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001a$��杜根隱姓埋名

上始親政事,尚書陳忠薦隱逸及直道之士潁川杜根、平原成翊世之徒,上皆納用之。忠,寵之子也。

——《資治通鑒》第五十卷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這是“戊戌變法”中犧牲的譚嗣同寫的獄中詩。

詩中的杜根是誰?他就是東漢時冒死進諫的杜根。

東漢時,漢安帝年幼,朝廷由鄧太後把持,後來安帝長大了,鄧太後仍不想放權。

一天早朝,郎中杜根奏道:“太後夙興夜寐,使我大漢蒸蒸日上,隻是陛下已經長大,望太後將朝權交與陛下執掌。”

鄧太後最忌別人提這事,可是杜根偏偏捅了這個馬蜂窩,不少大臣麵露讚許之色,另一名郎官隨即出班跪下,也要太後交出朝權。這把鄧太後氣得臉色煞白,大怒道:“如此說來,是孤沒把國家治理好?”

杜根認準了死理,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道:“太後聖明,功高蓋世,隻是禮製如此,臣下不得不言。”

鄧太後火冒三丈,命人拿來兩個白絹口袋,將他倆裝在袋中,當場就在殿上活活打死。

鄧太後打死了他倆怒氣未消,讓人把他倆抬出去暴屍城外,哪知杜根沒死,在荒野裏又醒了過來。

他睜開眼睛一看,四周荒涼,旁邊有具屍體,正是他的同僚。他猛地回想起是怎麼一回事,渾身打了個哆嗦。

杜根剛想掙紮著爬起來,忽然看到有人到屍體旁來查看,他連忙閉上眼睛,一動也不敢動。

那時正值夏季,成群的蒼蠅在他身旁“嗡嗡”亂飛,到了第二天,他隻覺得身上又痛又癢。忽然,他覺得有條軟軟的蟲子在臉上爬,不一會兒竟爬到眼睫毛上,他聽到看屍人的腳步聲漸漸走遠,眯起眼睛一看,天哪,原來是條蛆蟲!杜根強忍著惡心,又將眼睛閉上。

第三天,傷口已經痛得麻木了,隻覺得許多條蛆在他渾身上下亂爬,有時爬到他的嘴唇上,耳朵裏,弄得他心裏直發怵。

第三天天黑後,看守屍體的人終於離去。他用盡了渾身的力氣掙紮了幾次,都沒能站起來。杜根使勁翻過身,掙紮著往遠處爬,爬了好一會兒,麻木的筋骨才漸漸有了知覺。

杜根終於站起來,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到了河邊,渾身脫力的杜根忍著劇痛洗淨身子,不禁覺得精神一爽。他不敢在京城附近停留,咬緊牙關直往遠處走去。

第四天一早,鄧太後派人將兩具腐屍埋葬,埋屍人到了那兒一看,大吃一驚,昨晚分明是兩具屍體,今早怎麼隻剩下一具?是不是有人偷偷地把屍體抬走了,埋到了別處?大家仔細一看,地上有爬動的痕跡,眾人斷定杜根沒死,一定是乘夜逃走了。

鄧太後得到了這個消息,連忙派人四處搜尋,找了好多天,沒找到杜根的蹤影。她又派人到杜根的親朋好友家搜查,依然找不到他。鄧太後命人四處張貼告示,懸賞捉拿叛逆杜根,如果有人將他隱匿,誅殺全家。幾個月過去了,居然沒找到一點兒線索。

幾個月之後,宜城(今湖北宜城南)的一家酒店前來了一個乞丐,他就是逃亡在外的杜根。

這時候,有人給酒店主人送來一車貨,卸在店門前。店主是個老漢,正愁沒人幫忙,看到衣衫襤褸的杜根,便喊他幫忙搬東西。杜根幹得十分賣力,不一會兒就把店門口的東西搬完,店主見他幹活勤快,有心留他做夥計。

