂廣,大名鼎鼎,人們都說這翁婿二人是“嶽父冰清,女婿玉潤”。

當時的朝廷多次征召衛玠去做官,衛玠都推辭不去。又過了很久,他才去做了太傅西閣祭酒,後又做官為太子洗馬。他的哥哥衛躁則做了散騎侍郎,在朝廷服侍懷帝。當時,衛玠認為天下可能要大亂,想移家到南方去,他的母親說:“我不能丟下躁兒離開這裏。”衛玠百般勸解說服母親,他的母親為了家族著想,就流著淚答應了。臨別時,衛玠對哥哥說:“報恩於國君、父母、師長,是人們最看重的三件事。現在,可以說到了為君獻身的時候了,請哥哥自己保重。”於是他扶持著母親坐車到了江夏。

衛玠曾認為:“別人如果有做不好的時候,可以據情寬容;如果不是有意相害,就可以用道理說服。”所以,衛玠一生從不輕易顯露出高興或發怒的神色。

衛玠認為王敦豪爽不羈,喜歡淩眾傲物,恐怕不能成為國家忠臣,於是就請求到建鄴(今江蘇南京)去。建鄴的人們聽說他容貌俊美,出來看他的人圍得水泄不通。衛玠最終勞累成病,於永嘉六年(312 年)去世,死時才27 歲,人們都說衛玠是被看死的。衛玠死後被葬在南昌,他死時,謝鯤哭得非常悲痛。有人問謝鯤:“您有什麼憂慮嗎?為什麼哭得如此傷心?”

謝鯤回答:“棟梁之材去世了,我實在無法抑製哀傷!”鹹和(326—334)年間,衛玠的墓遷到江寧。遷墓前,當時的丞相王導發表文告說:“衛玠明日改葬,此君是風雅名流,受到天下人的仰慕。大家可備治薄祭,以表達我們對故友的懷念。”

後來,劉恢和謝尚一起評論中原人物,有人問:“杜義可以和衛玠相比嗎?”謝尚回答:“哪能相比,他們的層次差得太多了!”劉恢又說:“杜義隻是外表清麗,而衛玠卻是風神清麗。”可見當時有見識的人是多麼看重衛玠啊!

衛玠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其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作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麵更是碰也沒碰過。這麼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子”

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裏反反複複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東海王的覆滅

東海王性凡劣,謂之“驢王”;桂陽王休範、巴陵王休若年尚少,故並得從容。

——《資治通鑒》第一百三十卷晉朝的八王之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但他倒行逆施,也沒能堅持多久。自從惠帝死後,東海王司馬越讓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懷帝。那懷帝可與惠帝不同,他不但是個健全的人,而且有自己的頭腦,頗懂治國安邦之道,又懂得吸取教訓。雖然是司馬越擁立他為皇帝,可司馬熾深知,自己隻不過是司馬越的傀儡,是他手中的一粒棋子,而要擺脫這種地位,便要培植自己的力量,伺機除掉司馬越。

司馬越根本沒把懷帝放在眼裏,他自封為丞相之後,便坐鎮許昌,後來又移師滎陽,遙控身居洛陽的懷帝。他認為懷帝是自己的掌中之物,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不料懷帝趁他不在洛陽之機,培植了一大批心腹,主要有散騎常侍王延、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衝、中書令繆播、太仆卿繆胤等人。他們見懷帝是個人物,便同心同德扶持他。有了他們的支持,懷帝的羽翼逐漸豐滿,但是消息很快傳到司馬越耳中,這下可惹惱了他。

永嘉三年三月的一天,東海王率大軍氣勢洶洶回到洛陽,他身佩利劍直闖皇宮,對懷帝說,繆播等人謀反,應當立即處死。懷帝極力否認此事,東海王見他如此,便火了,派部將把皇宮團團圍住,硬逼懷帝召集大臣上殿。懷帝無奈,隻得照辦。

繆播、繆胤等大臣剛一露麵,東海王便命人將他們捆起來,然後讓懷帝降旨處斬。懷帝一言不發,默默地反抗,一時相持不下,朝上氣氛非常緊張。滿朝文武大部分是東海王的黨羽,有少數不是,但此刻唯求自保,哪裏還敢吱聲。良久,東海王突然大聲吼道:“王景聽令:命你將這些亂臣押赴刑場處決,不得有誤!”說完,離開金殿,揚長而去。

