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25—220)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的朝代。東漢又稱後漢,乃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在文化、軍事等方麵亦有顯著成就,“硬脖子縣令的故事”、“黃巾大起義”

和“桃園三結義”等故事都可以在這一時期找到注解。

資治通鑒中

那些值得借鑒的故事

嚴子陵無意仕途

帝少與嚴光同遊學,及即位,以物色訪之,得於齊國,累征乃至;拜諫議大夫,不肯受,去,耕釣於富春山中,以壽終於家。

——《資治通鑒》第四十一卷會稽餘姚人嚴光,字子陵。他年輕時曾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窗,有很高的名望。劉秀稱帝後,派人尋找嚴子陵,請他入仕。

嚴子陵看到漢光武帝奪得天下,知道定會封他做官,可他生來厭惡官場,不願意享受朝廷俸祿。於是,他隱姓埋名,在齊縣境內富春山(在浙江省桐廬縣西)中過起了隱士的生活,一天到晚,忘情於山水之中,垂釣於溪水之畔,悠遊自在,怡然自得。

有一天,有人在富春山認出嚴子陵,把此事報告了縣令。

齊縣縣令上書光武帝:“有一個人,身披著羊皮大衣,在富春山溪水邊釣魚,此人很像嚴子陵。”

漢光武帝立即命官吏備好車馬,裝上優厚俸祿,想把嚴子陵請出富春山,然而官車去了又回,均無所收獲。這天,官吏又一次來到富春山,嚴子陵說:“你們認錯人了,我隻是普通打魚人。”使者不管他怎麼解釋,硬是把他推進了官車,快馬加鞭,送他到了京城。嚴子陵住進了漢光武帝特意為他安排的房子,每日飯菜相當可口,數十名仆人為他效勞,然而對於這些他卻不屑一顧。

侯霸與嚴子陵也是舊時好友,此時的侯霸已今非昔比,他做了漢朝的大司徒。侯霸聽說嚴子陵已到皇宮,就讓下臣侯子道給嚴子陵送去一封書信,表示對嚴子陵的問候。侯子道一見嚴子陵,便恭恭敬敬地把信遞了過去。此刻,嚴子陵正斜倚在床上,聽到是大司徒侯霸派人送信,仍然麵無喜色。接過信,大概看了一下,便放在了桌子上。侯子道以為嚴子陵因為侯霸沒有親自看望而不愉快,忙又說:“大司徒本想親自迎接您,因為公事繁忙,一刻也脫不開身,晚上,他一定抽空登門拜訪,請嚴先生寫個回信兒,也好讓我有個交代。”

嚴子陵想了片刻,命仆人拿出筆墨,他說,讓侯子道寫。信中寫道:“君房(侯霸字君房)先生,現在你做了漢朝大司徒,位列三公,這很好。如果你幫助君王為人民做了好事,大家都高興,如果你隻知道奉承君王,而不顧人民死活,終將身首異處,生命難保。”他說到這兒停了下來,侯子道請他再說些什麼,嚴子陵沒有吭氣,侯子道討了個沒趣回到了侯霸那裏。

侯霸聽完侯子道的話,麵有怒色,覺得嚴子陵不把他這個大司徒放在眼裏。於是把嚴子陵的一番話,報告了漢光武帝,誰知漢光武帝卻說:“我了解他,就這倔脾氣。”

當天,漢光武帝去看望嚴子陵,皇帝親自登門,這可是件大事,得出門遠迎。可嚴子陵根本不理,躺在床上養神。漢光武帝進來後,看到他這副情景,並不惱火,走過去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嚴子陵的肚子,親切地說:“老同學,你難道不念舊情,幫我一把嘛!”嚴子陵說:“人各有誌,你為什麼一定要逼我做官呢?”漢光武帝聽後長長地歎了口氣失望地走了。

有一晚,漢光武帝與嚴子陵敘舊。漢光武帝問:“子陵啊,你看我比從前怎樣?”“有點兒進步。”嚴子陵回答道。那晚,兩人睡在一起,嚴子陵故意大聲打呼嚕,並把腿壓在漢光武帝身上,漢光武帝毫不介意。第二天,一夜未回的漢光武帝,輕描淡寫地對仆人說:“別害怕,我隻是和嚴子陵在一起。”

漢光武帝封嚴子陵為諫議大夫,他不肯上任,仍舊回到富春山中過他的隱士生活,種種地,釣釣魚。富春山邊有條富春江,江上有個台子,據說是當年嚴子陵釣魚的地方,稱為“嚴子陵釣台”。

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漢光武帝又召嚴子陵入宮,嚴子陵拒絕了。嚴子陵最後死在家裏,享年80歲。劉秀聞訊,傷感惋惜良久。

嚴子陵無意仕途,鍾情於自由自在的山野生活,曾隱居富春江,耕釣為生。他的高風亮節,受到曆代人們的高度讚頌。後人為了紀念他,先在姚城東北五公裏的客星山麓嚴子陵墓旁建立祠堂,以示紀念。至明代,為了便於瞻謁,就將嚴子陵祠建於龍泉山上,成為曆代祭祀嚴子陵的場所。

南征北戰的馬援

馬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堅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則為害不休,不可棄也。”

——《資治通鑒》第四十二卷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側、征貳姐妹聚眾造反,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地蠻夷部落的響應。叛軍先後攻占了嶺南六十多座縣城,征側自立為王,一時間轟動天下。

