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現代厚黑新商經(3 / 3)

社會的文明使得懂得先奪後予的商家越來越多了,而這種方法目的就是為了使顧客覺得貼心。例如華新牛排西餐廳也許算得上是台灣最體貼顧客的一家餐廳了。凡是去過華新消費的客人,結賬後都會得到一個輕便好拿而且“應有盡有”的紙製錢袋。其中除了應找給顧客的零錢外,還有顧客意見卡、火柴盒、外燴菜單與“華新簡訊”各一份。找錢袋的外頁寫著中、英文的感謝字樣,內頁則為當月的菜單,既便利顧客,又可達到促銷及改進服務品質的目的,可以說是一舉數得。華新的找錢袋不愧為贏得信譽的一記妙計。

四、上下同欲,無往不勝

對企業來講,“上下同欲”就是指企業與雇員之間齊心協力,而這是建築在員工感到自己的利益和命運同企業的效益和前途息息相關這個基礎之上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因此,任何企業要有效地組織生產,必須“以欲從人”,即關心員工的物質利益,以此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胡雪岩治眾,也注意運用物質利益這一經濟杠杆。阜康銀號業務發達後,在通都大衢遍設分號,每當胡雪岩雇傭號友時:“必詢其家食指若幹,需用幾何,先以一歲度支畀之,俾無內顧之憂。”這樣,一則使雇工專心致誌,二則使他們感恩戴德,幹起活來,自然更賣力,受惠的當然還是胡雪岩。

企業內部員工的勞動態度、技術水平、熟練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勢必造成平庸而怠惰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才高而勤奮者不能脫穎而出。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必須建立一種賞罰分明的競爭激勵體製,以有效地開發、利用人的才能和專長。在胡慶餘堂,胡雪岩也通過行賞用罰進行有效的管理。他行賞罰以實績為依據,處以公心。罰,不回避管理層;賞,不忘記普通藥工。

工資收入、職位晉升也是激勵手段之一。當時,葉種德堂有個切藥工業務上功夫過硬,人稱“石板刨”,但因脾氣耿直火爆而常常得罪人,在葉種德堂待不下去了,經人介紹來到胡慶餘堂後,胡雪岩不但沒因他有“牛脾氣”而另眼相看,反而按能定賞,給“石板刨”高工資,還提拔他當了大料房的頭兒。胡雪岩寧肯厚待有一技之長的“刺頭”,也不肯賞唯唯諾諾的平庸之輩。人是有感情的社會動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石板刨”見馳名朝野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竟如此器重自己這個在葉種德堂受氣的小人物,怎不感其知遇之恩而加倍效力呢?

胡雪岩對有功者,特設“功勞股”,這是從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別紅利,專門獎給對胡慶餘堂有特殊貢獻的人。功勞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為止。有位叫孫永康的年輕藥工就曾獲得此項獎勵。有一次,胡慶餘堂對麵一排商店失火,火勢迅速蔓延,眼看火焰就要撲向胡慶餘堂門前的兩塊金字招牌,孫永康毫不猶豫地用一桶冷水將全身淋濕,迅速衝進火場,搶出招牌,頭發、眉毛都讓火燒掉了。胡雪岩聞訊,立即當眾宣布給孫永康一份“功勞股”,以獎勵其“護店之舉”。

企業主為了攏住雇員的心,一般舍得施以小恩小惠,但他們大多有“吃我一餐,聽我使喚”的心理,所以,當雇員年老體弱之後,業主普遍采取掃地出門的態度,任其凍餓不肯援手,而這會使在職人員心生前途渺茫、得過且過之感,因為他們認為眼下老弱者的下場就是他們將來生活的寫照,胡雪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設立了“陽俸”。所謂陽俸,就像現在的退休金,發給老弱多病無法繼續工作的人。而“陰俸”如同現在的遺屬生活補助費,是職工死後,按照工齡長短發給其家屬的生活費。當然,不是人人可得陽俸和陰俸,須以對胡慶餘堂有過貢獻為前提,含有論功行賞之義。雖然,陽俸、陰俸成了胡慶餘堂不小的一筆開支,但收到了解除員工後顧之憂、促使人們爭強好勝的客觀效果,由此激發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所轉化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了所支出金額。

同時,胡雪岩建立激勵機製並不隻限於物質刺激,他還用“仁術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來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用信任下級、讚賞先進、融洽關係等管理手段強化員工的能力,鞏固他們的積極性。

由於胡雪岩主動關心員工的物質利益,並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獎優懲劣、賞勤罰懶的激勵製度,所以,胡慶餘堂吸引了各種人才,如“石板刨”從葉種德堂投到胡慶餘堂門下後,從22歲一直幹到77歲,整整為胡慶餘堂效力55年。

五、穩做生意,細水長流

喜歡一步登天的人不是適合做生意的人,因為人生來就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

當然一鳴驚人的事情是也有,像某某電影明星一炮走紅了等等。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若不是本身有一點兒演戲的天賦,以及進入影壇之後努力學習,怎麼可能一炮而紅呢?