懷帝身為皇帝,卻無力庇護自己這幾個忠心耿耿的大臣,隻能聽憑東海王擺布,一時氣極,潸然淚下。他走到大臣們麵前,一一撫摸手臂,君臣頓時哭成一片。那王景不管這些,遵東海王之令,將這些大臣押下殿去殺了。

這些被殺的大臣,大多都正直而又有才幹,特別是繆播、繆胤還是對東海王有功之人。

他們曾冒著生命危險到河間王司馬頤那裏巧施離間計,使河間王殺了統兵大將張方,東海王才得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勝利。而此刻他竟不念舊情,翻臉不認人,將二人誅殺。由於他一貫實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看誰不順眼,即刻殺之,並且淩駕於皇帝之上,致  使滿朝文武心懷不滿。

而此時,有一股力量正在迅速崛起,時刻威脅著西晉的安全,那就是原在成都王部下為官的劉淵。永嘉二年十月,劉淵在蒲子城稱帝,國號大漢。東海王司馬越隻顧在朝廷內部爭權奪利,控製懷帝,絲毫沒有注意到劉淵的動向。而劉淵卻一直虎視眈眈窺視著司馬越,窺視著西晉王朝。他聽說司馬越倒行逆施,濫殺無辜,致使上下怨聲載道,心中竊喜,覺得晉朝離滅亡不遠了。於是任劉景為滅晉大將軍,率領大軍向洛陽逼近,又派大將石勒進攻钜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常山(今河北正定南部)。

不料劉景非常殘忍,所到之處,奸淫燒殺,無惡不作。漢主劉淵是個有仁心的人,聞之大怒,立刻罷免了劉景的大將軍之職,讓兒子劉聰接任。

石勒大軍捷報頻傳,劉淵聞之大喜,但他最終也沒有看到漢軍滅了西晉。漢河端二年(310年),這位做了四年漢王、三年皇帝的漢主突然患病,不治身亡。太子劉和繼位,但不久便死於同室操戈。重兵在握的滅晉大將軍劉聰繼位,改元光興。

晉懷帝聽說劉聰來伐,有心抵抗又苦於沒有掌兵實權,便命人請東海王來商量。那東海王早就聽說劉聰、石勒大軍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他可不願為了一個懷帝而喪失自己的實力。

於是對懷帝說,自己要帶大軍出洛陽討伐石勒、劉聰。懷帝知道他想帶兵逃走,根本不想與晉朝江山共存亡,但仍苦苦挽留。東海王才不理他這一套,徑自帶著許多大臣和10 萬精兵走了,丟下懷帝和一座空城。

東海王走後,晉廷亂成一片,有些奸佞小人乘機挾持懷帝,在皇宮裏胡作非為,搶劫錢財,奸淫宮女,甚至連武帝的女兒廣平公主也不放過。懷帝被人囚禁,手中無兵,敢怒不敢  言。

石勒得知晉廷情況,加快征討步伐,先後攻下江夏、許昌,直逼洛陽。晉廷一片恐慌。

懷帝忙命河北諸鎮援助洛陽。青明都督苟睎得知朝中情況,立即起兵,先討伐東海王。經過連日激戰,殺掉了囚禁懷帝的東海王親信劉曾、程廷,嚇跑了潘滔。

永嘉五年三月,苟睎率兵直搗東海王的駐地項縣。此時東海王已陷入絕境,一麵是苟睎,一麵是石勒,兩支勁旅對他形成夾擊之勢。東海王看不到希望,又急又怕,憂慮成疾,竟一  命嗚呼了。

他的手下王衍派人送東海王的屍體回東海國,路遇石勒大軍。石勒痛恨東海王攪得晉廷大亂、生靈塗炭,都是此人過錯,生不得活擒,死也要懲處。於是命人將東海王的屍體焚燒,然後將骨灰揚掉,以此懲戒後人。

至此,西晉八王之亂隨著最後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的覆滅宣告徹底結束。

在八王之亂的16 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

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