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厚黑變換——職場厚黑學(1 / 3)

第十九章 厚而無形的處上之道

一、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耀眼

做下屬的,沒有哪個人不想得到賞識的,殊不知這裏麵都潛伏著無數的危機。因此,古代大臣中的一些智者,總注意把握住一個分寸,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為耀眼、以致使得自己君上的形象顯得相形見絀、黯然失色;要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幹出幾件不大得人心的事,自毀名聲,以使君上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釋疑化妒,以求得自身的安全,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道理。

蕭何是最早支持並參與劉邦起事的親信,在後秦滅楚興漢的事業中立有大功,劉邦在論功行賞時,將他排在功臣之首,並給了他可以佩劍穿履從容入宮朝見的特殊待遇,以示恩寵。

後來韓信被誣為謀反,當時劉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蕭何為呂後設計除掉了韓信,解除了劉邦心頭的一大患,蕭何由此從丞相提升為相國,封地增加了五千戶,還給了五百名士卒做他的警衛。朝中大臣無不向他表示祝賀,隻有一個叫召平的秦朝遺老獨去致哀,對蕭何說:“你不日將有大禍臨頭了,如今主上風餐露宿轉戰於外,而足下坐鎮京師,並未立有戰功,主上之所以給你增加封地,設置衛隊,是由於韓信剛剛謀反,主上對你心存懷疑,以此加以籠絡,並非是對你的寵信。請足下讓出封賞不要接受,並將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資助前方軍隊,主上必然高興。”蕭何認為他說的十分有理,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又過了一年,英布謀反,劉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卻從前線一再派回使臣打聽蕭何在幹什麼。蕭何在京師盡心盡責地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輸送前線,如同他多年來所作的那樣。又有人對蕭何說道:“足下不久將有滅族的大禍了。足下如今位為相國,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關中十幾年來,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來打聽足下的情形,是擔心足下名聲太大,對他構成威脅。足下何不到處壓價買田,高利放債,使民有怨言?隻有如此,主上才會對你放心。”蕭何聽從了他的意見這樣做了,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當劉邦班師回朝時,老百姓紛紛攔路上書,狀告蕭何,劉邦一點兒也不怪罪蕭何,反而將老百姓的狀紙交給蕭何,笑著對他說:“你自己處理吧!”

蕭何是劉邦的貧賤之交,劉邦親口將他封為第一功臣,為什麼劉邦對他還相信不過呢?這是因為,政治鬥爭是一個不斷地一分為二的裂變過程。當年項羽、劉邦共同對付秦朝,秦朝滅亡了,項羽、劉邦這一對盟友翻了臉,打了起來;項羽被消滅了,劉邦集團內部又發生了裂變,中途入夥的韓信、英布又被劉邦視為異己的力量;韓信、英布垮台了,劉邦的核心集團又該找出新的打擊對象了。蕭何樹大招風,自然首當其衝。蕭何雖然不斷地自毀名聲,卻並未能消除劉邦的猜疑,就在劉邦將狀紙交給蕭何的同時,因蕭何順便請求將皇家花園中的荒廢土地撥出一些交給百姓耕種,劉邦立刻變了一副麵孔,說蕭何故意討好百姓,將他收進監獄。劉邦之類最高掌權者的邏輯是這樣的:你盤剝百姓,結怨於民,那是不足掛齒的小事一段,他不僅不會管,還會加以縱容;你要真正想替百姓辦一兩件好事,說一兩句公道話,而影響了他的權威、名聲,他便非要整治你不可。

所以,幹些蠢事、壞事,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也不失一種保全自己的策略。曹丕當了皇帝以後,對他的兄弟們十分刻薄,防範也十分嚴密,雖然這些兄弟們都被封為“王”,卻都是徒有其名。他們全都被打發到遠離首都的封地,不許隨便回到首都來;每個人手下隻有百十名老兵作為守衛,使他們無法憑借武力作亂;還派了官員來監督他們,有點兒小錯就被上報朝廷,遭到譴責。這些兄弟雖然貴為天潢貴胄,實際上連個平民百姓也不如。

隻有北海王曹表,為人謹慎,勤奮好學,沒有任何過錯。那些監督他的官員說:“我們奉皇帝的命令來監督大王的行動,有過錯就應當舉奏,有善行也應該據實報告。”於是聯名寫了份報告,稱讚曹表的美好品德。

曹表一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大驚失色,指責官員們說:“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任何人都應該如此的,而你們卻報告了朝廷,這豈不是給我增加麻煩嗎?如果我真的有什麼好品德,朝廷自然會知道,你們這樣聯名上書,隻怕要適得其反了!”

