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背離仁義,自取滅亡(3 / 3)

但是石虎這個人生性殘忍暴虐,用《晉書?石虎載記》的話說就是:“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他在發跡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是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十,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圖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他做了趙王以後,本性不改,更加窮奢極欲,勞民傷財。此外,他還大肆營建宮殿。石虎將都城遷到鄴城後,又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城裝點宮殿。在鄴城,石虎又修建觀台四十多所,又營建長安、洛陽的宮殿,兩地服役的人有四十多萬。為了征討前燕,石虎又下令司、冀、青、徐、幽、並、雍兼已免除徭役之家每五丁取三、每四丁取二?為了征討戰爭,石虎又命黃河以南、四州之內的人民準備南下進攻的裝備,要求並、朔、秦、雍準備向西攻討的物質。各州為石虎征戰造兵器的就有五十萬人,近一百萬人口脫離農業在外為石虎服勞役、軍役,隻有不到十分之三的人口在從事農業生產。而征調來的百姓,又沒有生命保障。據記載,在征調做船夫的十七萬人當中,就有三分之一遭殺害。除此之外,石虎又強令百姓五人出車一乘、牛兩頭、米十五斛、絹十匹,為征戰備物,如有違令不征者,以斬論處。在此嚴酷統治下,百姓隻好賣子以充征調,沉重的勞役、征調負擔,造成石趙國道路上“死者相望”的淒涼景象。

石虎暴虐無道,殘害百姓,政苛刑酷,心如蛇蠍。他的殘暴統治最終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反抗。在各地人民起義的烽火中,這個暴君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石虎雖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同時又采取 一些措施鞏固政權,如糧食儲備政策、九品選官製,對吏治的整頓等一係列措施又緩和了衝突,使其能在北方戰亂的局麵下維持一段時期的統治。這也正如孟子所說的“自作孽,不可活”,這一切都是取決自己怎麼去做的。

【家長裏短說孟子的大智慧】

古代的聖人,很注重仁義,他用仁義去教育人影響人,指導人們如何處事如何做人,人人做到這一點,就成了一個理想和諧的社會,這是古人的願望,也是聖人的企盼,我們普通的人常把仁義二字連在一起,認為那是一個做人的最高境界

所謂仁者,即是愛人,關愛別人,聖人還強調愛別人超過愛自己,實際上能夠做到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就行了,仁者就是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別人,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用自己的智慧解救別人,用自己的衣食溫飽別人,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仁。這樣的人,到到那裏會拍那個鍵呢

所謂義,顧名思意就是義氣的意思,義氣也和情連帶在一起,也互為因果,所謂的情義就是有情有義。

,所謂仁還包涵著慈悲、大度和寬容,同情理解寬容別人也是仁的表現,所謂義,顧名思意就是義氣的意思,義氣也和情連帶在一起,也互為因果,所謂的情義就是有情有義,人們常說,你有情,我也有義,情是義的基礎,義是情的反映,也是對情的報答,二者連動起來則互為情義,有人恩情於自己,自己要報答,也是一種義的表現,別人有情於自己不報答,忘卻,甚至以怨報德則為不義,也叫無情無義,表現最突出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世界上恩情最大的莫過於父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