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換位思考,理解他人(1 / 2)

【原文】

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鄉鄰有鬥者,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譯文】

孟子說:“禹、後稷、顏回遵循同一個道理。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裏的,就覺得仿佛是自己使他們淹在水裏似的;後稷一想到天下的人還有挨餓的,就覺得仿佛是自己使他們挨了餓似的,所以才那樣急迫地去拯救他們。禹、後稷和顏回如果互換一下處境,也都會這樣的。假設現在有同室的人打架,為了阻止他們,即使匆忙得披散著頭發就戴上帽子去阻止,也是可以的。如果鄉鄰中有打架的,也披散著頭發就戴上帽子去阻止,那就太糊塗了;對這種事,即使關起門來不管它也是可以的。”

【孟子的大智慧】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禹、稷和顏回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他們表達內心之仁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他們內心的道德和情懷都是一樣的。

他們的處世之道並無差別,有相同的人生觀,相同的做人原則,即把天下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安貧樂道執著不變。禹、稷公而忘私,顏回安貧樂道,使禹、稷居於顏回的那種處境,禹、稷依然快樂,使顏回居於禹、稷的那種地位,顏回也能憂禹、稷所擔憂的事情。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就是儒家教人的權衡之道,隻有這樣,人生才得以從從容容,並且獲得最大的愛人之功。

無論是當權時的為民造福,還是作為平民時的提高自身修養,雖然方式不同但都表達了內心的“仁道”,都是對“仁道”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英國有句諺語:“要想知道別人的鞋子合不合腳,穿上別人的鞋子走一英裏。”它說明,在人際相處和溝通裏,“換位思考”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用“換位思考”指導人的交往,就是讓我們能夠易地而處,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地明白及體會身邊人的處境及感受,並可迫切地回應其需要。要充分體會他人情感和在交流中的需要,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才會有真正意義的溝通。

在前蘇聯這個國家還是普遍貧窮,購買任何東西都必須排隊的年代裏,有一個蘇聯的窮人,為了招待他的外國友人來訪,正興致勃勃地賣力打掃自己的房子。正當他很認真地在掃地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竟然將唯一的一柄掃把,“啪”地一聲,給弄斷了。蘇聯人楞了一秒鍾,馬上反應過來,登時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他的幾個外國朋友這時正好趕到,見到蘇聯人望著斷掉的掃把痛哭不已,變紛紛上前來安慰他。

知法守法的美國人道:“我建議你到法院去,控告製造這柄劣質掃把的廠商,請求賠償;反正官司打輸了,也不用你付錢啊!”

經濟強盛的日本人道:“唉,一柄掃把又值不了多少錢,再去買一把不就行了!又何必哭得如此傷心呢?”

實事求是的德國人道:“不用擔心,大家一起來研究看看,一定有什麼東西,可以將掃把粘合得像新的一樣好用,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浪漫成性的法國人道:你能夠將這柄掃把給弄斷,像你這麼強的臂力,我連羨慕都還來不及呢?你又有什麼好哭的啊?

講求迷信的台灣人道:“放心好了!弄斷掃把又不會觸犯什麼習俗的忌諱,你究竟在怕什麼呢?”

最後,可憐的蘇聯人哭著道:“你們所說的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重點是,我明天非得要去排隊,才可以買到一柄新的掃把,不能搭你們的便車一起出去玩了!”

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一向是人際溝通當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同理心的人際互動,將會產生什麼樣荒謬可笑的後果。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既定的立場,也因此而習慣於執著在本身的領域當中,忘卻了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有著他固執的—麵。

所以,在做任何的事物考量之前,試著先將自己的想法放下,真正設身處地站到對方的立場,仔細地為別人想—想,你將會發現,許多事情的溝通,竟會變得出乎想象之外的容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