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以鄰為壑,害人害己(2 / 2)

現在媒體上經常報道的貪官司汙吏,那都是自私自利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後果。他們利用職權之便,貪汙公款,行賄受賄,為的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他們得到的一切並非通過自己的努力而來,他們拿走的是國家的錢、納稅人的錢,所以,他們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如果他們不是私心過重,怎麼會白白地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呢?

這些人在損公肥私的時候,隻是在物質上、權勢上滿足了自己,暫時得到了一點實惠,但他們付出的卻是人格和靈魂的代價。他們失去了純潔美好的良心,一生都得不到安寧。

自私者的算計到頭來終將是一場空。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那個故事所講述的道理連幼兒園的小孩子都懂,就是做人做事的時候不能自私,要先人後已。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有的人就忘記了最初受到的那些最淺顯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事要時時想著他人,不能光顧自己。這些道理是指引我們一生的明燈,任何時候都不可拋棄。

自私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品德不良,時時都想占別人的便宜,而不想付出任何代價;一種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處處都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即使吃一點點小虧都不肯。品德不良的人自不必說,到頭來他會為此而付出代價。怕吃虧的人其實完全可以將這一習性改掉,你要想清楚,你幫助了別人,你有需要的時候,別人同樣也會幫助你。你雖然付出了,但是別人會對你感激不盡。有的時候你將利益讓給了別人,暫時吃了一點小虧,但是,別人看到了你的高風亮節,大家對你的人品讚賞有加,你的人品得到了認可,你獲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友情,同時,以後再有一些利益分配的時候,別人也會盡可能地顧及到你的感受。這個世界上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畢竟是少數,你給乞丐一枚硬幣,他尚且還要跟你點點頭,說一句謝謝,更何況是與你朝夕相處的同事、朋友呢?

得到一點小便宜是小智能,能夠犧牲自己為他人著想才是真正的大智能。

晉平公作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裏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後稱讚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後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形容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人生活在社會上,除非閉門造車,否則一旦與人交往,就須選擇合宜的途徑,以求互相尊重、集思廣益、大公無私。“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人,將會寸步難行。

【家長裏短說孟子的大智慧】

公和私二字最早是作為各自的字義表示出現在經文和甲骨文中。直到戰國末期,才出現了公與私的對稱,同時賦予其道德性的意涵。人們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的自然觀引申到社會人事間的奉公之道,逐步形成了以“公”為基點的組織社會的指導思想。大公無私是人類文明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最高尚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