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懷羞恥心,自尊自愛(1 / 2)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

孟子說:“做了而不明白,習慣了而不覺察,一輩子走這條路,卻不知道那是條什麼路,這種人是一般的人。”

孟子說:“如此去做了,卻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習以為常了,卻不知道考察那是為什麼。一輩子人不能沒有羞恥心。把沒有羞恥心當作羞恥,那就不會有恥辱了。”

孟子說:“羞恥之心對於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玩弄權術詭計的人,是不知羞恥的。不因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羞恥,這樣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在此一再強調,人要坦坦蕩蕩,明明白白,要自尊自愛,懂得什麼是羞恥。

人應有羞恥之心。羞恥之心不僅是一切道德修養的基礎,也是為人的基本底線和最低品質。古之賢人,大凡都有羞恥之心,或以不能忠君報國為恥,或以道德修養不足為恥。

漢代淮陰侯韓信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韓信少時出身貧賤,既不得推選為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因此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被人厭棄後憤而離開。他在城下釣魚時,有位洗衣服的老婦見他沒飯吃,便把飯菜分給他吃,連續幾十天都是如此。韓信非常感動,對老婦說:“等我有了能力一定好好報答你。”老婦對此非常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卻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希望你報答了。”韓信聽了這番話慚愧不已,立誌要做出一番事業來。他後來投靠劉邦,並且憑借自己優秀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作出了重大貢獻。

做人要有羞恥之心,懂得自尊自愛,知道哪些事該幹,哪些事不該幹,這就是智。人無廉恥,百事可為,這個人不僅沒有智,也不會有禮、有義、有仁,那麼他就不會有什麼作為了。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自尊自愛是人生美德。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沒有自尊心的人即等於自卑”。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我們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是一種尊重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心理。自愛,是指愛惜自己、珍愛自己的人格尊嚴。世界上最名貴、最美麗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霓裳羽衣,而是知愧知恥、自尊自愛。

一個人隻有自尊自愛,才能在他人心中樹立威嚴,贏得他人的尊重;一個人如果能真正懂得知愧知恥、自尊自愛,就會主動維護他人的尊嚴,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結合起來,從而散發出高貴莊嚴的氣質。

1927年,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在歐洲留學。那時,中國留學生在外國,不僅經濟上困難,而且政治上受歧視。

有個洋學生向徐悲鴻挑釁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們送到天堂裏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這話激怒了具有滿腔愛國熱血的徐悲鴻,他嚴肅地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才!”

從此,徐悲鴻懷著為我中華民族爭光的決心,刻苦努力,經常到羅浮官、凡爾賽等巴黎各大博物館臨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閉館的時間不出來。有誌者事竟成。徐悲鴻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評。接著,在一次競爭考試中,他又獲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這時,那個曾向他挑釁的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對手。

人的自尊,常常是在他人的嗬護和鼓勵下形成的,比如名人,因為對社會作出的突出貢獻或在某方麵取得傑出的成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愛戴;與此同時,來自大眾的關注和愛戴也使得名人開始看重人們對他的評價,在眾人的嗬護和激勵中,名人的自尊形成了;在眾人的讚美與欣賞中,名人感受著做人的自豪與快樂。在自豪與快樂中,絕大多數名人,能夠不斷地自我完善,他們的生命狀態也因此不斷地向上成長、向上擴展、向上觸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