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厚黑變換——職場厚黑學(3 / 3)

那麼,是不是在上司錯怪了自己之後,都不要去申辯呢?切不可簡單地下這樣的結論。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發現,經理之所以如此責怪小李,小李之所以不能申辯,是因為事關經理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這樣,那就另當別論了。

戰國時,楚莊王賞賜群臣飲酒,日暮時正當酒喝得酣暢之際,燈燭滅了。這時有一個人因垂涎於莊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飲酒過多,難以自控,便乘黑暗混亂之機,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驚,左手奮力掙脫,右手趁勢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係纓,並告訴莊王說:“剛才燭滅,有人牽拉我的衣襟,我抓斷了他頭上的係纓,現在還拿著,趕快拿火來看看這個斷纓的人。”

莊王說:“賞賜大家喝酒,讓他們喝酒而失禮,這是我的過錯,怎麼能為要顯示女人的貞節而辱沒人呢?”於是命令左右的人說:“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斷係纓,說明他沒有盡歡。”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斷了帽子上的係纓而熱情高昂地飲酒,一直飲到盡歡而散。

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打仗,有一個臣子常常衝在前邊,打了五個回合每次都盡力衝到最前邊。最後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莊王感到驚奇,忍不住問他:“我平時對你並沒有特別的恩惠,你打仗時為何這樣賣力呢?”他回答說:“我就是那天夜裏被扯斷了帽子上係纓的人。”

從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楚莊王的寬宏大度,遠見卓識,也可以洞悉他駕馭部下的高超藝術。

漢文帝時,袁盎曾經做過吳王劉濞的丞相,他有一個從史與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後,並沒有將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卻以此嚇唬從史。從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後親自帶人將他追回來,將侍妾賜給了他,對他仍像過去那樣倚重。

漢景帝時,袁盎入朝擔任太常,重又奉命出使吳國。吳王當時正在謀劃反叛朝廷,想將袁盎殺掉。他派五百人包圍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對此事卻毫無察覺。恰好那個從史在圍守袁盎的軍隊中擔任校尉司馬,就買來二百石好酒,請五百個兵卒開懷暢飲。圍兵們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癱倒在地。當晚,從史悄悄溜進了袁盎的臥室,將他喚醒,對他說:“你趕快逃走吧,天一亮吳王就會將你斬首。”袁盎問起:“你為什麼要救我呢?”校尉司馬對他說:“我就是以前那個偷了你的侍妾的從史呀!”袁盎大驚,趕快逃離吳國,脫了險。

無獨有偶。公元199年,曹操與實力最為強大的北方軍閥袁紹相拒於官渡,袁紹擁兵十萬,兵精糧足,而曹操兵力隻及袁紹的十分之一,又缺糧,明顯處於劣勢,當時很多人都以為曹操這一次必敗無疑了。曹操的部將以及留守在後方根據地許都的好多大臣,都紛紛暗中給袁紹寫信,準備一旦曹操失敗便歸順袁紹。

相拒半年多以後,曹操采納了謀士許攸的奇計,襲擊袁紹的糧倉,一舉扭轉了戰局,打敗了袁紹。曹操在清理從袁紹軍營中收繳來的文書材料時,發現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連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燒掉,並說:“戰事初起之時,袁紹兵精糧足,我自己都擔心能不能自保,何況其他的人!”

這麼一來,那些懷有過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對穩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這一手的確十分高明,它將已經開始離心的勢力又收攏回來。不過,沒有一點兒氣度的人是不會這麼幹的。

文中楚莊王雖不求什麼官,但他卻因能寬容自己臣子的過失,才把自己的王位坐穩坐大;袁盎因為容忍下屬與其妾有奸而不但做好了高官而且還保住了一命;曹操因為用了寬宏大度這一手才擴張了自己的實力,因而可以位傾朝野。

六、勸諫有方厚黑有術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勸解上司不當反而遭到其斥罵的現象。是的,人要臉,樹要皮,上司必定是眾人之領導,你勸詞不當,他的臉往哪兒擱呢?為此,有必要計謀一種新的進諫策略,一方麵使領導者不失尊嚴,另一方麵又能讓他順勢走下台階,接受勸諫。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劉備失散,被曹兵困於一座山頭上,曹操派大將張遼去勸降。張遼與關羽過去有交情,深知關羽耿直、傲慢的秉性,要說服這類英雄,隻有給其準備好台階,順勢下坡。

張遼單騎上山見到關羽,先敘舊情,當關羽聲言以死相拚時,張遼斷然警告關羽:“你若戰死,將有三個罪過!”

關羽大吃一驚,急問有哪三個罪過?

張遼正言道:“你當初與劉備桃園結義,發誓同生死,現在劉備剛戰敗你就戰死,將來劉備東山再起時,卻得不到你的幫助,不是有負當年誓約嗎?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罪過,劉備把家眷托付於你,你雖戰死,然劉備家眷被俘,生死未卜,你又於心何忍?即使死,也死得遺憾,並未盡忠盡責,問心有愧。”關羽聽後,一時低下頭來。

張遼接著說:“第三個罪過,你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圖協助‘漢室’,卻想死拚硬戰逞匹夫之勇,你算不上一個忠義之士。”

關羽想到終生要匡複漢室,自己卻出征未捷身先死,實在有負漢室的眾望,心中尋思,大丈夫能屈能伸,何不尋求新的出路。

張遼抓住機會進言道:“現在四麵都是曹公的兵,若不降則隻有戰死,而死又毫無用處,你何不暫時歸順曹公,待機再找尋劉備,匡複漢室,同時也保全了劉備家眷的性命,自己命賤但劉備家眷命重啊!”

