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齊心協力打了個大勝仗,可他們再也不想回到曹操那兒去了,於是,就自己樹立了旗幟,公開反抗曹操。曹操聽說以後十分氣憤,馬上就要率領軍隊討伐劉備。有人提醒他:北方的袁紹正虎視眈眈,準備隨時對我們發起進攻,如果我們討伐東方的劉備,背後的袁紹前來偷襲,該怎麼辦?曹操自信地說:“劉備胸懷大誌,他對我的威脅最大。而袁紹禦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沒什麼可怕的。”

曹操率領自己所有的軍隊浩浩蕩蕩殺向劉備,劉備見大事不好,連忙向北方的袁紹求救,但袁紹正像曹操分析的那樣,雖然兵多,可膽子很小,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出兵。結果,劉備被曹操打得大敗,亂軍之中,連關羽、張飛兩個兄弟也失散了,隻剩下一個人,單槍匹馬逃出重圍。

劉備的二弟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妻子、兒女,被曹操的兵將團團包圍在一座土山上。如果是關羽一個人,當然可以衝殺出去,但劉備的妻子、兒女不會騎馬,關羽一方麵要抵擋敵人的進攻,一方麵又要照顧他們,想安全地衝出重圍就不那麼容易了。曹操很愛惜人才,他知道關羽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就想讓他投降。他派人去和關羽談判,說隻要投降,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關羽思前想後,為了大哥家人的平安,他決定答應曹操,可有幾個條件:一、隻向皇帝投降,不是投降他曹操;二、一旦有了劉備的消息,他還是要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曹操覺得這兩條沒什麼,皇帝掌握在自己手裏,投降皇帝就是投降自己。劉備多半已死於亂軍之中,沒有了劉備的消息,關羽就會死心塌地地為自己出力,所以他很爽快地同意了。

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家眷,跟隨曹操回到許昌。曹操為他修建了豪華的住宅,還讓皇帝加封了他的官職,每天邀請他一起喝酒,經常送給他金銀財寶。可關羽根本沒有把這一切放在眼裏,他白天派人四處打聽大哥的消息,晚上在燈下閱讀孔子編訂的《春秋》,一直到天亮。

終於有一天,他探聽到大哥還活著,逃到了河北,投靠了袁紹。

關羽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嫂子和侄子,大家喜出望外,連夜套好車,關羽把曹操平日送給他的金銀財寶原封不動地放在大廳上,把自己的官印懸掛在屋梁,跨上戰馬,手提大刀,保護著劉備的家眷出了許昌。曹操手下的兵將想攔阻,可因為曹操和關羽有約在先,又害怕關羽的英勇,就都沒敢動手。

就這樣,關羽帶領劉備的妻子、兒女一路上風餐露宿,趕到了河北,找到了劉備,兄弟重逢。從此,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情義更加深厚了。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東漢末年那個亂世裏,宦官爭鬥,朝政日益衰敗。這時候就有那麼一些人,他們重情重義,體恤百姓。在那個社會動蕩之際就湧出了那三位英雄:劉備、張飛、關羽。他們身上湧現出了兄弟情深和視死如歸。誌同道合相為謀,他們就這樣走到了一起,結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這樣的兄弟情實在讓人敬歎。為了百姓,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們就可以有無窮的力量去抗爭。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出這樣的人,是曆史的必然。

所謂時勢造英雄,“桃園”正是那個時代贈予張飛、劉備和關羽的時勢,應該是一種特定時期人類正義與智慧的成功交集,桃園就是他們成就一番事業的起點,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在桃園開啟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一番事業。天時、地利、人和,桃園三結義讓他們三個人由量到質產生突變,成就了一代偉人。

官渡之戰

之勸魏武取兗州則比之高、光,官渡不令還許則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於漢代,譬之教盜穴牆發匱而不與同挈,得不為盜乎!

——《資治通鑒》第六十六卷黃河濁浪滔天,奔騰的河水夾帶著泥沙流向下遊,佇立在岸邊的袁紹心情仿佛黃河水一樣混亂、憤怒。對岸就是他的死敵曹操,曹操挾持皇帝,勢力越來越大,最近他又打敗了劉備,下一個對手當然就是他袁紹了。俗話說,先下手為強,不能等著挨打,這次袁紹不顧手下謀士的反對,親自率領10萬軍隊,決心與曹操決一死戰。

200年,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南下攻曹。他命大將顏良為先鋒,率部渡過黃河,進攻白馬(今河南省滑縣)。顏良是袁紹手下最勇猛的大將,他立即率軍渡過黃河,殺向白馬。白馬城小兵少,顏良一到,就把城池團團包圍,發起猛烈的進攻。

此刻,曹操正和手下的謀士商量對策,他接到戰報後,決定來個聲東擊西。他不去增援白馬,卻率領軍隊奔向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假裝要在那裏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袁紹果然中了計,他連忙派自己的主力去堵截曹操。這時,曹操突然率領一支精銳的騎兵殺回白馬,正在攻打白馬的顏良措手不及,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顏良也在亂軍中送了命。等袁紹發覺上了當,曹操早已帶領著得勝的軍隊撤走了。

