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丘生執拗得很,一定要去,一味懇請竇長君幫忙引薦。竇長君在曹丘生的再三懇請之下隻好替曹丘生寫了一封引薦信,曹丘生這才歡天喜地地離去,準備拜訪季布。

在曹丘生見季布之前,季布已收到竇長君的書信,他看完信後,很生竇長君的氣。

“這個竇長君,不僅不聽我的忠告,繼續與曹丘生往來,還介紹他來見我,實在是沒有道理。”生氣歸生氣,推薦信既已收了不見總是不好。於是,季布鼓著一肚子氣等待曹丘生的到來,屆時一定不會給他好臉色看。

曹丘生可不管這些,有了竇長君的引薦,這天,他興衝衝地來到季布府上,季布冷若冰霜,一臉鄙夷神色。曹丘生已經知道季布對自己有成見,也就不大往心裏去。按禮節揖拜了一番,曹丘生見季布還沒有好臉色,也感到有些難受,於是正了臉色對季布說:“將軍您也大概聽到我們家鄉楚國有句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說得到一百斤黃金還不如得到季布一句允諾)。可是,將軍您真的就沒有想過您為什麼能在梁、楚大地有這麼高的聲譽嗎?您是楚國人,我也是楚國人。我這麼些年在外漂泊,一直以您為驕傲,到處替你宣揚,您才有這麼高的聲譽。難道我做得還不夠嗎?還是我究竟做錯了什麼,以致你對我有這麼深的成見,對我拒而遠之,這實在令我傷感寒心啊!”

季布聽後非常震驚,也非常感動,原來曹丘生這麼多年在外奔波,一直沒忘傳播我的聲名,自己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看重,原來是有這位老鄉在各色人中間大力宣揚的結果。而自己卻還唾棄他的為人,相形之下,自己倒顯得小氣了,於是,季布立即上前扶住曹丘生,誠懇地賠禮道歉致謝,並引曹丘生上座,以酒為賀,開懷暢飲。

季布深深明白:自己能有這麼一天,曹丘生功不可沒。季布熱忱地挽留曹丘生在家住了幾個月,每天待如貴賓。然曹丘生生性好遊行走四方,故而執意要走。季布見挽留不住,隻好給他一筆豐厚的禮物送他離去。從此,季布的聲名傳得更遠更廣。

古人說一諾千金,這是指季布一諾千金,從此後人以此為交友的信條,說明隻要有一個承諾,縱是粉身碎骨,生死不顧,也要履行自己的諾言。當時楚下有一句話:黃金百兩,不如季布一諾,季布隻要答應了的事,縱有再多的困難,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到,這代表了人生的信條。

現代人常常遇事爽約,相比之下,差距何其大也,一諾千金當然是不必的,但是一般情況下要守這個規則,因為人之以為人、之所以取得別人的信任,首先便是這個信字,如果人言而無信,那就會讓人鄙視。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人與人之間交往,應誠信為先,許下的諾言必定完成,因為諾言很貴重。

蕭規曹隨

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資治通鑒》第十一卷

蕭何和曹參早年都在沛縣當官,後來又一塊兒跟隨劉邦起兵,兩人關係本來就不錯。曹參是個將軍,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可在劉邦稱帝後,他的官階不如蕭何,這使他和蕭何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但蕭何知道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

漢惠帝即位不久,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親自登門探望蕭何,並問他誰可繼任相國,蕭何推薦了曹參。

蕭何一死,漢惠帝馬上任命曾參為相國,曹參繼任後,采取了清淨無為的辦法,一切按照蕭何已經規定的章程辦事,並無新的舉措。

有些大臣見到曹參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十分著急,想幫他策劃策劃,可他們一到曹參的家裏,曹參隻是一個勁地勸他們飲酒,並讓他們莫談國事。

漢惠帝也對曹參的作為有些不滿,他以為曹參這麼做是居功自傲、倚老賣老。他找來曹參的兒子曹窋說:“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老皇帝剛去世,新皇帝還那麼年輕,而他作為相國,卻隻知道天天飲酒,不問國事,像這樣能治理好天下嗎?但你不要說是我讓你問他的。”