還有在棒球場上,連敗數局,到最後突然來個全壘打,挽回頹勢、轉敗為勝的情形也是有的。但是想想看,如果平時沒有勤練打擊,全壘打從哪裏來?

在商場上也可以碰到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實例。

做生意還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為貴。所以古人說:生意如牛涎。意思是說做生意要像牛一樣“垂涎三尺”,牛涎又細又長,拖了三尺都不斷。因此做生意也要細水長流。隻要生意不斷就好,利潤少沒關係,比起一夕致富、一敗塗地來,要安全得多了。

牛是一種行動遲緩但是富有耐力的動物,在農業機械化以前,牛是農村不可缺少的動力。有了牛,田園就不怕荒廢,生活所需的五穀雜糧就可以確保。在這一點上,牛可以作為生意人的榜樣。

在汽車還沒有發明以前,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如果跑得太快的話就會弄得“人仰馬翻”。可是那時候出“馬車禍”而死的還算不多。現在交通事業突飛猛進,汽車、火車,出了車禍自然是車毀人亡,至於飛機如果出了“機禍”,那更是粉身碎骨。

因此,景氣好的時候,痛快自然是痛快,但是危險也是非常危險。在高速公路開車,以往數日車程的,如今朝發夕至,方便當然方便,可是一旦出了車禍,沒有不車毀人亡的。

智慧的生意人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飛奔時猛踩油門,而是適可而止,保持安全速度,留出安全距離,並且全副精神貫注於駕駛,隨時作刹車的準備的人。

得意忘形是人的弱點,誰會在乘風破浪、突飛猛進的環境中還懂得“隨時作刹車準備”呢?因此,擊敗對手最佳方法是給他創造一個“一帆風順”的感覺,使他先突飛猛進,後人仰馬翻。

日本有家公司叫做“磐若鐵工”。董事長磐若鬆平氏有一年突然躍登日本最高所得排名第七位而一鳴驚人。然而幾乎是在同時,爬得高跌得重,突然宣布破產,身敗名裂,於是再度一鳴驚人。

原來這家公司以一貫作業方式製作車床,成為當時劃時代的創舉而受到注目。一時大發利市,批發商不斷抱怨生意太好:“一進貨馬上就賣光了。請趕快製造送來吧。”磐若董事長笑逐顏開,決意趁熱打鐵,乘勝追擊,擴大投資,增加生產。自以為已經稱霸日本,下一步更要遠征東南亞、中亞、以至於世界了。

然而算盤打得太如意了。原來那些苦惱於銷路太好的批發商紛紛退貨,貨積如山,不用說不得不宣布倒閉。有識者批評說:“如果當時銷路太好、供不應求的時候,能夠仔細做市場調整,努力於開發新產品,也許磐若鐵工至今仍然生意興隆,穩如泰山。”

跟這個相似的情形是1985年秋天的時候,呼啦圈突然風靡全球,幾乎人手一圈。製造呼啦圈並不需要什麼技術,也不要多大資本,於是許多人爭相投資,當時確實銷路很好,一進貨就賣光,供不應求,許多人因此賺了一筆。然而不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突然間不流行了。許多廠商不知道,還拚命製造,結果退貨如山,又紛紛倒閉了。

出版商也常常有這種情形,偶然出了一本暢銷書,喔!不得了,人手一冊,到處搶購。於是再版啊再版!突然情勢一變,滯銷了,退書如山。

俗話說:“勝負不到穿上木屐時不知道。”以前日本武士比劍時,脫下木屐,決定勝負了再穿上木屐回家。那時,誰勝誰敗才可知道。

下棋也是一樣的,開棋時情勢大好,於是猛攻猛進,旁觀者也許以為這下非贏不可了。可是最後一著棋沒有看,誰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往往隻顧攻,忘了守,突然間對方來個將軍,倒了。

這種情形豈不叫人捶胸扼腕嗎?然而這種悲劇何其多。我們看到許多人少年得誌,可是老境淒涼。就是因為少年時幸得一點兒成就,就得意忘形,知進而不知退,結果胡亂投資、肆意揮霍,弄得債務累累、身敗名裂。所說古人說“蓋棺論定”,人生沒有走到盡頭,誰能說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出師不利對做生意來說,有時並不是壞事,因為開始做生意碰到困難險阻,日後一定會倍加謹慎。如果一開始做生意就賺了一大筆,日後就凡事都看得太簡單,結果一定敗得不可收拾。

因此,善謀者,在生意開頭多讓步,然後猛玩你一把,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