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與500壯士的美名就這樣傳下來了。
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一直以來,田橫五百士的故事感天動地,那種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氣節打動了無數後人。正是有感於田橫等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節,畫家徐悲鴻曾於1928—1930年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惜別的戲劇性場景作長349厘米、寬197厘米的油畫一幅,這幅巨大的曆史畫滲透著一種悲壯氣概,撼人心魄。
凶殘的呂後
呂後年長,常留守,益疏。上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大臣爭之,皆莫能得。禦史大夫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資治通鑒》第十二卷
劉邦稱帝後,把他的結發妻子呂雉封為皇後。這個呂後雖說是女人家,但她喜歡鑽營權術,善於計謀,心狠手辣。在鞏固西漢初期劉氏王朝的過程中,她先後設計殺害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等漢朝開國有功之臣,成為我國曆史上一代有名的巾幗梟雄。
劉邦登基後,在眾多妻子中,他最寵愛妃子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此,呂後將如意母子視為肉中刺、眼中釘。戚夫人想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經常在劉邦麵前哭訴,慢慢劉邦想廢黜長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大臣們聽說後紛紛勸阻,都沒有能說服劉邦。
朝廷裏有一個禦史大夫名叫周昌,他雖然口吃,但因敢於仗義執言而深得劉邦賞識,在朝廷上他極力爭辯,反對劉邦改立太子。劉邦就讓他陳述理由。
周昌當時非常生氣,他結結巴巴地說道:“我嘴裏說不上來,但我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陛下想廢太子,我就就就是不接受!”劉邦看他著急而又誠懇的樣子,哈哈一樂,也就沒有堅持再議換太子的事。當時議事時,呂後在東廂房側耳偷聽,退朝以後,她去見周昌,就對他欠身致謝說:“如果不是您,太子差點就要被廢了。”這以後,劉邦封年僅10歲的如意為趙王。
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黥布歸來,傷病加重,就更加想換太子。張良勸阻不被接受,就借口生病不再過問政務。
叔孫通勸諫劉邦說:“從前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廢黜太子,另立奚齊,結果晉國內亂了幾十年,被天下人恥笑。秦朝因為沒有及早確立扶蘇為太子,使趙高得以用欺詐手段立胡亥為皇帝,使自己宗廟絕祀,這是陛下您親眼所見的。如今太子仁愛孝順,天下人都聽說了。
呂後又與陛下同甘共苦,艱難創業,又怎能相背棄?陛下一定要廢黜嫡長子而立小兒子為太子的話,老臣願血濺朝堂!”
劉邦回答說:“你別這樣,我隻是開玩笑罷了!”
叔孫通接著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旦動搖,天下也會震動。怎麼能拿天下來開玩笑呢?”
當時大臣中堅決勸阻的人很多,劉邦明白群臣的心意都不向著如意,於是就沒有再堅持改立如意為太子的主張。但是,劉邦擔心自己死後,趙王年幼,不能自保。於是,他將如意托付給周昌,讓他為趙國的相國,輔佐趙王。這以後,劉邦的病情日漸加重,沒多久劉邦就去世了,接著17歲的太子劉盈繼位,帝號為漢惠帝,其母親呂後被尊為皇太後。
由於劉盈少不更事,朝中大權落入了太後呂雉的手中。劉邦死後不久,呂後就向戚夫人和劉如意痛下毒手。
一天呂後下令把戚夫人關進深巷裏,剃掉頭發,穿上囚服,讓她一天到晚在那兒舂米。
戚夫人受盡折磨羞辱,終日以淚洗麵。接著,為了鏟除劉如意,呂後又三次派人到趙國召如意回長安。當時周昌已任趙國國相,他聽明使者的來意後,就對使者說:“高帝生前把趙王托付給我,趙王年紀小,我聽說呂太後怨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回去一並殺掉,所以我不敢讓趙王回長安去。而且趙王也病了,不能接受詔令。”呂後聽到使者回報後,大為憤怒,先派人召回周昌。周昌到長安後,就派人再去召如意。
漢惠帝劉盈素來與如意感情深厚,得知呂後想殺害如意的消息後,十分擔心,他就親自去灞上迎接如意,將他接到宮中,想方設法保護如意。這以後惠帝終日與如意形影不離,就連吃飯睡覺都在一起,使得呂後想殺如意,始終找不到機會。
轉眼到了第二年十二月,一天惠帝一早出去打獵,見如意年紀幼小,睡得正香,所以就沒有叫醒他和自己一同前去。呂太後一見機會來了,就立即派人用毒藥將如意毒死了。待惠帝回到宮中時,如意已七竅流血,死在床上。
毒死如意後,呂後更加凶殘,又下令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珠,熏聾耳朵,灌下啞藥,讓她待在廁所裏,稱她為“人彘”。
過了幾天,呂太後召惠帝來看“人彘”。惠帝見了,又驚又怕,詢問後得知這就是戚夫人,於是就號啕大哭,回到宮中後就生了一場大病,足有一年多臥床不起。後來,他派人向呂太後請求說:“這種事不是人做的,我作為太後您的兒子,實在沒有能力再治理天下。”從此以後,惠帝就不再過問朝政,每天飲酒消愁。公元前188年,二十三歲的惠帝在鬱悶中離開了人世。
凶殘的呂後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狠毒的女人背後,往往有一個更無情的男人。反之,卻不一定成立。女人有先天的母性,凶殘起來也有限,除非給她一個極度冷酷、無情的負心男人。仔細觀察周圍那些顯得強悍毒辣的女人吧,其實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缺人愛。要爭男人,沒心機沒謀略就是死路一條。在情場,呂雉是相當弱勢的,她得不到愛;而戚夫人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有愛,還有充分的豐滿自己羽翼的可能——每一次征戰劉邦都帶著她,她隻要用點心就可以結交大臣,她卻以為單靠一個男人的寵愛就能當上國母,太傻,太天真。要知道搶男人,尤其是搶成功的男人,那真是技術活兒,基本上和當一個政客所需的元素重疊:有謀略、演技佳、夠忍耐。
如果搞一個史上最殘暴女人的票選,呂後不會入選三甲,她會得最高大賞:終身成就獎。
她最有名的事件,是發明了史上對待小三的最慘烈的方式:讓曾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戚夫人,集萬千殘疾症狀於一身,斬斷四肢、挖去雙眼、熏聾雙耳、毒成啞巴,然後扔進廁所,送她一個稱號,叫“人彘”,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人豬”。
司馬遷著《史記》
固譏司馬遷是非頗謬於聖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甚矣!
