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寬慰並重恩威並施
作為一名領導,要實現自己的意圖,必須與下屬取得溝通,而富人情味就是溝通的一道橋梁。它可以有助於上下雙方找到共同點,並在心理上強化這種共同認識,從而消除隔膜增加了解,縮小距離。有許多身居高位的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
上司要贏得下屬的心悅誠服,一定要寬嚴並施。所謂寬,則不外乎親切的話語及優厚的待遇,尤其是話語。要記住下屬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時,如果親切地呼喚出下屬的名字再加上一個微笑,這名下屬當天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他會感到,上司是記得我的,我得好好幹!
對待下屬,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憂慮,他們的起居飲食都要考慮周全。所謂嚴,就是必須有命令與批評。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終客客氣氣,為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然拿出做上司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上司的威嚴還在對下屬布置工作,交代任務上。一方麵要敢於放手讓下屬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麵在交代任務時,要明確要求,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標準。布置了以後,還必須檢驗下屬完成的情況。
寬嚴並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
對於部下,應用慈母的手緊握鍾馗的利劍。平日裏關懷備至,錯誤時嚴加懲戒,寬嚴並施,如此才能成功統禦。
許多強悍之人,盡管武藝超群,生性勇猛,但生來粗魯、莽撞,因此,要想駕馭悍將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悍將的優點是勇敢、不惜力,衝鋒陷陣的時候,還真少不了他。所以,悍將就像烈馬,要想使用他,先要收服他。什麼人能收服悍將呢?有兩種人:一種是比悍將更強悍的人;另一種是有威嚴,能震懾住悍將的人。
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手下有一員悍將,叫陳國瑞,此人原是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手下大將。他從未讀過書,更不知道什麼德不德的,隻要開口說的就是髒話,隻要想幹的事,任天塌下來也要辦成。
當年他15歲時,在家鄉湖北應城投了太平軍,後來又投降清軍,幾經輾轉被收在僧格林沁部下。據說他異常驍勇,打仗時,炮彈擊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營房外,高叫“向我開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要說他是粗魯莽撞之人,僧格林泌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傳說僧王是個暴虐、狂躁、喜怒無常之人,聽手下彙報戰況也要到處走動,讚賞時不是割一大塊肉塞進對方嘴裏,就是端一大碗酒強迫別人喝下去。發怒時則用鞭子抽打或衝過去擰臉扯辮子,搞得很多人都難以接受。隻有陳國瑞不怕這僧王。他是打心眼兒裏佩服僧格沁林。