袁紹大為震怒,發誓一定為大將顏良報仇雪恨,馬上命令另一員大將文醜率兵渡過黃河追擊曹操。謀士們勸他要冷靜從事,可袁紹哪能聽得進去。文醜的軍隊日夜兼程追趕著撤退的曹操,士兵們又餓又累,這時候前方出現了一條峽穀,兩邊懸崖高聳,樹木參天,士兵們一擁而入,發現很多被遺棄的帳篷、牛馬,還有,一桶桶的美酒。他們以為是曹操撤退時慌忙間丟下的,就一窩蜂撲上去,你搶我奪。正混亂間,突然兩旁的樹林裏衝出無數騎兵,隻見刀光閃閃、箭如飛蝗,文醜的軍隊還沒來得及上馬,就紛紛被砍倒在地。原來曹操早已在這裏設下了埋伏,還故意丟下許多東西麻痹敵人。

這一仗曹操消滅了文醜和他的軍隊,取得了一場大勝利。

袁紹兩戰兩敗,損失了兩員得力的大將和一萬多精銳的軍隊,他恨不得把曹操抓來撕個粉碎。這一次他親自率軍渡過黃河,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前紮下營寨。官渡是許昌的門戶,官渡如果丟失,許昌就不保。曹操率領他的部下緊閉城門,堅守在城牆上,袁紹的軍隊架著雲梯日夜攻打,可總是一次次地被打退,鮮血染紅了護城河。

見官渡如此堅固,袁紹想出了一條計策。他在官渡城外的幾座土山上修建了高高的箭樓,然後派弓箭手登上箭樓,由於居高臨下,城裏的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弓箭手是箭無虛發,射得曹操的士兵白天隻能躲在房子裏,曹操趕忙召集謀士商量對策。一個謀士建議製造發石機,摧毀土山上的箭樓。很快,發石機被造了出來,它像一個個巨大的彈弓將數十斤的巨石彈射出去,打得土山上袁紹的弓箭手頭破血流,抱頭鼠竄,再也不敢登上箭樓向官渡城裏射箭了。

袁紹一計不成又想了一個辦法,他派士兵連夜挖地道,想挖到城裏來個裏應外合,可又被曹操發覺了,曹操命令部下在城牆下挖了一條深溝,並將溝裏注滿了水,結果袁紹這條計策也落了空。

兩軍相持了一段日子,彼此互有勝負,官渡雖然還在曹操的手中,可他的軍糧越來越少,再支撐一段日子就要彈盡糧絕了。這時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看出了曹操的破綻,他向袁紹建議:曹操的糧食不多了,我們應該借此機會派一支軍隊繞過官渡襲擊許昌,切斷他的運輸線。

沒有了糧食,不用打,餓也把曹操餓死在官渡了。袁紹因為許攸是曹操的同鄉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把他臭罵了一頓轟了出去,許攸又羞又氣就決定投降曹操。

官渡城中,曹操正坐在軍營裏發愁,忽然有人進來稟報:“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前來求見。”曹操聽後從床上一躍而起,沒來得及穿鞋,光著腳跑出去迎接許攸,感激地說:“您來了,勝利也就來到了!”兩個人坐下,許攸向曹操詢問:“請問您營中的軍糧還夠吃多長時間?”

曹操故作鎮定地回答:“半年沒問題。”許攸哈哈大笑:“請您說實話。”曹操回答說:“不瞞您,隻夠吃三個月了。”許攸不高興地站起來一邊往外麵走一邊說:“我是真心來投奔您的,您幹嗎欺騙我,難道不信任我嗎?”曹操連忙拉住許攸,一個勁地道歉:“對不起,請先生原諒,我軍中的糧食隻夠吃十天的了,請您幫我想個辦法!”

許攸重新坐下,他告訴曹操:“袁紹的軍糧都囤積在烏巢,離官渡隻有40裏。看守的將領叫淳於瓊,這個人愛喝酒,沒什麼真本事。如果派兵燒了他的糧庫,袁紹就會不戰自敗。”

曹操重謝了許攸,馬上挑選了幾千精兵,親自率領奔向烏巢。他們化裝成袁紹的士兵,打著袁紹的旗幟,混過了幾道關卡,烏巢的守將淳於瓊喝得大醉,躺在帳篷裏鼾聲如雷。這時曹操率領他的部下已摸進了烏巢的糧庫,他們呐喊一聲放起火來,霎時火光衝天,袁紹10萬大軍的軍糧被燒得精光。

袁紹的士兵看到烏巢起火,軍心動搖,再也沒有心思作戰了,他手下的大將張郃、高覽率領一部分軍隊投降了曹操。從烏巢回師的曹操,同官渡城內的部隊兩下夾擊,一鼓作氣打敗了袁紹,10萬大軍死的死,逃的逃,所剩無幾。曹操乘勝追擊,占領了河北,袁紹又氣憤又羞愧,吐血而死。

官渡之戰是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這次戰役對曹操統一北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07年,曹操掃除了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完成了他多年來的夙願。在凱旋的路上,他登上了渤海邊的碣石山,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觀滄海》,詩中表達了曹操統一北方後的豪邁心情。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並戰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