——《資治通鑒》第四十八卷司馬遷,字子長,生於公元前l35年,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裏,其父司馬談在朝中擔任太史令,對曆史和先秦諸子都有深刻的研究。司馬遷小的時候,父親就對他充滿期望,希望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事業,所以家教很嚴。司馬遷10歲的時候,就能誦讀《左傳》、《國語》、《尚書》等曆史古籍,在曆史學和文學兩方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遷讀書,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複思考,探究根底。他還喜歡尋訪名勝古跡,從20歲那年起,司馬遷到全國各地去遊曆,往南,他到了江淮流域,最遠到過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據傳說他還特意到留有禹穴的地方進行了考察。往北,司馬遷渡過了汶水、泗水,到過春秋戰國時代的齊國、魯國的首都,實地考察了孔子、孟子當年給學生講學練武的遺跡。
每到一地,凡是古代曆史記載或傳說中出名的地方,司馬遷都要親自考察遊覽,訪問當地的老年人。他聽說戰國時代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能防洪和灌溉,就特地跑到四川,爬上岷山眺望,到都江堰的離堆上去踏勘。他聽說秦滅魏的時候,曾引黃河水去淹魏國首都大梁城,就特地跑到大梁,觀察了城牆上當年被水淹過的痕跡,向老年人詢問水淹大梁的慘狀。他聽說屈原懷才不遇,自沉汨羅江而死,就特地跑到長沙,在汨羅江畔憑吊了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經過數次大規模的遊曆和考察,司馬遷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觀察事物的能力,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料,為寫《史記》打下了基礎。
司馬遷36歲那年,父親司馬談因病去世,父親生前編寫的一本曆史書便擱下了。他臨死時,拉著兒子的手再三囑咐說:“漢朝興起以後,海內又統一了,上麵有賢明的君主,下麵有眾多的忠義之士。他們的事跡都很豐富感人,我們做太史令的,如果不能把他們的業績記載下來,就是失職。我死之後,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把書寫完。”司馬遷流著眼淚,連連點頭,接受父親的囑咐。
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接替父親做太史令,這時候他接觸到了各種宮廷文書檔案,知識更加豐富了,收集到的材料也更加廣泛。公元前104年,他繼承其父的遺誌,開始著手編寫《史記》。
正在司馬遷專心寫《史記》的時候,不幸的事降臨到他的頭上,這是他48歲那年。司馬遷的好朋友李陵,被派去征討匈奴。由於孤軍深入,糧盡援絕,被匈奴包圍俘虜了,當時有人傳說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一生氣,把他的全家都殺了。司馬遷對李陵比較了解,就在漢武帝麵前替李陵辯白了幾句,因此,觸犯了漢武帝,漢武帝便治了他的罪,按當時的法律規定,是可以用錢贖罪的,但司馬遷家裏沒有錢,最終受了腐刑的處罰。腐刑是使人喪失生殖能力的處罰,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卻讓人蒙受巨大的恥辱。
受刑以後的司馬遷,在人格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內心十分悲痛,他幾次想到了自殺,可是一想到父親的遺願還沒有實現,又不甘心這樣死去。他決心堅強地活下去,把那部曆史書寫完。從此,他利用已經收集到的材料,夜以繼日地發憤著書。
經過不懈的努力,在53歲那年,司馬遷終於寫成了我國第一部不朽的曆史巨著《史記》。
這部書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3000年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曆史,全書共130篇,有52萬多字,其中包括本紀12篇,記載帝王的事跡;表10篇,用列表的方式記載大事和重要人物,補充本紀;書8篇,記載重要的典章製度、天文現象、政治設施和社會經濟生活;世家30篇,記載諸侯王和孔子、陳勝等特殊重要人物的事跡;列傳70篇,記載重要人物、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紀和列傳,因此後人稱它為紀傳體史書。自從《史記》首創了這種紀傳體以後,中國曆代的正史,即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記》做榜樣,采用紀傳體這種形式來寫的。
司馬遷著的《史記》不僅內容確信可靠,是一部了不起的曆史巨著,而且文字生動優美、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因此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學著作,魯迅稱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中國這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泱泱文明古國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們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古文典籍,其中,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為璀璨、最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可以使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拚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紀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完成的曠世巨著。書中不僅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而且也記載了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曆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曠世大儒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