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走進屋門,隻見書桌旁坐著一人,頭戴綸巾,手中搖著一把鵝毛大扇,神態從容,目光炯炯。劉備連忙上前施禮,諸葛亮也站起身,說:“讓您白跑了兩次,實在對不住,您這樣看中我,我心裏非常感激。”兩人一見如故,坐下來暢談天下大事。

諸葛亮搖著扇子,不急不慢地緩緩說道:“當今天下曹操統一了北方,手下有100萬軍隊,並且挾持天子,號令天下,他占有天時;孫權割據江東,土地遼闊,百姓安定,手下有一大批傑出的文臣武將,並且依仗著長江天險,他占有地利;而您要仁慈地對待百姓,順應他們的要求,就可以占有人和。現在荊州的劉表庸庸碌碌,他根本守不住這塊地方。您有皇族血統,加上人心歸附,應該占據荊州接任他的統治,益州號稱‘天府之國’加上地勢險要人民富足,那是您成就事業的最好地方。您占有了這兩個地方,就可以和北邊的曹操、東邊的孫權相抗衡,然後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三分天下的局麵就可以形成了。”劉備雙手一拍:“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能不能跟我出山,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呢?”諸葛亮說:“您這麼看中我,我怎麼還能再推辭呢!”

於是諸葛亮跟隨劉備回到新野,做了劉備的軍師。劉備常稱自己得到了諸葛亮就像魚得到了水,劉備的事業從此有了新的轉機,勢力越來越大了。

劉備三顧茅廬是蜀漢曆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劉備為何要請諸葛亮出山?可以有以下兩種解釋。

第一種:延攬人才,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手中的人均屬中等人才,想要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當時不是有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薦,劉備找諸葛亮是必然的,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當然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社會關係,劉備三次屈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諸葛亮的勢力和影響,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與荊州三方麵勢力都有密切關係。

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荊襄地方豪強勢力;二是通過黃言承與荊州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係;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任。正是由於他的廣泛、複雜的社會關係,所以劉備才找到他。

劉備三顧茅廬後,結果怎麼樣呢?史書上說:“荊楚群士從之如雲。”這難道和諸葛亮的社會影響力沒有關係嗎?這就是劉備利用諸葛亮得到的好處。

劉備三顧茅廬體現了禮賢下士、誠心待人、持之以恒、推心置腹、平易近人等美德修養。

周瑜火燒赤壁

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資治通鑒》第六十五卷208年9月,滾滾長江奔向天際。這時漢大丞相曹操佇立在江邊,他思潮洶湧,跟前千萬隻戰船威武雄壯、排列有序,旗幟和桅杆密集如森林,刀矛槍劍映著日光寒氣逼人,這是他龐大的水軍。數年來他統一了北方,這次,率數十萬大軍南下,意在消滅割據在南方的劉備和孫權,完成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出師以來勢如破竹,先是荊州的劉琮不戰而降,接著又在當陽擊潰了劉備,現在隻有江對麵的孫權還能負隅頑抗,不過他想,憑著他的聲勢隻需要一紙書信就可迫使孫權乖乖地前來投降。

此刻在長江邊上的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剛被曹軍打敗的劉備正在為自己的軍師諸葛亮送行,原來諸葛亮要去江東勸說孫權一起抗曹。諸葛亮博學多才、聰慧過人,他看到了曹軍的弱點,相信隻要孫劉兩家聯手就能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

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東吳的將軍府中,孫權正焦急地踱來踱去,曹操大兵壓境,形勢危急,他正不知該何去何從,這時有人稟報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拜見。孫權的眼睛一亮,連忙請入。

兩人互致仰慕之情以後,諸葛亮就開門見山地說:“現在曹操占領了荊州,下一個進攻目標就是大吳了,將軍要是抵抗就應下定決心,不然就趁早投降,再猶豫不決就大禍臨頭了。”

孫權冷冷地反問:“那麼,你家劉將軍為什麼不投降曹操?”諸葛亮慷慨地說:“劉將軍是漢氏宗親,他胸懷大誌,怎麼能動不動就投降敵人呢?”果然孫權中了諸葛亮的激將法,憤怒地拍案而起:“江東土地遼闊,人民富足,加上10萬精兵,我絕不能把這一切白白奉送給敵人。況且劉將軍剛剛戰敗,抵抗曹操隻能靠我了!”諸葛亮說:“您盡管放心,劉將軍雖然敗了一仗,但還有水陸軍兩萬。曹軍雖然人多,從北方一路打到南方,已十分疲憊,猶如強弩之末,況且北方的軍隊不擅長水戰,新占領的地方人心浮動,隻要我們兩家同心協力,一定可以打敗曹操!”聽了諸葛亮的這番分析孫權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立即在將軍府召開軍事會議。