曹窋回家,把皇上教他說的話和曹參說了一遍。曹參大怒,把曹窋揍了一頓,說:“你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天下的大事還輪不到你來插嘴。”

曹窋挨了一頓揍,有苦說不出,隻能向皇上訴委屈。漢惠帝聽了他的話,更感到不高興。

第二天,曹參入朝,漢惠帝責怪他說:“你何必要教訓你兒子呢?他說的話是我讓他說的。”

曹參一聽此話,連忙請罪,接著又說:“請問皇上,你和高祖比,誰更聰明一些?”

漢惠帝說:“我哪能和高祖相比!”

曹參說:“我和蕭相國相比,誰更能幹呢?”

漢惠帝遲疑了一會兒,說:“你的才能好像比蕭相國差一點。”

曹參說:“皇上說得一點也不錯。高祖和蕭相國都是聰明過人的人,他們吸取了前朝興衰的經驗,為我們製定了一套完善的治國製度,我們隻要遵此辦理,不出差錯就行了。現在天下太平不久,如果製度頻繁更改,會造成人心混亂,這是治理國家最忌諱的事。所以我寧願讓天下人認為我無能,也不願沽名釣譽,擾亂百姓。”

漢惠帝這才明白了曹參的良苦用心。

曹參做了3年的相國,清淨無為,沒有給百姓增添絲毫的負擔。老百姓很感激他,為他編了這樣的一首歌:蕭何製法,天衣無縫;曹參繼任,守而不失。受惠於他的清淨無為,百姓得到了安寧。

後世根據這件事總結了一個成語,就是“蕭規曹隨”。

漢朝剛剛建立時,人民飽受戰亂之苦,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蕭何順應民意,製定了一係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到了曹參當丞相的時候,大的社會環境還是如此,因此曹參審時度勢,采取“無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蕭規曹隨”的佳話。

田橫五百士

田橫為將,平齊地,章邯兵益盛。項梁數使使告齊、趙發兵共擊章邯。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楚、趙不許。田榮怒,終不肯出兵。

——《資治通鑒》第八卷

秦朝末,齊國的田儋率領其兄弟及豪門子弟趁秦末大亂,殺了當地縣令自立為王。田儋死後,其弟田榮繼而為王,田榮戰死後,田儋之子田廣立為齊王(其時田橫為相),然後其部戰敗,隨後田橫收集殘部仍自立為齊王。其間,可謂滄桑幾變,曆經風雨。

漢王劉邦曾派說客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和齊相田橫聯合抗楚,田廣、田橫同意倒向漢王劉邦。誰知,這時漢王大將韓信已經率大軍奇襲了久攻不下的齊國重鎮曆下,加之韓信不知齊王已倒向了漢王,並派遣使者向漢王劉邦通報和締約。所以韓信揮兵東進,直指齊都臨淄。

田廣、田橫見漢軍兵臨城下,非常氣憤,以為漢軍言而無信,被酈食其所出賣,因而惱羞成怒地烹殺酈食其。然後,齊國很快就被韓信、灌嬰等漢將全部攻占了。

韓信等擊破齊國後,齊相田橫逃奔到淄博一帶,並再次集聚殘部自立為王,以圖東山再起。於是,田橫率軍反攻漢軍灌嬰的部隊,但被灌嬰打得大敗,不得已,田橫隻好再次逃亡,投靠了彭越。

梁王彭越一度中立,但又不堅定,一會兒倒向楚軍,一會兒又倒向漢軍。等到漢王劉邦最後滅了楚軍,並翦滅了一部分諸侯,建立了漢帝國後,彭越仍舊被封為梁王,臣服於漢王朝。因而寄居在梁王彭越籬下的田橫就非常擔心,因為田橫曾烹掉了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害怕有一天彭越會將他交給劉邦處置,從而遭到誅殺。田橫恐懼不已,隻好再次逃亡,率領下屬追隨者約500人逃入海中,據島自安。