經張遼這一分析,關羽心有所動,想到一時受降雖然有失麵子,與大名鼎鼎的關雲長英名不符,但一可保全劉備家眷性命,二不違背桃園之約,三可留有容身之處。思前想後,還是暫時受降曹公為上策。

張遼以敘舊為先導,抓住關羽心理,層層深入,反複論證,終使關羽受降,可謂說技不凡;相反,如果張遼以直言勸降,或者以武力、以死相逼,勢必遭到關羽辱罵,一旦失手,則會以死相拚,最後鬧個魚死網破,實不劃算。

設置台階法的關鍵是台階的設置要巧妙。要使參謀對象感覺到高低大小正合適,其潛台詞最好不要說破。媽媽有意讓孩子睡覺,漫不經心地拋個枕頭到孩子的手邊,孩子可能順勢枕在頭下,呼呼入睡;如果鄭重其事地給孩子枕上,明確地教導他,說這樣會睡得更快一些等等大道理,說不定反倒把孩子的瞌睡趕跑了。這就是設台階時的技巧問題。張遼有意給關羽受降設一個台階,說了一大番話,無非是暗示關羽:並非你關羽不武勇,鬥不過曹兵曹將;也不是你關羽怕死,忘記了忠義,屈服曹操。之所以要暫時受降,完全是為了劉備的利益,完全是為了興漢室的長久之計,完全是因不得已而為之。而這武勇、忠義正是關羽所在乎的。為此,他確實敢與曹軍拚死。張遼很會投其所好,在當時情況下,這個台階很合適,使關羽感到心雖戚戚,可麵子上還是說得過去。順勢而下,也不至於太掉價,故能接受。如果張遼明明白白地把台階搬出來,把理說白,那效果可大不一樣了。

所以,不管是勸解你的領導,還是勸解你的朋友,你都要顧全其臉麵,為其設置一個恰當的台階,讓其就坡下驢,愉快地接受你的見解和主張。

七、和上司辦事要踩準“點”

在位高權重的上司跟前做事,肯定是非常難的。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的上司是位高權重的領導者,你怎樣才能平安無事地在他身邊做事呢?這就有必要探討封建社會那些處世圓滑、左右逢源之術。清代道光朝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曹振鏞就是這類官僚中的一個典型人物。

曹振鏞在乾隆朝中進士,點翰林,官至侍讀學士,至嘉慶朝便飛黃騰達,升為尚書、大學士。道光皇帝繼位後,他更是紅得發紫,晉武英殿大學士、贈太傅,圖形紫光閣。當他以81歲高齡去世後,又得到“文正”的諡號。這是清朝對故世大臣最高的評價,在清代享受這種殊榮的隻有七八個人。曹振鏞作為一位漢族官僚,既沒有顯赫的武功,又沒有出眾的文采,在重滿輕漢的清朝時代,能夠在充滿凶險和傾軋的仕途上一帆風順,自然有他的“訣竅”。有一次,他的門生向他討教,問他成為三朝元老,深受皇帝寵信靠的是什麼。他回答六個字:“多磕頭,少說話。”意思是對皇帝、對上司,隻需要表示順從,不用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是圓滑到了極點。“少說話”不等於不說話,而是把話說到關鍵的時候,說到點子上,對此,曹振鏞是深有研究的。

清朝進入道光時期就已經暴露出許多衰敗的跡象,積重難返,地方官員紛紛把這些情況上報朝廷,等待皇帝拿主意。每天堆在皇帝麵前等待批閱的文件就有好幾大摞,道光帝看得頭昏腦漲,為此,他感到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看吧,實在不願整天泡在文件堆裏,不看吧,又怕留下荒廢政務的壞名聲。曹振鏞敏銳地察覺出道光帝的這種心思。他討好皇帝說:“今天國家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太平無事。可是一些大臣偏偏好無事生非,在奏章中講一些危言聳聽的事情,無非是為了博取敢於直言的虛名,對於他們又不能降旨怪罪,這樣會使陛下蒙受拒諫的名聲。依臣之見,陛下今後隻要在批閱奏章時,選擇其中的細枝末節上的錯誤,降旨嚴厲斥責,臣下就會懾於您的天威聖明,知道陛下對天下事早已明察秋毫,一定不敢再呈上那些搬弄是非的奏章。”曹振鏞的一席話,正中道光帝的下懷,果然照他的辦法做了。不少人因此丟了官職,文武百官謹小慎微,盡量不向朝廷報告或少報告,甚至出了大事也隱匿不報,即使報告也太事化小,小事化了,掩蓋事情的真相。於是,官場上形成互相欺瞞,報喜不報憂的惡劣作風。國家的許多弊政得不到及時解決,最後形成了全國性的內亂。然而,道光帝卻少看了許多奏章,免去了大量的伏案之勞。

曹振鏞這麼一“說”,實際上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地位,成功地施展了逢迎上司的小手腕,這種人隻能給自己帶來某些私利,對國家來說,卻是埋下了可怕的隱患。他們想的並不是如何辦好公事,而是怎樣討好上司,守住自己的官職俸祿、榮華富貴。這些人沒有什麼建樹,在保官保祿方麵卻有一套阿諛奉承、明哲保身的辦法。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更可憐的是道光皇帝沒有看透這一點,反而把曹振鏞當成言聽計從的股肱之臣。曹振鏞的舉止無疑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不能以曹振鏞為楷模,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認識像曹振鏞這樣一些舍公為私的、禍國殃民的小人的本領,防備受其謊言所惑誤了勤政為民之大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