東吳的文臣武將齊聚一堂商討作戰計劃,這時候恰巧曹操派人送來了戰書,信中威嚇說:“我奉了皇帝的旨意,率軍南征,一路上戰無不勝,如今在長江北岸陳兵80萬,將軍是否敢與我決一死戰?”眾人看了都有些膽戰心驚。張昭是東吳資格最老的謀士,他迫不及待地說:“曹軍人多勢大,又假借著皇帝的旨意,我們本來仰仗的是長江天險,但如今人家占了荊州,又有那麼多的戰船,我看這個天險也不大靠得住,不如早早投降皆大歡喜的好。”張昭這一開頭,很多人都跟著響應,隻有魯肅沉默不語。

聽了眾人的話,孫權非常沮喪地走出了會議廳,這時魯肅跟了出來,孫權問他:“你覺得眾人說得怎樣?”魯肅誠懇地說:“我們是您的部下,投降了,馬上可以升官發財,而您不行,您是東吳的最高統治者,東吳完了,曹操能輕易放過您嗎?”“你說得對。”孫權握住魯肅的手,“這話說到我心裏去了,那些人貪生怕死真讓我失望。”魯肅接著說:“趕快把在鄱陽湖的水軍都督周瑜召回來,共商抗曹大計。”

回到柴桑的周瑜,在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力主與曹操決戰,他和諸葛亮的分析一樣,認為:“北方軍隊不善水戰,而且水土不服士兵容易生病,兵再多也沒有用。”周瑜接著分析:“曹操號稱軍隊有80萬,實際上隻有二十多萬,而且有一部分是荊州的降兵,他們疑慮重重,軍心渙散。隻要您給我5萬精兵,我保證一定能打敗曹操。”孫權聽了周瑜的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他揮劍斬落了桌子的一角,宣稱:“誰要是再說投降的話,就跟這桌子一樣的下場。”

第二天,周瑜被任命為東吳的水軍都督,領兵進軍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和曹操的軍隊隔江對峙。果然曹軍士兵水土不服,很多人拉肚子、中傷寒。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性,長江上風大浪高,戰船顛簸搖晃得很厲害,士兵們整天嘔吐,哪還有力氣打仗?後來曹操想了一個辦法:把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仿佛一個大的平台,士兵們可以在上麵騎馬奔馳。這種連環戰船平穩得就像陸地一樣,也再沒有人暈船了。

周瑜的部下黃蓋看到這種情況,向周瑜建議:“要打敗曹操不能硬拚,得用巧計。如今他們把船都連在一起,如果我們用火攻,他們的水軍將無處可逃。”可是怎樣接近曹操的水軍呢?於是黃蓋給曹操寫了封信,謊稱自己見東吳大勢已去,想率領部分戰船前來投降。曹操以為自己的強大嚇破了東吳軍隊的膽,對黃蓋的假投降深信不疑,還定好了具體的日期迎接黃蓋。黃蓋準備了10艘大船,船上裝滿了浸著油的幹草和枯枝,上麵蒙著布,船頭插著投降的旗幟。

11月的一天,江上刮起了東南風,夜晚降臨,黃蓋的船隊乘風破浪駛向曹操的水軍營寨。曹軍聽說黃蓋來降,都擁擠著佇立在船頭觀看。黃蓋的船隊越來越近,突然船上火光衝天,投降的船變成了火船,借著迅猛的東南風撞進了水寨。由於曹軍的船都連在一起,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火光映紅了江水,煙霧彌漫遮蔽了星月。士兵們有的跳入水中,但北方人大都不會遊泳,被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周瑜、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猛烈攻擊。戰鼓聲、呐喊聲驚天動地,仿佛決了堤的江水,曹操的軍隊再也無力抵抗,全線敗退,幾十萬人死的死、逃的逃,損失大半。曹操的胡子被燒焦了,象征著權力和尊嚴的大紅袍也被燒了幾個破洞,率領著殘兵敗將從華容道逃回許昌。

208年,周瑜、曹操會獵於赤壁,火燒赤壁,最終改寫了中國的曆史,三國由此形成。

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死在了柴桑,埋葬在柴桑附近桑落洲上的巢湖故城,這座城就是當年周瑜修築的。後在隋唐時期,桑落洲崩塌,遷到宿鬆圭山。

