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以德服人,心悅誠服(2 / 2)

這一次被活捉的孟獲在麵對諸葛亮時,卻依然振振有詞地說:“這不是你的能耐,而是我手下人幹的,怎麼能讓我心服呢?”諸葛亮便又一次放了孟獲,並且還帶他觀看蜀軍如山的糧草和明亮的刀槍。孟獲則一一邊走,一邊注意各個營寨的位置和情況。參觀完後,諸葛亮親自為他送行。

孟獲回到本寨,對弟弟孟優說:“我已經知道蜀營的狀況了,現在可以一舉打垮蜀軍了。”兩人當下設了一個計謀。第二天,孟優帶著一百多名南兵,抬著許多金銀珠寶來到了諸葛亮的大營,向諸葛亮投降來了。諸葛亮早就知道他們是詐降,將計就計,設宴款待他們,並利用藥酒將他們全都迷倒在地。當天晚上,孟獲把南兵分為三隊,前來劫寨。他原以為有孟優做內應,而諸葛亮又沒有防備,肯定可以活捉諸葛亮。但是他不知道諸葛亮已經知道了他的計謀,於是孟獲再次落入諸葛亮的圈套,第三次當了俘虜。

這次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讓孟獲回去。後來幾次,諸葛亮又用計策活捉了孟獲。孟獲這才對諸葛亮說:“七擒七縱,自古未有,我要是再不感謝丞相的恩德,可就太沒有羞恥了。丞相天威,南人永不造反。”諸葛亮聽後,問道:“你真的心服了嗎?”盂獲哭著說:“我們子子孫孫都感謝丞相再生之恩,怎麼能不心服呢?”

諸葛亮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以德降服孟獲的故事,同時再一次證實了孟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的名言。

以我之德化,來啟人之良知,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即使是冥頑之人朝聞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這也算是臨終而悟,而達到德化的目的;何況對於一般人,堅持我之美德與之相處,終可德化落後之人,保持真誠平和的人際交往。三國中的劉備,正是因其“以德服人”才能以弱勢卓立於亂世之中。

劉備臨終前,還不忘叮囑劉禪要“惟賢與德”,因為這正是劉備一生的成功心得。劉備的治國之能,遠不及魏武帝曹操,卻能收攬關羽、張飛、趙雲及諸葛亮等一群文武奇才,皆因其以德服人使然。也是通過在下屬和百姓中廣播仁義,劉備才能由一個賣鞋小販奮鬥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皇帝。自打走上政治舞台後,劉備寬厚待人、仁義取信的處世理念就頗為人稱道。作為政治家、領袖人物,寬厚、仁義、忠誠都是指引成功的最高法寶。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劉備的寬厚仁德,為他帶來無盡的好處。曹操欲以威服人,人心不服;劉備欲以誠感人,人皆感動。

除了以德服人,劉備還善於“哭”出好多名堂來。隆中對後,劉備相約孔明出山相佐,孔明不從,劉備大哭,“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孔明見其意甚誠,大為感動曰“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如果劉備聽從張飛之言“他如不來,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結果隻能得諸葛亮之身,而難得其心,正如曹操之得徐庶。

還有,當劉備發兵西指,劉璋親臨涪城來迎。內應張鬆、軍師龐統多次建議在涪城行事,劉備執意不從,他說得義薄雲天:“季玉(劉璋)是吾同宗,誠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謀,雖霸者也不為也。”劉備說得很有道理:如果真在涪城設下“鴻門宴”,定要失信於川地之民,如此一來,後麵的麻煩就大了。正所謂好事多磨,事緩則圓,萬事不可急就。

不論是在古代的政治環境裏,還是在今天的經濟社會裏,仁德待人都是成功者很高妙的做人技巧。反觀某些人在某方麵堪稱能人,卻因為自身人格問題而被曆史釘在恥辱柱上:汪精衛聰明倜儻,周作人才華橫溢,但他們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投敵叛國,成為了千古罪人。其中的周作人,雖然在文學上取得極大成就,與其兄魯迅不分上下,但是做人的失敗使他隻能是一個作家,無法被稱為文學大師。

由此可見,“以德服人”才是大能、大智慧,才能讓別人心悅誠服。如果每天趾高氣揚,對別人頤指氣使,久而久之你就會成為一個失道寡助、不受人歡迎的異類。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心裏麵不去善待他人的人能夠真正地獲得成功。

【家長裏短說孟子的大智慧】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誌。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知得失。讓我們牢記立信守則:“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處事,以信待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