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集思廣益,博采眾長(1 / 2)

【原文】

(孟子)曰:“好善優於天下,而況魯國乎?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皆將輕千裏而來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則人將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裏之外。士止於千裏之外,則讒諂麵諛之人至矣。與讒諂麵諛之人居,國欲治,可得乎?”

【譯文】

孟子說:“善於聽取好的建議,治理天下就會遊刃有餘,更何況治理一個魯國呢?如果善於聽取好的建議,那麼天下的人都願意不遠千裏地趕來把好建議告訴給他;如果不善於聽取好的建議,那麼人們就會模仿他的口氣說:‘哦哦,我早就知道了。’那種口氣臉色早把別人拒絕在千裏之外了。有見識的人在千裏之外止步不來,那麼,喜歡進讒言和阿諛獻媚的人就會不請自來了。與這樣的阿諛諂媚之人為伍,還想把國家治理好,怎麼可能呢?”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的這段話,強調了聽取善言的重要性。廣開言路,天下英才皆來歸附。過分看重自己,那麼該接受的意見就會加以拒絕,言路就被堵塞了。在曆史上,許多有所作為的帝王因為善於采納善言而成就功業。

梁君王出去打獵,見到一群白雁。梁君拉滿弓想射白雁。路上有個走路的人,梁君王叫走路的人停下,那個人沒停,白雁群受驚而飛。梁君王發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車夫公孫襲下車說:“您別射。”梁君氣憤地說:“你不幫助你的主君反而幫助別人?”公孫襲回答說:“過去齊景公的時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時說‘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齊景公走下庭堂磕頭說:‘我求雨的原因,是為了人民。現在一定讓我用人祭祀,才要下雨,我將自己充當祭品。’話沒說完,天下大雨達到方圓千裏,為什麼呢?因為齊景公對天有德對人民施恩惠。現在主君想射人,我認為主君的話跟虎狼沒有什麼不同。”梁君拉著公孫襲的手,和他上車回去。梁君王說:“今天真幸運啊:別人打獵都得到禽獸,我打獵得到善言。”

“好善”,就是善於聽取好的建議的意思。真正好善的人,雍容大度,宰相肚裏能撐船,即使對不那麼中聽的話也能照樣聽取,采納其合理的對治國平天下有益的良方。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也是同樣的道理。善於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人,總是更容易獲得成功。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集思廣益,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依靠集體智慧去研究問題,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創造發明成功的思維方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在許多情況下,常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一旦把問題拿出來和人家共同討論研究,便很快可以找到辦法,使問題迎刃而解了。

三國時,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處理、決定蜀國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國政權的實際主持者。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並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當時丞相府裏負責文書事務的主簿官,對諸葛亮親自過問每一件事的作法提出了建議,他說:“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之間分工應該不同。”他還舉出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語集思廣益的意思。勸諸葛亮不必親自處理一切文書,少過問一些瑣碎的小事,對下屬應該有所分工,自己應主抓軍政大事。

諸葛亮對主簿官的勸告和關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負劉備所托,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後來主簿官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哀悼不已。為了鼓勵下屬踴躍參與政事,諸葛亮特地寫了一篇文告,號召文武百官、朝廷內外主動積極地發表政見,反複爭議。

這篇文告就是《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他在文中寫道:“丞相府裏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麵有益的建議,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這個故事正是成語“集思廣益”的出處。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對自己都是大有益處的。

但如今,最需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管理者,許多都已經習慣了獨斷專行,他們把別人的意見當做是對他們的權威的挑戰和對他們的權力的幹涉。這造成了許多企業隻聽從一人、萬馬齊喑的局麵。在團隊中,管理者要想成功地做出一項決策,絕不能一味地固執己見。相反,必須善於傾聽各方麵的意見。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集思廣益,集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取精華棄糟粕,隻有這樣,才能使決策取得更好的效果。

事實上,企業的發展不能夠隻靠上層管理者的決策,而應該靠全體員工,特別是能夠集中全體員工的智慧。企業中重大的問題應該廣泛地聽取大家的意見,要分析看有沒有不合理的成分;少數人的意見也要聽,看一下有沒有合理的方麵,認真思考分析,對各種意見分析、歸納和整理,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畢竟,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比較容易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