曹表曾對兒子說:“與其因受到寵愛而遭受災禍,不如貧賤而無災無難。”他的生活十分儉樸,並讓妃妾們親自動手紡線織布,如同平民之家一樣,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

二、隱忍不是懦夫

有關“士可殺不可辱”、“寧可站著生,不可跪著死”之類的關於受辱之言詞可真不少。是的,人應該活得有誌氣,活著就不該受人侮辱。但是,如果你身上擔負著重任時,對辱就不可大義凜然了。你應該以大任為重。這一點,漢高祖劉邦做得非常不錯。

劉邦一生最危險的時候,恐怕就是在鴻門宴上。以後,當他在彭城被楚軍狂追猛攆的時候,雖多次因情況緊急將一對兒女推下車,但楚軍到底離他有些距離而未能追趕上他;當他被楚軍包圍在滎陽城中猛攻勁擊的時候,雖形勢危機萬分,但畢竟他還是在漢軍陣營之中;當他在平城被匈奴人包圍七天七夜的時候,雖險些餓死,但畢竟身邊有十幾萬大軍保衛著他。

但是,在鴻門宴上,他身邊僅有張良一個人,加上後來闖入大帳為他叫冤的樊噲,也不過兩個人而已,外麵雖還有百餘騎,但項羽卻有四十萬大軍,而且對方已經心懷殺害之意。此時,他的小命完全掌握在項羽手上。殺掉劉邦,如果項羽願意的話,他自己就能對付劉邦這幾個人,而無需任何人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隻有卑躬屈膝,隱忍不爭,並充分利用對方的矛盾,來解救自己了,稍有不慎,後果顯而易見。此時,任何大丈夫的豪言壯語、英雄舉止都無疑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所以,鴻門宴是劉邦經曆的最為危險的事情。後世也沒有幾個人能經曆過這個場麵。從這個角度上是說,劉邦還應該很自豪呢!

鴻門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沒有必要再囉嗦一番,關鍵是看劉邦都幹了些什麼,如何避免災難的發生?

在此事的前前後後,劉邦都做了哪些“大丈夫能伸能屈”的事情呢?

首先,在赴宴的前一天晚上,他死乞白賴地拉著項羽的叔父項伯認作兒女親家,並求他在項羽麵前替自己美言美言。結果還是不錯的。項伯回去後先把項羽的工作做通了,項羽答應第二天劉邦來時會善待他。如果沒有這道“工序”,劉邦第二天肯定凶多吉少。

其次,第二天見麵後,趕緊先說好聽的。劉邦一見到項羽就說:“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戰於河北,我戰於河南。但我沒想到能先入關中,並與將軍在這裏見麵。請將軍不要聽小人的中傷與挑撥。”這段話裏沒有一句是真的。當初,劉邦從今江蘇向西進發,直奔今天的陝西,沿途雖遇到一些麻煩,

但不過是秦軍的地方部隊和少量的精銳。而項羽先往北走,去今河北救趙國,又在那裏與秦軍20萬精銳糾纏日久,經過多次大戰,最後將秦軍全部殲滅後,兜了一個大圈子,才進入關中。僅從路程上說,項羽也不會比劉邦早進關中,劉邦竟說自己沒有想到。

