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在竇太後的庇護下,甚至糾集力量,伺機造反。
這時,漢和帝一天天長大成熟起來。他看到竇憲依仗權勢,禍國殃民,把國家弄得一團糟,非常痛心。現在又看到竇憲竟伺機造反,便暗地裏組織起了自己的力量,依靠宦官鄭眾和幾個得力的忠臣,等待時機,準備一舉誅滅竇憲一黨。
公元92年,漢和帝召竇憲從涼州回到京師洛陽,對竇憲一黨來了個一網打盡,漢和帝念及竇太後養育之恩,沒判竇憲兄弟斬刑,但令他們自殺了。
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記載,竇憲對北匈奴的兩次作戰,北匈奴主力被徹底殲滅,而其殘部轉而向西方進軍,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的覆亡,從這個角度不妨說,竇憲對北匈奴的作戰不僅影響了中國曆史,也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的曆史進程。但他居功自傲,最終導致了迫令自盡,聲名掃地的命運。
班固著《漢書》
初,班固奴嚐醉罵洛陽令種兢,兢因逮考竇氏賓客。收捕固,死獄中。固嚐著《漢書》,尚未就,詔固女弟曹壽妻昭踵而成之。
——《資治通鑒》第四十八卷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人,9歲便能為文,誦讀詩賦。成年以後,更是博覽群書,對九流百家之言都有研究。他學無常師,不注重章句,隻要求掌握文章的主旨。班固為人寬厚,並不因自己的才能出眾而傲視別人,因此儒生們都很仰慕他。
東漢明帝永平初年(58年),東平王劉蒼任驃騎將軍,輔佐朝政,開東閣聘請賢才。當時班固剛剛20歲,就向劉蒼上書,盛讚當世名儒桓梁、晉馮、李育、郭基、王雍、段肅等人,希望他予以重用,劉蒼接受了他的意見。
班固的父親班彪去世以後,班固返回故裏,繼續撰寫班彪所著的《史記後傳》,被人告發私改國史,被捕下獄。他的弟弟班超上書為他辯解,漢明帝劉莊又看過了他所著的書,很賞識他,就赦免了他,並任命他為蘭台令史(俸祿百石的小官),與陳宗、尹敏、孟巽一起撰成《世祖本紀》。班固又轉遷為郎,負責典校秘書,其間他寫成列傳、載記等28篇。劉莊看後非常滿意,就讓他完成他先前所著的史書。
班固曆時20餘年,在東漢章帝建初年間基本修成《漢書》,記事起自西漢高帝劉邦元年(前206年),終於王莽新朝地皇四年(23年),有紀、表、誌、傳共100篇,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體係。這部記載西漢曆史的著作,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學者爭相傳誦。
班固任郎以後,得到劉莊的信任與親近,為報知遇之恩,班固也忠心盡職。當時京師洛陽已經建造起宏偉的宮殿,修築起堅固的城池,但很多人仍然希望遷都長安,於是班固仿效前代司馬相如、東方朔等人的做法,寫了《兩都賦》獻給劉莊,頌揚京都洛陽,批駁那些主張遷都者的言論。
漢章帝即位(76年)以後,由於他愛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到恩寵。章帝多次召班固入宮侍讀,有時班固一連幾天被留宿宮中。章帝每次出巡,班固就敬獻賦頌;朝廷中討論朝政大事,也常讓他參加,發表意見。但是班固對他和父親班彪前後兩代官位最高不過為郎,總有生不逢時的感慨,曾作《賓戲》來自我解嘲。後來班固升任玄武司馬,章帝召集諸儒在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班固奉命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義》。班固在朝臣討論對西域和匈奴的政策時,也都發表過自己的意見。
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大將軍竇憲遠征匈奴,任中護軍,參與謀議。竇憲大敗匈奴,班固為他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在燕然山上刻石紀功。永元四年(92年),竇憲獲罪自殺,班固受牽連被免官。又因班固不約束教育他的幾個兒子,任憑他們不法胡為,與洛陽縣縣令種兢結下積怨。種兢這時乘機羅織罪名進行報複,將班固逮捕入獄。當年班固死在獄中,享年61歲。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班固編撰,班固死後,由其妹班昭繼續完成,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2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12篇,表8篇,誌10篇,傳70篇,共100篇,後人劃分為120卷,共80萬字。
《漢書》的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詞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曆代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班超投筆從戎
班固曰:昔魯哀公有言:“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嚐知憂,未嚐知懼。”
信哉斯言也。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
——《資治通鑒》第十八卷