僧王死後,曾國藩接替剿撚事宜,與陳國瑞軍打上了交道。當處理陳國瑞與劉銘任所統率的兩軍械鬥事宜時,曾國藩感到隻有讓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後真正地使用他。於是,曾國藩拿定主意,先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正氣打擊陳國瑞的囂張氣焰,繼而曆數他的劣跡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過錯和別人的評價。當陳國瑞灰心喪氣,準備打退堂鼓時,曾國藩話鋒一轉,又表揚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貪財等優點,告訴他是個大有前途的將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毀前程。使陳國瑞又振奮起來。緊接著,曾國藩坐到他麵前,像與兒子談話那樣諄諄教導他,給他訂下了不擾民、不私鬥、不梗令三條規矩,一番話說得陳國瑞口服心服,無言可辯,隻得唯唯退出。
但是,陳國瑞的莽性難改,所以一回營就照樣不理睬曾國藩所下命令。看到軟的作用不大,曾國藩馬上請到聖旨,撤去陳國瑞幫辦軍務之職,剝去黃馬褂,責令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並且告訴他再不聽令就要撤職查辦,發往軍台效力了。陳國瑞一想到那無酒無肉、無權無勢的生活,立即表示聽曾大人的話,率領部隊開往指定地點。
所以,曾國藩以軟硬兼施的辦法,剃了陳國瑞這個刺頭。
二、擅用賞罰者必有厚報
1.欲得忠士,需買人心
作為管理者,身邊沒有一兩個忠士是不行的,所以,領導人都習慣采用收買人心的方法來獲得他人的忠誠。
秦穆公就很注意施恩布惠、收買民心。一次,他的一匹千裏良駒跑掉了,結果被不知情的窮百姓逮住後美餐了一頓。官吏得知後,大驚失色,把吃了馬肉的三百人都抓起來,準備處以極刑。秦穆公聽到稟報後卻說:“君子不能為了牲畜而害人,算了,不要懲罰他們了,放他們走吧。而且,我聽說過這麼回事,吃過好馬的肉卻不喝點兒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補償,對身體大有壞處。這樣吧,再賜他們些酒,讓他們走。”過了些年,晉國大舉入侵,秦穆公率軍抵抗,這時有三百勇士主動請纓,原來正是那群被秦穆公放掉的百姓。這三百人為了報恩,奮勇殺敵,不但救了秦穆公,而且還幫助秦穆公捉住了晉惠公,結果大獲全勝而歸。
2.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中國人眼裏,“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是用勇者的常見方法,而在“施之以恩,動之以情”之後再“委之以重任”則是用智者的做法。春秋戰國時期,燕太子為了國家利益謀殺秦王,可惜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合意之人。後來有人推薦荊軻,說他是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人,“乃神勇之人”,而且喜怒不形於色,那才是好殺手呢!
燕太子丹聽了這個消息這之後,立刻就到酒市裏去找到了荊軻,想方設法地來籠絡他,給他特別修築了一座住宅,名為“荊館”,不用說,一切設施在當時一定是最先進、最講究、最氣派的了,平日是錦衣玉食,用的是精騎美女,真是“恣其所欲,唯恐其意之不適也”。據說,有一次荊軻與太子丹一塊遊東宮,看見水池旁邊有一個大龜,荊軻一時高興就揀起一塊瓦片擲了過去,太子丹看見後,就趕快讓人捧來金丸,讓荊軻用來代替瓦片,投擲取樂。
又有一回,荊軻與太子丹一塊兒騎馬,太子丹的馬是一匹日行千裏的寶駒,平日十分寵愛,可巧這一天荊軻不知想起什麼,忽然說馬肝的味道不錯,過了沒多一會兒,廚師就給荊軻送來一盤炒馬肝,荊軻一問,原來燕太子丹已經把他的寶馬殺了,特地取出馬肝,來為荊卿下酒。
這還不算,最令人慘不忍睹的是有一回太子丹請荊軻在華陽台喝酒,並讓自己所喜愛的美人出來鼓琴助興。荊軻忽然看見這位小姐的一雙嫩手,潔白如玉,就忍不住說了句“美哉手也”!這也許隻是他隨口一說罷了,誰想席散之後,太子丹讓人送來一個玉盤,荊軻仔細一看,盤中之物竟是剁來的一雙女人之手。據說,這是太子要表示一下:“對於您的所好,我是沒有什麼舍不得的。”而荊軻受了這樣幾次“知遇之恩”以後,也就頗感動,長歎道:“太子遇軻厚,乃至此乎?當以死報之!”從此就死心塌地的願意替燕太子丹去做行刺秦王政的殺手了。
3.受人點滴,報之湧泉
