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仁者無敵,人性管理(2 / 3)

春秋時期,宋襄公伐鄭國,鄭文公求救於楚成王。楚成王沒有直接帶兵去救鄭國,而是統領了士兵直接殺向宋國。

宋襄公連忙帶領宋軍星夜趕回同內。宋軍在泓水邊剛紮好營盤,楚國的兵馬也都來到了對岸。這時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隻是為了救鄭國。現在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兵力小,不如與楚國講和算了。”宋襄公卻說:“楚國雖然人強馬壯,可是他們缺乏仁義。我們雖然兵力單薄,但卻是仁義之師。以不義之兵又怎能敵得過仁義之師呢?”宋襄公還特意製作了一麵大旗,並繡有“仁義”二字,要用“仁義”來戰勝楚國的刀槍。

第二天天亮,宋軍已嚴陣以待,而楚軍卻在渡河。公子曰夷對宋襄公說:“楚軍強大,我軍力單,趁敵人立足未穩,發起攻擊,便可取得勝利。”

宋襄公卻指了指車上的“仁義”之旗說:“君子不討伐傷者,不拘捕白發老人,不陷他人於困境,不逼其到絕地。還是等他們整好隊形,再堂堂正正地擊響戰鼓吧。趁人渡河,發起攻擊,是違反仁義的,我們還算什麼仁義之師啊?”

等到楚軍全部都渡過河,整理好隊伍,宋襄公才令人擊打戰鼓。這時楚軍大隊人馬已經衝殺過來,宋軍大敗。襄公腿負箭傷,在逃回國內的路上還說:“講仁義的軍隊是要以德服人,我是奉以仁義去打仗,不能夠乘人之危去攻打別人。”

孔子為儒家製定了五種基本德性:溫、良、恭、儉、讓,他認為一個人隻有具備了這五種德行後,才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而這五種德性,又全都是以“仁”字為前提的。

從上麵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講仁義並不是毫無原則。在許多時候,對對方講仁義可以化敵為友,化幹戈為玉帛。但是也有一些時候,麵對凶狠的敵人,還要去講仁義,那就是愚蠢到極點了。

仁者,可以戰勝敵人;仁者,心中也可以沒有敵人。心中充滿愛,看花,花有愛;看鳥,鳥有愛;看人,人亦有愛。用愛去看一切人和事,則一切無不因此滿含愛意。世界充滿愛,用愛對待每一個人,仁者心中又怎麼會有敵人呢?

笑顏照鏡,鏡亦“笑”;哭臉看鏡,鏡亦“哭”。問題不在於鏡,而在於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決定你看的世界。佛家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向善,即使殺人犯,隻要虔誠悔罪,改邪歸正,也可成佛。人有時煩惱怨恨太多,看某人就煩,見某人就討厭,老是對別人不滿意,覺得別人太差勁,老是跟自己過不去。其實,問題不在別人,在自己。自己心中裝著怨恨,又怎能從外界消除怨恨呢?

仁者無敵,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恬然。仁者無敵,在今天運用得最多的就是管理中的人性管理。

人人都用自己的方法來領導別人,其中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扮演獨裁者。獨裁者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會征求相關人士的意見。他不接受部屬的意見,基本原因是害怕部屬是對的,會傷他的麵子或破壞他的形象。第二種領導方式是那種鐵麵無私、不通人情的刻板方式。這種領導人處理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引經據典。真正卓越的領導人則使用第三種所謂“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