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瑕不掩瑜,人無完人(1 / 2)

【原文】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雲:‘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爰方啟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譯文】

宣王說:“我有個缺點,我喜愛錢財。”

孟子說:“從前公劉也喜愛錢財,《詩經》上說:‘糧食要積聚堆滿倉庫,幹糧要充足裝滿小袋和大囊,這樣才能使百姓和睦,國家才會和諧。箭上弦,弓開張,幹戈斧鉞全帶上,這樣才能朝著前方前進。’所以說,留守的人糧倉裏要有餘糧,行軍的人要有充足的幹糧,這樣才能率領軍隊前進。大王如果喜愛錢財,又能想到百姓也喜愛錢財,那麼施行仁政還有什麼困難的呢?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勸說齊宣王施行仁政,齊宣王擔心施行仁政會花費很多錢財,而且又會減少很多收入,所以表現得遲疑不決。他對孟子說:“我自己有個缺點,就是太喜歡錢財了。”

孟子聽言,便對宣王的理由進行了辯駁。他說:“大王喜愛錢財,而能讓百姓們也有富足、安定的生活,這樣百姓們都會喜歡,而大王要施行王道仁政就沒有困難了。”這裏,孟子提出了“與百姓同之”的思想。君王是人,百姓也是人,君王的喜好,百姓們也有之。這是人文思想的具體體現。

孟子善於利用對方的觀點,巧妙地發揮引導,使對方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意思往下走,到最後樂於接受自己的意見。凡事都具有兩麵性,齊宣王自稱的缺點——貪財,如果從好的方麵去看,貪財隻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貪財,使得自己的國家國富民安,那也不是什麼壞事。但從另一麵來看的話,就是貪得無厭,人人恨而誅之,這樣國家怎麼不會滅亡?

其實,無論是愛財還是愛美,都是人之本性。正所謂瑕不掩瑜,人無完人,隻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同樣是合情合理的,同樣符合孟子所謂的君子的標準。

【孟子大智慧的解讀】

認真的態度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工作因為認真而變得出色,生活因為認真而變得精致。我們鼓勵認真的態度,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幸福和充實,然而,生活中有些人卻往往認真得近乎於偏執,不管做什麼事都追求完美,不容許自己有一點點失誤,不允許生活有一點點瑕疵,結果常常因為對自己太過苛求而搞得身心疲憊不堪。

其實,對於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來說,它們之所以美好,並不是它們完美無缺,而是它們自身的缺點被人們認可的一種瑕不掩瑜的美。正如著名的維納斯雕像,雖然少了一隻胳膊,卻仍被人們認為是無法超越的完美雕像,即使諸多雕塑大家重造了斷臂,然而合上去,總顯得那麼不倫不類,適得其反。

由此可見,完美與不完美隻存在於意念之間。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苛求完美隻會離完美越來越遠。

有位偉大的雕刻家,他的藝術是如此的完美,以至於當他完成一座雕像時,令人幾乎難以區分哪個是真人、哪個是雕像。有一天,占星師告訴雕刻家他的死亡即將來臨。雕刻家非常傷心,他開始害怕,就像所有人一樣,他也想要避免死亡。他靜心思索,最後想到一個方法,他做了十一個自己的雕像。當死神來敲門時,他藏在那十一個雕像之間,屏住了呼吸。

死神感到困惑,他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從未發生過這種事!從沒聽說過上帝會創造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人,他的創造總是獨一無二的,上帝從來不相信任何慣例,所有東西都是惟一的。

到底怎麼回事?十二個一模一樣的人?現在,他該帶走哪一個呢?他隻能帶走一個……死神無法作決定。帶著困惑,他回去了,他問上帝:“你到底做了什麼?居然會有十二個一模一樣的人,而我要帶回來的隻有一個,我該如何選擇?”

上帝微笑地把死神叫到身旁,在死神耳旁輕聲說了一個方法,一個能夠在“贗品”之中找出真品的方法。他給了死神一個秘密暗號,他說:“你到那個藝術家藏身於雕像間的房間裏,說出這個暗號。”

死神問:“真的有用嗎?”上帝說:“別擔心,你試了就知道。”

帶著懷疑的心情,死神去了。他進了房間,往四周看了看,說:“先生,一切都非常的完美,隻有一件小事例外。你做得非常好,但你忘記了一點,所以仍然有個小小的瑕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