但是,漢高祖劉邦聽說田橫率眾逃到海中島嶼上去了,很為這件事憂心。就詔告天下說,田氏兄弟本來就是反秦平定齊地的有功之人,而且深得民心,齊地的賢人名士都樂意歸附他們,如今他們躲入海島,不招撫他們,恐怕皇帝落個遺賢在野的聲名。

於是,劉邦派使臣到島上去宣布赦免田橫等人的一切罪過,並召他們回漢朝做官,但田橫害怕劉邦言而無信,很不放心,因而推辭說:“我是有罪之人,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臣酈食其。而且,我聽說酈食其的弟弟酈商已經是漢王朝的將軍並且很有賢名,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我等很擔心這些,所以不敢聽從詔令隨便返回朝廷。我們隻求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長年生活在海島上就夠了。”

使者還報劉邦,劉邦聽後很不滿意,認為田橫顯然是在對抗自己,一定要收服田橫才放心,於是就召來酈商,對他說:“齊王田橫他們將返陸歸順朝廷,但他們很擔心你會因為你哥哥酈食其的事而報複他們,所以遲遲不敢來,現在,我命令,如你們有人敢傷害田橫他們,我定將你夷滅三族!”這樣,酈商自然隻得答應以大局為重,不念私仇舊怨了。

然後,劉邦再派使者上島宣旨,並向田橫等人說明了漢朝為他考慮的一切措施政策,以解除田橫等人的憂慮,此外,還對他們說:“你們回來,功勞大的將被封王,功勞小的也可封侯!”最後又無不威脅地說,再不服從可要派兵上島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田橫知道,隻有離島歸順一條路可走。於是,田橫帶了兩名隨從,隨使臣歸朝聽命。

當他們一行人走到屍鄉(今河南偃師),田橫還是憂懼不已,而且離京城越近越感覺害怕。

於是他就對使臣請求說:“不久,我們下等草民就要拜見天子了,這可得洗沐修飾一番,以示莊重,別汙了陛下高貴的地方啊!”

使臣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決定稍作停留,洗沐修飾一番。田橫趁使者不在時,對兩名隨從說:“當年我是和漢王劉邦並立稱王的齊王,如今人家做了天子,而我卻成了他的俘虜之臣,這種恥辱叫我很難忍受。而且,我烹掉了酈食其,現在又與他的弟弟酈商共事劉邦,即便他畏於天子之令不敢加害於我,而我又有什麼顏麵見他呢?劉邦狡詐得很,他招降我,不過是怕我們據島自重,對他構成威脅,而他一定要讓我離開海島到朝廷以便於控製罷了,他隻有見到我的人頭才放心。現在這裏離劉邦所在的洛陽不過30裏路,待會兒我割下自己的頭顱你們拿去見劉邦時,一定還不至於腐爛,應當可以讓劉邦看得清楚並相信我已死了,那樣他一定會滿意的。”

接著,還不等隨從醒過神來,田橫已經拔劍自刎了,使者和隨從隻好捧著田橫的頭去見劉邦。劉邦心裏很高興,嘴上卻感歎不已:“啊,田氏三兄弟相繼稱王,不是賢德之人怎麼能做到呢!”於是下令,以王侯的身份厚葬田橫,還加派2000士兵營葬並護墓,同時,拜封田橫兩名親隨為侯。

不料,安葬完畢,兩名已被封侯的隨從立即在田橫墓邊自殺身亡。劉邦這次著實震驚不小,認為田氏兄弟果然善招攬才士,居然有人對他這樣死心塌地。因此,劉邦趕緊派使臣到島上去召還駐留的田橫的追隨者,然而使者很快回來報告說:“島上的500名田橫親信,一聽說田橫自殺了,也立即全體自殺,以表忠心報答田橫。”

劉邦聽了唏噓不已,他深感500壯士的忠貞與義氣,令褒獎並厚葬他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