當時孟嚐君為了其政治抱負,廣羅天下才士供養起來,叫做門客。馮諼初到時被視為門客中的最低層一類。手下人隻拿粗茶淡飯招待他。馮諼倚靠著柱子用手指彈著劍唱道:“劍呀,我們回去吧,這裏吃飯沒有魚!”有人將此報告了孟嚐君,孟嚐君吩咐說:“將他的飲食水準提高到門下檔次。”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又彈劍作歌道:“長劍呀,我們回去吧,出入沒有車可供乘坐!”其他門客都取笑他,把這事又告知孟嚐君,孟嚐君說:“為他配備馬車,檔次提高到門下車客。”於是馮諼得以乘車弄劍。可是不久,他又故態複萌彈著劍又唱開了:“長劍呀,我們回去吧,這裏沒有什麼可養家的!”其他們門客都厭惡他,認為馮諼貪婪不知足。孟嚐君得知他家有老母,就派人不斷供奉食物。這樣,馮諼就不再唱歌了。馮諼試出孟嚐君是個大度之人,有容人之量,才決定留下來為他賣命。正因為深知了孟嚐君的為人,馮諼才能在後來鬥膽私自做主借孟嚐君之名燒掉大量借據,為主買義,從而收買了人心,為日後孟嚐君落魄時取得一塊容身之地和得以東山再起的奠定了基礎。
4.用人以勇,以情動人
三國東吳的周泰是位武將,因勇敢善戰戰功卓著而深得孫權喜愛。建安二十三年,孫權留平虜將軍周泰為鎮守重鎮主將。孫權借到前線視察的名義,來到前線,置酒宴款待眾將。席間,孫權乘眾人酒酣耳熱之際,讓周泰脫去上衣,露出身上的累累傷痕。孫權指著周泰身上的傷痕一一詢問是哪次戰鬥中留下的,周泰逐一作答。最後,孫權拉著周泰的手流著眼淚說:“將軍臨戰勇如猛虎,從不計安危,以至數十次負傷,我怎麼能不像親兄弟一樣對待你,把重任托付給你呢?”孫權的一番表演,使周泰感動得一塌糊塗。
5.借義結人,可得忠臣
“借義結人”是借助下層社會團結互助的對等原則。劉備通過“義”來集合,收攬人才。他通過桃園結義找到了關羽、張飛,又逐步發展了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勇將,還有諸葛亮、龐統等謀士。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能夠搜羅到這樣多的第一流人才,他使用的“義”的辦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曹操因刺殺董卓失敗而被迫回家向父親求助。那時曹氏家庭隻有“散家資,招募義兵”這一條路可走了,還是曹嵩自己想出了辦法:“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在見到衛弘後,曹操拿出他深思熟慮的說辭:“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聽從曹操的話,拿出錢來讓曹操做事。
6.施之以恩,用之於忠
古人指出:“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對於那些本性忠良的下屬,一定要大膽施恩,以鼓勵他的忠心。這樣的話,有良心者能夠忠一不二,為知遇者舍生忘死;有血性者,能夠有一腔忠心的報國義氣和情懷;有勇氣者,麵對強敵而毫無畏懼之。而忠良的下屬,如果兼有智略者,更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這樣的忠良人才當然人見人愛,人見人用。因此選拔人才的人,對於忠良之才隻求有一方麵的長處可取,不可因為有一點兒缺陷而拋棄了忠良之才。如果對於忠良之才的人過分苛求,則奸猾無能之輩反而會僥幸得以保全,並被重用。
7.施人以恩,不在大小
一粒小豆那麼大的地方,也許人人就會不以為然,但如果處理不當,從中卻能發生國家存亡這樣的大事。
曆史上許多重大的事件都是從極小的疏漏開始的。千裏之堤毀於蟻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隻有從細微處入手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所以,作為管理者,要經常注意下屬的情緒變化,識人以恩不在大小,感人之效卻可以驚動天地。《戰國策·中山》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中山君宴請都士大夫,司馬子期也是其中一個。羊羹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可惜準備得不足,司馬子期沒有嚐到。司馬子期因此感到羞憤難忍,他跑到楚國勸說楚昭王攻打中山。