唐代詩人楊炯抱著建功立業的想法,寫下了“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豪邁詩句,激勵自己拿起刀槍,征服西北邊塞的敵人。其實,早在東漢,就有這樣一位投筆從戎的書生,為平定西域、保證中原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班超。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著名曆史學家班固的弟弟,他父親班彪、妹妹班昭也是那時有名的史學家,和班固一起完成了《漢書》的創作。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班超卻表現出與他們不同的誌趣。他身材高大,儀表堂堂,為人不拘小節,而且非常能吃苦耐勞。他雖然飽覽群書,但並不滿足於書本知識的獲得,總是想把所學的東西用來建功立業。
當班固在家鄉接受父親的遺命續修《漢書》時,有人上書漢明帝,誣告班固私自修改國史,毀謗朝政。明帝下令逮捕班固,把他關進了監獄。班超馬上趕到洛陽,求見明帝,說明情況後,請求代兄坐牢。明帝了解了真相,又為班超的一片誠心而感動,不僅釋放了班固,還委任班超為蘭台令史。蘭台令史官職很低,也沒有什麼實權,隻是負責抄寫文書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班超不僅感到有誌難施,而且還覺得非常無聊。
就在班超抄寫文書期間,匈奴在東漢邊境燒殺搶掠,給邊境上的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聽到這種情形,正在抄寫文書的班超把筆往地上一扔,氣憤地拍著案台,大聲感慨說:“大丈夫沒有其他抱負,隻願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立功邊地,封侯歸鄉,怎麼能在紙筆中消磨一生!”傅介子和張騫都是因出使西域立下大功而被封侯的人,是西漢赫赫有名的大臣,這樣大的誌願對一個隻是抄寫文書的人來說,未免太不切實際了,因此班超遭到同事的取笑,說他在做夢。然而,班超憑著自己的才幹和努力爭取,終於在31歲時,得到了一個假司馬的軍職,跟隨大將軍竇固出擊匈奴,並立下大功,載譽歸來。明帝和竇固都看到了班超的軍事才能,因而在當年,明帝就派遣了班超和郭恂率領36人出使西域,班超終於有機會可以實現多年的願望了。
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班超以他高超的外交手段和智勇雙全的政治才能,先後招撫了鄯善、於闐,並幫助疏勒人趕走了龜茲,使他們擺脫了被龜茲控製的命運。在短短一年內,班超就繼張騫之後再次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使漢朝與西域南麵諸國的聯係也有所加強。後來,竇固、耿秉又出兵降服了不肯歸附的車師國,東漢王朝得以重新設置西域都護,並派兵駐紮在那裏,防禦匈奴的侵擾。
班超幫助疏勒人立了自己的王,有了獨立的政權,在當地以少量的士兵,打退了龜茲一次次的進攻。可是畢竟危險重重,剛繼位的漢章帝擔心班超孤立無援,便下詔讓他回朝。誰知消息一傳出,疏勒都尉因為擔心疏勒又將被龜茲滅亡而拔刀自殺,希望以自己的死來挽留班超,全國上下也一片恐慌。一些手下不顧往日的威嚴,大聲哭泣,抱住班超所騎的馬腿不肯放。看到這種情況,班超十分感動,更加堅定了實現淩雲壯誌的信心:他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幫助東漢實現各民族的完全統一。於是他上書章帝,要求留下,章帝收回了詔令,班超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經過多年奮戰,班超憑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一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先後征服了莎車、月氏,收降了龜茲和姑墨,誅殺了頑固抵抗的焉耆王和尉黎王,使西域五十多個小國全部歸附東漢王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重新得到鞏固。由於班超的非凡表現,他先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又於公元95年被封定遠侯,食邑千戶。
班超在西域生活了31年,他不僅得到了朝廷的充分信任,西域各國對他也非常敬佩,他幾次想回歸中原,都被當地人死死挽留。直到100年,年近七旬的班超因年老多病思念故土才正式上書皇帝,要求東歸。102年8月,班超回到洛陽,被授為射聲校尉。可是,由於積勞成疾,他再也無法享受這些他早就應該享受的榮耀了,一個月後,班超病逝,享年71歲。
班超以一介書生,在萬裏西域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了封侯的雄偉誌願。他當年以傅介子、張騫為楷模,而今,他在曆史上創建的功績,絲毫不比前二人遜色。
班超投軍以後,屢建奇功。為漢朝和好了五十多個國家,鞏固了漢朝的政權,維護了邊疆的安寧。後來,人們把班超投筆於地、參軍作戰的故事叫作“投筆從戎”,用來比喻棄文從武,有誌報國。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國尚不能國,何及家,何及個人?我們要有遠大的誌向,學做一個像班超一樣頂天立地的“人”!武能定國,文能安邦,不管投筆從戎也好,棄武從文也罷,都隻有一個目的,為國雄於地球而貢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