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靈活變通,巧妙行事(2 / 2)

這個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也是成語“按圖索驥”的由來。這個寓言有兩層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二是諷刺那些本本主義的人,機械地照老方法辦事,不知變通。

美國威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裏,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拚命地朝著光亮處掙紮,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這一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隻知道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執著和變通是兩種人生態度,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單純的執著與單純的變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隻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執著與變通二者兼顧。

隨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匪淺。孫臏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的《孫臏兵法》到處蘊含著變通的哲學。孫臏本人也是一個善於變通的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確定他是否真的有才華。

一次,魏王召集眾臣,當麵考查孫臏的智謀。

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

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

魏王說:“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麵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麵,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得意洋洋地說,“那好,”說著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著看他的洋相呢。

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才華連連稱讚。魏王也對孫臏刮目相看,孫臏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按照常規思維去思考,如果我們能像孫臏那樣,學會靈活變通,那麼你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僅思考問題要這樣,在工作上也應該這樣。與領導相處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靈活變通。領導為什麼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靈活變通,故而跟在他身邊的下屬,必定要懂得彈性處理法則。所謂靈活變通與彈性處理,跟滑頭性格與做事沒有原則是不相同的。因時製宜,在某種特殊特定環境之內,配合需求,設計出最好的可行方案,這就是所謂彈性處理。分明已經改了道,此路不通,還偏偏要照舊時那個法子把車開過去,這不是堅持原則,而是蠻幹。

領導喜歡凡事肯變通、會適應的人。因為他不但不用擔心這個人會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緒有所變化,導致工作質量下降,而且還可以依賴他在非常時期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建立奇功。

總之,“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一個人不懂變通,那就是一個呆子。眾所周知的刻舟求劍的故事,就是一個學富五車的人不懂變通的生動例子。船已經走了,那個所刻下的印記自然也變化了,靠這樣的死腦筋又怎麼能夠找到自己的寶劍?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不懂變通就會變得迂腐不堪,如同沒有生命的雕像和傀儡,為人處世的時候就會不得要領,做出迂腐荒唐讓人哭笑不得的傻事來。

【家長裏短說孟子的大智慧】

人都說:“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當斷則斷萬事平安。”這固然是真理,人生中還有一部分事情是“當連不連必受其亂,當連則連萬事平安”形的。大千世界,人類社會,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也沒有絕對的真理,凡事應該從實際出發,不應被死搬教條所束縛和限製。否則就成了形而上學和本本主義,會犯根本性的錯誤,會栽大跟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