漢光武帝劉秀得到消息後,就命令大將馬援等人率軍去南征交趾。

馬援率軍沿海邊向南進軍,逢山開道,遇水架橋,長途跋涉一千多裏。因不適應南方氣候,路途中有不少將士得病死去。到了第二年春天,大軍抵達浪泊,開始與敵人交戰,一舉擊潰敵人,殺敵數千,被俘投降的有一萬多人。馬援率軍繼續追擊征側,直達禁溪。他連續出擊,徹底擊潰敵人,征側等四散奔逃。不久,征側、征貳被抓獲斬首。

為嘉獎馬援,漢光武帝就封他為新息侯。馬援聞訊後,就殺牛備酒,犒賞全軍。隨後,馬援率大小樓船兩千多艘,戰士兩萬多人,再次進擊九真地區,剿滅征側的餘黨都羊等人。

從無功縣到居風縣,一路追殺,消滅敵人五千多人,最後嶺南地區全都平定了。

為安定剛收複的地區,經稟報朝廷,馬援將西於縣分為封溪、望海二縣,並組織人力修治城垣,挖河造渠,興修水利。另外,他還把南越地區與漢朝律法有出入的十餘條律法奏明朝廷,並向越人重新申明原有的製度,對他們加以約束。從此以後,南越地區一直奉行著馬援確定的製度。到了公元44年秋天,馬援見這裏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就率大軍凱旋回朝了。

公元44年9月,馬援平定交趾叛亂返回洛陽後,平陵人孟冀前往迎接,並勸他以後在家好好休養。

馬援感慨地說:“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侵擾北部邊境,我正要向皇上請戰。男兒應該戰死沙場,用馬革裹屍,運回家鄉安葬,怎麼能在家跟兒女過日子呢?”

公元48年7月,武陵蠻人作亂,出兵攻打臨沅,朝廷派武威將軍劉尚征討,結果全軍覆沒。馬援當時已62歲,聽到此事他請求掛帥出征。漢光武帝劉秀見他年事已高,沒有答應。馬援卻拍著胸脯,不服氣地說:“誰說臣老了!臣還能身穿鎧甲,騎馬馳騁。”

劉秀讓他試一試,馬援果真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趟。劉秀笑著說:“好一位精神抖擻的老翁!”

於是,劉秀派馬援統領馬武、耿舒等人,率領4萬大軍攻打五溪。大軍出發時,馬援對送行的友人杜涪說:“我老了,總擔心不能馬革裹屍,今天終於遂願,死也瞑目了。怕隻怕那些權貴子弟在皇上麵前搬弄是非,這些真叫我放心不下呀。”

當然馬援所說的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指的。原來,一次馬援患病,劉秀的女婿梁鬆前去探望。梁鬆在床下拜見,馬援卻沒有還禮,梁鬆對此很不高興。梁鬆走後,兒子們不解地問馬援:“梁鬆是皇帝的女婿,文武百官沒有不懼怕他的,為什麼父親對他這麼冷淡?”

馬援笑笑說:“我是他父親的朋友,他身份雖然顯貴,怎能不講輩分呢?”後來,因梁鬆仗勢驕橫,馬援批評過他,梁鬆就由此忌恨上了馬援,並尋機報複。

馬援進軍五溪途中適逢酷暑,軍中瘟疫流行,不少士兵都死去了,耿舒就此向朝廷進讒言說馬援指揮不當。劉秀隨後就派梁鬆去責問馬援,並兼任監軍。

梁鬆到達軍中時,馬援也因染上瘟疫病逝了,但梁鬆不肯罷休,依然乘機誣陷他。他上奏朝廷說馬援去南方打仗時如何搜刮大量財物,劉秀聽信讒言後大怒,就降旨廢黜了馬援的爵位,並追查他的罪行。

馬援的妻子、兒女聽說後十分恐懼,不敢將馬援的棺柩運回祖墳,隻是草草地葬在城西,一時間連馬援的賓客舊友,也沒有一個人敢上門吊唁。安葬完馬援,他的妻子就用草繩把自己捆綁起來,到皇宮門口請罪。劉秀把梁鬆的奏章拿給他們看,馬援的妻子才知道馬援遭人誣陷,於是,馬援的家人前後六次上書,為馬援鳴冤。前任雲陽縣縣令朱勃也上書為馬援申冤,指出馬援為朝廷效力22年,南征北戰,終於馬革裹屍,了卻平生的抱負。這樣的功臣,死後遺體居然不能歸葬祖墳。死者不能自我表白,活人不敢替他辯護,令人痛心。他要求讓朝廷大臣評議馬援的是非功過,決定是否恢複爵位,使天下人不至於失望。

後來,劉秀看了馬援的妻子和朱勃的奏章,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恢複了馬援的爵位,嚴懲了誣告他的人,並允許把馬援的靈柩運回祖墳重新安葬。

馬援的一生沒有遺憾,他死後的那些紛擾也與他無關。他在自己的諾言中安然睡去,留給後世的是一句句震古爍今的豪言壯語。無論是“老當益壯”,還是“馬革裹屍”,他都喊出了中華男兒的血氣方剛,喊出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生理想。

硬脖子縣令

及主出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殺之。

——《資治通鑒》第四十三卷光武帝劉秀統一全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希望國家經濟盡快地恢複起來。當時,地方豪強勢力很大,他們買賣人口,大搞土地兼並,不守國法。不過,嚴格執法的董宣不畏權勢,對他們敢於按律法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