劉邦說小人挑撥他與項羽的關係,但事實是有人給劉邦出主意,讓他派兵守住函穀關,不要讓諸侯進關,在關中稱王,他聽信了。結果,不僅函穀關被項羽一仗就攻破了,而且還將項羽惹得大怒,這才使他陷於鴻門宴的險境之中。不過,劉邦這幾句話雖然不實,但是“卑躬”味兒十足,讓項羽聽了十分舒服。而且,此時劉邦已經50歲上下了,項羽才26歲,能當劉邦的兒子。劉邦如此卑躬屈膝,怎能不讓項羽動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應該以他們為楷模。如果你是領導者,在工作時遭到侮辱,就應當以工作為重;受辱便進行打擊報複,那不是大丈夫所為。須知,隱忍不爭也是大丈夫之舉。

三、功高蓋主適時抽身

自古以來,領導最忌諱的就是握有實權的下屬,唯恐下屬會借手握兵權之際突然發難,將領導架空或者趕下台去。對於這樣心有疑慮的領導,你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理解,交出實權來換取太平日子,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宋太祖奪了天下不久,他問趙普:“自唐末以來的幾十年間,換了十幾個皇帝,征戰不息,其原因何在?”趙普回答:“因藩鎮的勢力太強大了。皇帝勢弱而臣子勢強,自然無法控製局麵。今天隻有稍微削減他們的權力,控製他們的錢糧,收編他們的精兵,天下才能安定。”

話未說完,太祖就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已經知道。”過了不久,太祖和老友故將石守信等飲酒,酒酣耳熱之時,命令左右侍候的人退下,對他們說:“我如不依靠你們的力量,不可能有今天,我將永遠銘記你們的恩德,每時每刻都不忘懷,然而做天子也十分困難,簡直還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現在整夜睡不安枕啊。”

石守信等人問:“為什麼呢?”太祖說:“這不難知道,身居這個位置的人,誰不想將他幹掉。”石守信等人都惶恐萬分,向太祖叩頭說:“陛下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太祖說:“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你們雖然沒有這個野心,但你們手下的人想富貴啊!一旦他們將黃袍給你穿上,就是想不做皇帝,也不可能啊。”石守信等人都叩頭哭泣道:“我們雖然愚蠢之至,還未到這種地步,隻求陛下憐憫我們,給我們指一條可求生之路。”

太祖說:“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想求富貴的人,不過多得些金錢,使自己優裕享樂,使子孫不受貧乏之苦。你們何不放棄兵權,選擇些好田宅買下來,為子孫創立永久的產業。多多購置一些歌兒舞女,成天飲酒作樂,以終其天年。如果這樣,我們君臣之間,也就可免卻互相猜測懷疑不也很好嗎?”石守信等人再次拜謝太祖,說:“陛下替臣等想到這種地步,真所謂同生死的親骨肉啊!”第二天,他們幾個人都說自己有病,不能繼續任職,請求太祖解除了他們的兵權。

不難想象,如果石守信等自恃位尊功高,不采取退讓措施,他們的結局自然可以預料。當然,在今天這樣一個民主與法製都比較健全的社會裏,自然不可能出現故事中的這種情況。可是,要想在政界叱吒風雲,也不得不引此為戒。

四、切忌搶上司的風頭

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比較艱難而且費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領導也難以啟齒對下屬交代,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領導的意思,然後硬著頭皮去做。做好了,領導心裏有數,但不一定有什麼明確的表揚;做得不好,領導怪罪,承受著,到時候領導會“認賬”的。可是在這種關鍵時刻不能擋駕反而出賣領導的人,領導就不會饒恕了。

一家工廠的生產線科長,他個性溫和,工作勤奮,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有一次,因為貨源來不及補足,造成產量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廠長非常生氣,在開會時宣布要扣除生產科員工當月的獎金。

散會後,老陳並沒有解釋生產為什麼會延誤,隻是誠懇地對廠長說:“這一切都不關生產科其他同事的事,是我自己指揮不當才造成,這事應該由我獨自來承擔,請扣我個人當月工資和全年獎金作為處罰。”廠長同意老陳的要求。

生產科的員工得知此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們主動加班,決心下個月超額完成生產目標。在他們同心協力及辛勤的努力之下,第二個月的產量果然超過目標。廠長非常高興,立即宣布加發獎金給生產部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