杜根當然願意,就這樣,杜根在那家酒店整整幹了15載。

後來,安帝親政,誅殺鄧氏家族。他身邊的人都稱道杜根的忠誠,正是杜根當年堅持讓安帝親政啊。安帝以為杜根已經死了,就下詔布告天下,安撫並錄用他的子孫。

杜根聽說後,這才敢出頭露麵,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

杜根被官府用驛車送到京城,朝中的舊日同僚見了他莫不落淚。

“杜大人,這些年隱居在何處?”尚書陳忠問道。

杜根道:“下官逃至宜城,在一家小酒店裏當夥計。”

一位與杜根有深交的官員說:“杜大人,當年為何不到敝府躲藏,要去吃那種大苦?”

杜根歎了口氣說:“當年太後嚴令捉拿下官,下官不能隻為自己而使親朋受株連。倘若逃至貴府,一旦被朝廷查出,下官一死事小,仁兄及全家也難逃噩運。下官思量再三,決心寧可自己被捉拿,也不使親朋好友受累,故而流亡在外十餘載,不與親朋通音信。”

尚書陳忠感歎道:“當年杜大人冒死向太後進諫,天下之人都欽佩您的高義,逃脫後不使親朋受累,更是義薄雲天!”

在場的官員聽了,一齊點頭稱是。

第二天,漢安帝召見了他,授予他侍禦史的官職。

杜根是名人,他之所以出名,大概因為譚嗣同臨死前的詩提到了他:“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近代人才對東漢這個不畏死的忠臣有所注目。杜根的幸運,是他活到了15年後,見到了仇人的滅亡。倘若他在鄧太後下台之前就死了,就沒人知道杜根曾經活下來,一切也就變成了悲劇。

宦官之亂

癸巳(十七日),錄定策功,封竇武為聞喜侯,武子機為渭陽侯,兄子紹為鄠侯,靖為西鄉侯,中常侍曹節為長安鄉侯,侯者凡十一人。

——《資治通鑒》第五十六卷167年,東漢桓帝去世,身後無子。大將軍竇武決定擁立漢章帝的玄孫12歲的劉宏為帝。劉宏隻有12歲,竇武的女兒竇太後主持朝政,她把大小政事都交給太傅陳蕃處理。陳蕃和竇武同心協力輔佐朝政,他們把當時著名的賢士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都征召到朝廷,委以重任。人們都歡喜異常,期望由此出現一個太平盛世。

劉宏的乳母趙嬈和一群女尚書日夜守候在竇太後身邊,她們和中常侍(宦官)曹節、王甫等串通一氣,極力討竇太後的歡心。竇太後把他們當作親信,有求必應,不時地給他們封賞。

陳蕃、竇武深感憂慮,陳蕃悄悄地對竇武說:“曹節、王甫等人,從先帝時就操縱國家大權,擾亂天下,不除掉他們,將後患無窮。”

竇武點頭稱是,於是,竇武便和尚書令尹勳等人商議,準備誅殺宦官。

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五月發生日食,陳蕃乘機對竇武說:“蕃已年近八旬,別無所求,隻想幫助大將軍鏟除禍害。現在正好借日食的機會,廢黜宦官,來消除天象災異。”

竇武表示同意,他稟告竇太後說:“按照舊製,宦官隻在宮內供職,如今卻讓他們參與朝政。他們的家人子弟,無惡不作,攪得民怨沸騰,應當把他們全部處死。”

竇太後大吃一驚,連忙說:“宦官曆代都有,隻應當誅殺有罪的,怎能一概廢棄?”