中山國亡,中山君狼狽出逃,隻有兩個人還持戈跟隨在後麵。中山君問他們:“事到如今,你們為什麼還跟隨我呢?”兩人答道:“我們的父親在快要餓死的時候,是您施予了一盒飯給他,後來,父親臨終時對我們兄弟說:‘中山國將來有禍事,你們一定要為之赴湯蹈火!’所以我們今日不惜以死來報答您。”中山君聽到這兒,仰天長歎一聲,極為感慨地說:“看來,給予別人,不在乎多少,卻在於其適逢危難;和別人結怨,也不在於事情大小,而在於傷害人的自尊。一道菜可使一個國家滅亡,一盒飯能使人赴湯蹈火,可見小事不可大意。”
8.金錢利誘,以圖大用
近代奸雄袁世凱手下有個師長叫王懷慶,是直隸寧晉人。他很小的時候就參軍入伍,後來投靠了袁世凱,得到了賞識和重用,王懷慶投靠袁世凱之後,他的為人之道開始為袁世凱所熟悉和了解。袁世凱野心勃勃,一心要做皇帝,因此他想籠絡大批的人,效忠於自己,聽從他的命令,他把王懷慶也列入了自己的籠絡對象。
民國建立之後,蒙古的各親王在前清肅親王的遊說、煽動下,紛紛宣布獨立,反對共和,意圖苟延殘喘,保住他們的親王地位。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委任張紹曾為綏遠將軍,王懷慶為多倫鎮守使,征伐各個獨立的蒙古親王。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王懷慶率領的軍隊大獲全勝,全殲了蒙古各獨立的軍隊,凱旋回京。袁世凱為此重重嘉獎了王懷慶,並且叫王懷慶將這次作戰的各項開銷列出清單,到國庫報銷。王懷慶回去統計了一下,一共花費了30萬元左右。他想多報些以中飽私囊,但又不敢太過分,就開了張40萬元的軍費報銷單。
第二天,王懷慶拿著報銷單親自送到總統府,讓袁大總統過目。袁世凱看完後,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王懷慶趕忙解釋說:“這是我詳細核實過的!”袁世凱將單子往桌子上一扔說:“太少了,回去重寫。”
這句話著實令王懷慶感到意外,但他馬上又明白過來,這是袁總統給我施加恩惠,心裏一陣高興,他回去之後,壯起膽子寫了一張80萬元的報銷單據,誰料袁世凱看後仍然說太少,讓王懷慶拿回去重寫。當王懷慶第三次來到袁世凱麵前時,手中軍費報銷單已經虛報到140萬元之巨了,袁世凱才提筆批了“準領”兩個字。
自此以後,王懷慶為袁世凱賣起命來更加出力了。
由上可見,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利用獎賞、施恩等方式謀取人們的歸順才是管理之術的高手。
三、該黑臉時且黑臉,殺一儆百樹威嚴
麵對一個犯錯的部屬,你如何在眾人麵前責備他,抑或在私下斥責他昵?也許有人認為,私下裏批評比較好,但從新厚黑的角度來看,既然都是批評,在公開的情況下進行較妥當。
若有一件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是王某的過錯,同事認為科長一定會對他發相當大的脾氣。然而科長卻隻是對王某說:“要小心一點兒。”便原諒了王某的過錯,為此大家頗感失望。不難想象此時同事一定會議論紛紛:“為什麼科長不生氣?”“我做錯時被他罵得好慘!”“科長說不定欠了王某什麼!”“科長可能不明白什麼叫做‘責任’!”
你一旦采取溫和的做法,那下回林某失敗時,也就無法斥責他了。漸漸地你的刀口越來越鈍,最後你會落得誰也不敢罵的下場,而無法繼續領導部屬。所以在需要斥責時,就必須大聲地斥責才行。
在眾人麵前斥責某位部屬,其他的部屬亦會引以為戒。其意並非真的處罰100人,而是借由處置一人來使他人反省。
當場被斥責的人,宛如是眾人的代表,並不是一個很討好的角色。在任何團體中,皆有扮演被斥責角色的人存在。領導者通常會在眾人麵前斥責他,讓其他人心生警惕。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
這個角色絕非每個人皆能勝任,你必須選出一位個性適合的人。他的個性要開朗樂觀、不鑽牛角尖,並且不會因為一點兒瑣事而意誌動搖,如此方能有很好的效果。
你應避免選用容易陷於悲觀情緒,或者太過神經質的人。若錯誤地選擇了此類型的屬下,往後將帶給你更多的困擾。
雖然你隻能對自己的部屬斥責,但有時你也會遇到必須斥責其他單位的職員的情況。這不僅越權而且違反公司的準則,然而相信亦有例外的情形。某家百貨公司的營業部主任,平時即對采購部科長的應對態度太過懶散頗不滿,但由於對方的身份是科長,因此無法當麵予以指責。雖然這位主任曾經與自己的上司———營業部科長討論過,然而由於上司是位好好先生,因此無法得到任何解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