赤壁之戰是孫權和劉備以少勝多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孫權鞏固了他在江東的統治,劉備占領了四川,他們與北方的曹操三足鼎立,三國的局麵開始形成。

郭嘉屢出奇計

郭嘉說操多辟青、冀、幽、並名士以為掾屬,使人心歸附,操從之。

——《資治通鑒》第六十四卷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少年時就胸有大誌,並且很有遠見。他見天下將要大亂,自20歲左右就隱居匿跡等待時機,同時秘密結交豪傑,許多見識高超的人對郭嘉出眾的才幹都非常讚歎。

當時,曹操的心腹謀士死了,身邊沒有人能替代,荀彧就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了他,並向他詢問天下大事以及攻打袁紹有無勝利把握等。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從道義、用人、執法、用兵、決策等十方麵分析袁紹必敗之理。曹操大喜,並說:“能助我成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

198年9月,曹操采納郭嘉的謀略進攻呂布,曹軍首戰便攻破了呂布的重鎮——彭城,俘獲了彭城相侯楷,接著又攻至下邳,在下邳城郊和前來迎戰的呂布交鋒,打敗了呂布的驍將成廉。呂布見勢不妙,死守下邳城,曹軍乘勝圍城。夜晚,天昏地暗,郭嘉對曹操說:“我們可以在北門少置兵力,故意讓呂布知曉,他必定會從此門突圍求援,然後在半路埋伏兵力,殺他個片甲不留。”曹操連聲叫好,按郭嘉的謀劃去布置。呂布果然從北門殺出,率千餘騎向袁術求救,到半路上被數倍曹軍圍困,幸虧呂布一杆方天畫戟天下無敵,突出重圍,隻身逃回下邳,從此不敢再出城應戰。

曹操久攻不下,便想退軍。郭嘉等人竭力勸說曹操繼續攻城,郭嘉分析說:“呂布雖然驍勇,但沒有智謀。他現在三戰皆敗,銳氣已衰竭了,三軍以將為主,主將沒有銳氣,則士兵更無鬥誌。另外,呂布雖有陳宮做謀士,但呂布剛愎自用,加上陳宮主意一向來得慢,如今正好乘呂布銳氣未恢複、陳宮主意沒有拿定之時,進軍急攻。”

到了秋天,陰雨連綿,泗水、沂水都漲滿了,郭嘉看到這一情況,就勸曹操親自率軍攻城,自己帶一小隊人馬掘開河堤,引泗河、沂河水灌城,頓時,河水滔滔而下,下邳成了一座水中孤島。呂布無奈投降,被曹操所殺。

征烏桓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後一場大戰,郭嘉在平定烏桓的戰役中,更是膽識超人,神機妙算,大建功勳。

烏桓是古代居住在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末年,居住在遼西、遼東、右北平的烏桓民族,趁內地戰亂之機,不斷興兵向內地騷擾,而北方各路割據者都想利用烏桓作為混戰中兼並對手的資本。袁尚兵敗後逃入烏桓,企圖依靠烏桓的力量卷土重來,恢複袁氏在河北的勢力。

207年,曹操準備率軍北征烏桓。曹軍眾將都以為袁尚隻不過是小角色,不足畏懼;而且大軍進攻烏桓,後方空虛,劉備必然會鼓動劉表派軍攻許都。在眾口一詞的反對聲中,曹操猶豫了。郭嘉獨具慧眼,極力勸曹操出兵。他認為,烏桓距離中原很遠,對曹軍的遠征必然毫無防備,攻其不備,必然會大獲全勝。郭嘉繼續向曹操分析:“袁紹長期統治黃河以北,積極拉攏烏桓貴族,河北官吏、名士久受袁紹恩惠。隻要袁氏的後人還在,對冀州地區就有潛在的威脅。現在我們剛攻占青、徐、幽、並四州,還沒有站穩腳跟,就丟開四州去南征,袁尚必然會借烏桓的兵力卷土重來,那樣的話,青、冀諸州恐怕就不再是我們的了。”最後針對大家怕劉表偷襲的心理,郭嘉再次憑超人的洞察力說服諸將:“劉表隻不過是個坐著論道的人,他知道自己駕馭不了劉備,委派重任怕約束不了他,委派輕任又怕劉備不給他賣力,這就決定了劉表的偷襲實現不了,我們雖傾力遠征,曹公也不必擔心劉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