中常侍管霸狡詐陰險,作惡多端,竇武決定先拿他開刀。他奏請竇太後,逮捕管霸及中常侍蘇康等人,都處以死刑,然後,他又多次請求誅殺曹節等人,竇太後一直沒有批準。

八月,太白星出現在西方,侍中劉瑜上書竇太後,說這種現象對將相不利,因為有好人在主上身旁。同時又給竇武、陳蕃寫信,讓他們當機立斷。竇武、陳蕃準備采取行動,他們任命朱寓為司隸校尉,劉祜為河南尹,虞祁為洛陽縣縣令。竇武奏請將黃門令魏彪免官,任命自己的親信小黃門山冰接替。竇武讓山冰彈劾長樂尚書鄭颯,把鄭颯押送到北寺監獄審問。

陳蕃對竇武說:“這些為非作歹的宦官,抓住就應當場殺死,還審什麼!”竇武不聽,派山冰、尹勳、侍禦史祝王晉共同審訊鄭颯,供詞牽連到曹節、王甫。尹勳、山冰立即上奏,請求逮捕曹節等人。

九月初七,竇武在家休假,負責主管奏章的宦官把消息透露給長樂五官吏朱璃。朱璃拆閱竇武的奏章後,破口大罵:“宦官中作惡的人應當誅殺,可是我們又有什麼罪過,非得斬盡殺絕!”接著,他故意大聲喊叫:“陳蕃、竇武上書太後要廢帝,這是大逆不道!”

他連夜召集宦官中身體健壯而又親信可靠的共普、張亮等17人,合謀誅殺竇武等人。

曹節首先采取行動,他急忙稟報劉宏說:“外麵情況緊急,請陛下快到德陽前殿!”說罷,他帶著劉宏就跑,並把宮門關閉。隨後,曹節召來尚書台官員,用刀逼著他們起草詔書,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持符節前往北寺監獄,逮捕尹勳、山冰。

山冰懷疑詔書是假的,拒不受詔。王甫殺死山冰和尹勳,放出鄭颯。回宮後,他又劫持竇太後,奪取皇帝的印璽。他派中謁者守衛南宮,切斷通往北宮的複道,又派鄭颯持符節逮捕竇武等人。

竇武拒不受詔,跑到步兵校尉軍營,和他的侄子、步兵校尉竇紹一起射殺使者。

竇武召集了幾千名北軍五校尉營將士,下令說:“宦官謀反,有功者封侯重賞。”

陳蕃聽說有變,立即帶領他的部屬和門生八十多人,手持刀劍,衝進承明門,一直來到尚書台門前。他挽起袖子,大聲質問:“明明是黃門反叛,為什麼誣蔑大將軍?”

王甫正好從裏麵出來,聽到陳蕃的呼喊,怒氣衝衝地說:“竇武有什麼功勞,一門三人同時封侯?竇府整日飲酒作樂,揮霍無度,這不是無道又是什麼?你身為宰輔大臣,為什麼要勾結叛賊?”

說罷,他命令武士逮捕陳蕃。陳蕃拔劍怒斥王甫,武士們嚇得不敢上前。王甫氣急敗壞,喝令武士將陳蕃等人團團圍住,陳蕃終因寡不敵眾,被捕入獄,當天,他就被殺害了。

宦官圍攻竇武,連連失利。這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被召回洛陽。曹節認為張奐剛到京師,不明內情,便假傳聖旨,派他和行車騎將軍周靖帶領五校尉營留下的將士去討伐竇武。

拂曉時,王甫帶領一千多虎賁武士和羽林軍,與張奐會合。很快,他們抵達宮廷正門,和竇武對陣。王甫的兵力越來越多,他讓士兵向竇武的軍隊大聲喊話:“竇武謀反,你們都是皇帝的禁軍,應當保衛皇宮,為什麼要追隨叛逆?先降者有賞!”

北軍五校尉營的官兵雖然擁護竇武,但他們害怕宦官,聽到喊話,軍心渙散。從清晨到早飯時,幾乎全部歸降王甫。竇武、竇紹拚死突圍,王甫緊追不舍,他們走投無路,隻好拔劍自刎。

宦官把竇武、竇紹的頭顱懸掛在洛陽都亭示眾,又大肆搜捕竇武的親族、賓客和親戚,全部處死。竇太後被遷到南宮,竇武的家屬全都流放到日南。從三公九卿以下,凡是陳蕃、竇武舉薦的官員,以及他們的門徒和過去的部屬,全部免職,不準再做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